索引号 | 53040020191037347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9-03-26 |
玉溪市矿冶产业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措施
一、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
矿冶产业作为玉溪传统优势产业,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全市资源优势不断向经济优势转化,以铁、铜、镍、磷等为重点的矿冶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十二五”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增量的主要来源和核心动力,改变了玉溪多年来支柱产业单一的状况。
玉溪市矿冶产业主要包含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按统计口径划分,现有规模以上企业138户。截至2017年底,全市钢铁生产企业共形成1215万吨/年炼铁、1315万吨/年炼钢、1260万吨/年轧材生产能力。其中新兴钢铁、玉昆钢铁、仙福钢铁、汇溪钢铁为年产超百万吨的钢铁联合企业。有色行业中,依托铜、镍优势矿产资源,形成规模化开采和加工,集中在新平、元江和易门三县。主要企业有玉溪矿业公司、易门铜业有限公司和云锡元江镍业公司等。其中玉溪矿业公司形成年产铜精矿含铜3万吨、铁精矿100万吨生产规模;易门铜业有限公司经技改现拥有年产粗铜10万吨生产规模;云锡元江镍业公司现形成年产电解镍3000吨生产规模。玉溪市化工行业主要为磷化工业,主要集中于澄江、华宁和江川,共有黄磷生产企业14户,形成年产33万吨黄磷生产能力。建材行业主要有水泥和建筑陶瓷。现有水泥生产企业23户,形成水泥熟料总产能103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能1000万吨,占总产能97.3%。建筑陶瓷产业主要集中在易门县,其中12户墙地砖生产企业墙地砖年生产能力达10000万平米,5户建筑和日用陶瓷等企业具备年产各种日用瓷5000万件,卫生洁具50万件生产能力。
1、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全市钢铁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增长3.3倍和5.5倍;建材行业分别增长2.4倍和3倍;有色金属行业分别增长1.7倍和2.1倍;磷化工业分别增长1.1倍和1.4倍。从生产规模看,钢铁生产能力和产品产量均超过全省三分之一,水泥熟料总产能达1030万吨,排全省前列,黄磷产能和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建筑陶瓷产业形成西南建材陶瓷生产基地。
2018年1-12月,全市矿冶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6%,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26.4 %,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2018年矿冶产业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达15%以上的工作目标。2019年1-2月,全市矿冶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0.1%,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4.2 %。
2、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是“去产能”工作成效明显,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业布局逐步合理。通过坚持不懈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全市钢铁、水泥、铁合金、磷化工等行业落后低效产能逐步淘汰,退出了市场,企业户数大幅减少,“小、散、弱、多”的状况逐步改变,产能和产业布局逐步合理。二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组织结构。针对全市钢铁行业企业规模小、分布散、装备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紧紧抓住国家、省出台相关政策机遇,全力推进全市钢铁行业兼并重组工作。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市场化运作的原则,组建了云南玉溪钢铁集团,形成了集团+子公司+分公司的运作模式,进入工信部公告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通过进一步推进玉溪钢铁集团深化重组,玉昆钢铁公司成为云南省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标志着玉溪钢铁行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十二五”以来,全市铁、钢、材产量的比例逐步平衡合理,改变了我市多年来铁、钢、材比例倒挂的状况。钢材产品逐步多种类、高档化,400兆帕及以上高性能抗震钢筋、钒钛钢等钢材品种初具规模。全市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比例不断提高,达97%以上,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易门铜业公司通过实施技改,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倍增。磷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热法磷酸产品产量逐年提高,食品级、电子级磷酸、牙膏级氢钙等高附加值磷化工产品具备了一定生产能力。
3、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通过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改造提升发展,全市矿冶产业主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昆钢大红山铁精矿管道运输达世界先进水平。钢铁行业围绕产能配套、品种质量、节能降耗以及安全生产为重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大技改力度,全市炼铁高炉数量大幅减少,工艺生产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另有5座300m3以下高炉能过技术改造提升,达到《铸造用生铁企业认定规范条件》,经国家工信部公告予以保留。部分高速线材、棒材轧制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色金属行业中,易门铜业有限公司采用当今世界先进的富氧底吹熔池熔工艺代替原来密闭鼓风炉熔炼工艺技术改造,现已形成粗铜10万吨/年生产规模。水泥行业坚持“淘小上大”原则,目前已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19条,新型干法水泥产能占全市水泥总产能97%以上。黄磷行业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对黄磷炉进行原址拆除技改,使全市黄磷炉单台生产规模全部达年产黄磷5000吨以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处于全省先进水平。
