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8991477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8-07-09 |
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8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工信系统牢固树立“大抓工业、大兴实体”的发展导向,贯彻新发展理念,狠抓工作落实,坚定不移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高位统筹抓攻坚。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玉溪市干在实处走在全省前列的决定,召开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了工业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路线图。调整充实工业经济攻坚战领导小组和“三大战役”指挥部,建立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市级领导经常深入县区、企业和园区一线调研,推动降低用地、用能、物流、融资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的政策落地落实,营造了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的浓厚氛围。市工信委牵头加强对工业攻坚的指导督促,强化运行监测,实施电力市场化交易和铁路运价优惠政策,企业节省电费4.03亿元、运费911.4万元。通过采取系列有效措施,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非烟工业同比增长22.6%,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二)凝心聚力抓投资。开展精准招商、上门招商,举行多场招商引资推介会,引进云南犀浦智能制造实训平台、LS400自动化车削单元等一批优质项目。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实施重大项目督查和专报制度,着力抓好省市重点督查项目、“3个100”工业转型升级、100个新一轮技术改造等重点项目。易门三乐科技硅酸钙板、江川翠峰塑料彩印包装线等7个项目开工建设,蓝晶科技年产3500万片LED衬底片扩建、升华电梯、杭萧钢构等17个续建项目有序推进,华宁裕丰10万吨果袋纸、活达木业3.5万立方米实木多层板制造等17个项目竣工投产。上半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3.3%,其中,非电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6.8%。
(三)稳住存量促转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焦烟草、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行业,细化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施工图。严控钢铁新增产能,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争取省级相关部门支持,完善11个钢铁建成项目用地、环评、能评、安全等手续,解决企业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加快发展。上半年,卷烟及配套产业实现止跌小幅回升,增长2.8%,矿冶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别增长19.2%、18.5%和62.1%。
(四)坚持创新转动能。围绕打造滇中地区科教创新城的目标,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支持产业链延伸、精深加工、工艺技术装备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环保节能、两化融合等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依托同济大学玉溪智能制造研究院,引进云南犀浦公司与费斯托公司联合建设智能制造实训平台项目,进一步深化和拓宽智能制造合作领域。组织22个项目申报省级技术创新项目,其中贵研公司苯加氢钌锌催化剂产业化等3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组织云南蓝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6户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五)发展民营激活力。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深入落实领导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推动政策进园区、进社区、进乡镇,增强民营企业政策获得感。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帮助8户企业解决融资8800万元。组织27户企业申报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审核上报28户“小巨人”企业争取省级专项资金。开展互联网+小微企业、企业素质管理提升培训,上半年服务企业1225户、4500人次,接待线上线下政策或法律咨询3300余人次。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33.5亿元,同比增长11.5%,占全市GDP比重35.6%。
(六)聚焦园区强载体。围绕“四带多园”发展规划,实施园区发展千百亿工程,进一步优化园区定位和产业布局,培育打造产业集