4、节能减排成效显著。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推进,企业认识逐步提高,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循环利用的积极主动性不断增强。烧结机烟气余热回收和烟气脱硫、高炉煤粉喷吹、高炉及转炉煤气回收利用、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TRT)及煤气透平与电动机同轴驱动的高炉鼓风能量回收(BPRT)余压利用等配套装置逐步在全市钢铁行业推广应用。新兴钢铁、玉昆、仙福等骨干企业在高炉、转炉、烧结工序能耗及吨钢新水消耗等重要能耗指标已达到国家规范条件限值。全市日产2000吨及以上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全部采用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实施改造,部分企业正推进脱硝及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全市黄磷电炉电极升降智能化控制技术得到普遍应用,黄磷尾气净化及利用技术得到突破,余热发电等技术逐步推广。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政策约束趋紧,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在当前国家大力开展“去产能”的政策背景下,我市矿冶大多数行业由于受到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的调控,在投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带来困难。例如,为控制新增产能,国家明确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严重过剩行业所有新、改扩建项目,须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建设指标,我省在此基础上,将范围扩大至铜、铅、锌、锡冶炼,电石、焦炭、黄磷生产新建项目。其中对水泥行业规定,2017年底前,暂停实际控制人不同的企业间的水泥熟料产能置换,致使看好玉溪资源、区位等优势的国内大型水泥集团难以进入,也导致部分手中有资金无置换指标的市内水泥企业技改投资计划受阻。
2、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仍然不高,整体实力不强,“小、散、弱”特点仍较突出。例如钢铁行业,虽然经过淘小上大技术改造,淘汰了落后生产装置,但企业现有生产装置均为限制类,下步生存发展将受到差别电价等多种政策制约。
3、企业产品结构差异性小,深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全市钢铁生产企业钢材产品仍然以建筑用热轧钢筋为主,磷化工生产企业产品产业链短,精细磷化工产品规模小品种少。
4、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监管有待加强。部分企业存在急功近利思想,追求眼前经济利益,环保及安全生产意识淡漠,导致企业安全环保设施投入不足,加之部分装备水平相对落后,资源能源消耗大,出现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现象,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安全生产事故频发。
二、发展目标
2019年全市矿冶产业增加值增长20%;到2022年,全市矿冶产业实现增加值180亿元,打造“云南绿色钢城”,建成全省矿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三、发展对策和措施
(一)强化行业监管,持续推进“去产能”工作
严格行业准入,将能源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重要的准入门槛,坚持节能环保刚性指标不放松,对高耗能、高污染重化工项目严格审核把关。新建铜、铅、锌、锡冶炼,黄磷、焦炭、电石生产项目,在满足行业准入条件基础上,须落实产能置换建设指标,其中有色金属自产资源须达到50%以上(资源综合利用及再生项目除外)。除资源、能源、市场三头在外的钢铁项目外,不再新增钢铁产能。
严格按照国家、省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三个专项行动”,在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清理钢铁行业违规在建项目的同时,环保、质监、安监、节能部门密切配合,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强化监管。落实《玉溪市2018年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工作方案》,通过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强制性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政策性“淘汰一批”;坚持压高关小和等量或减量置换建设原则,在优化提升中“关停一批”;采取资源能源消耗通报、行业准入公告和合法生产手续管理、惩罚(或阶梯)电价等措施“倒逼一批”;加快高原湖泊周围等环境敏感区域、不符合城市发展等规划的重化工项目(企业)退出步伐,在优化布局中“退出一批”。分类施策,着力整顿“僵尸产能”。对技术、管理落后,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长期停产停工的,引导企业改造提升、转型升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全面亏损,无法继续生产经营的,引导企业逐步转产或退出。全面加强全产业链监管,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
(二)推进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抓招商引项目。围绕矿治业延伸产业链,提升矿冶业附加值,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提质增效目标,实施以商招商,以园区招商,加快引入一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矿冶产业项目,迅速实现矿冶产业的提档升级。
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开展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工作,在此基础上鼓励支持企业实施提档升级技术改造。重点支持玉溪钢铁集团产能置换升级改造,结合产业优化布局,推进红塔区中心城区钢铁企业实施搬迁改造,向大化工业园区集中,进一步实现产业集聚,打造玉溪绿色钢城。全力推进玉昆钢铁集团(含汇溪、福玉)转型升级搬迁改造项目、仙福钢铁公司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和太标分公司产能置换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到2023年左右,昆玉--玉元经济带形成钢铁产能超千万吨,工业产值超千亿的以钢铁为主的矿冶产业集群。推进活发集团刘总旗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和易门县大椿树水泥有限公司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建设,确保华宁玉珠水泥日产5000吨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打造全市水泥熟料生产基地。进一步夯实磷产品电商网络交易平台建设,推进玉溪市磷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化实验基地和科技创新人才汇聚培养基地建设,实现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易门铜业10万吨/年粗铜技改扩建项目竣工投产后,进一步推进阳极铜技改项目建设,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实施创新驱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智能化升级改造。以公共平台建设、智能工厂示范、技术推广普及为着力点,努力实现集研发设计、物流采购、生产控制、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为一体的流程工业全链条全系统智能化。
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鼓励现有各类创新平台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在节能减排、降耗增效、质量提升、两化融合、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鼓励企业组建企业研究院,联合国内外研发机构解决转型升级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
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科技市场、技术入股和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等方式和机制,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省内企业买重大科技成果,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投资雅虎建设。加大技术更新改造投入。支持和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加大技术更新改造投入,努力提升全市矿冶产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依托科研院所、高校和骨干企业,加快培育建设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四)营造公平环境,切实降企业经营成本
强化“放管服”理念,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全面取消和下放不利于行业发展、束缚企业活力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事前干预。同步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和监管职能,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准入制度,加强适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综合运用法律、市场和行政手段,引导行业转型升级、规范发展。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创造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引导企业创新管理、降本增效,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开展行业对标挖潜、降本增效行动。
(五)推进兼并重组,提高产业规模效益
鼓励和支持全市矿冶工业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之间开展横向、纵向兼并联合重组,引导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盈利能力等为出发点,推动矿冶产业装备规模化、大型化和现代化,实现集约化发展,集团化经营。重点推进玉溪钢铁集团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企业兼并重组,提高玉溪钢铁集团综合竞争力。以市内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为突破口,推进全市水泥、黄磷等主要矿冶业开展整合重组。
(六)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精深加工
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发展精深加工。以型钢、优钢、特钢、复合板材为重点,加快调整钢材品种结构,增加新品种。优化提升磷化工产业,鼓励发展精细磷化工,提高黄磷产品深加工率。积极稳步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扩大铜、镍生产能力和深加工能力,鼓励发展有色稀贵金属及回收再利用产业,大力发展稀贵金属及新材料。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新型、绿色建筑材料产业。
(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职工培训
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劳动、教育、工会等有关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引进高科技人才。以企业为主体,逐步建立技工队伍培训基地,推进企业间技工培训与交流,提高技工队伍科技技能水平。加强复合型中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搭建高层次人才流动平台,促进人才流动。
相关阅读:
- 玉溪市2024年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变更情况说明 2025-03-13
- 玉溪市2025年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师选拔情况公示 2025-03-12
- 2025年3月3日—3月9日云南省玉溪市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情况 2025-03-10
- 玉溪市2025年2月菜篮子商品价格监测情况 2025-03-07
- 玉溪市(中心城区)2024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情况及交存标准的公示 2025-03-03
- 2025年2月24日—3月2日云南省玉溪市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情况 2025-03-03
-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年1月8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的公示 2025-01-08
- 2025年2月17日—2月23日云南省玉溪市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情况 2025-02-24
- 2025年1月全市生产安全事故情况 2025-02-18
- 2024年玉溪市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发放情况 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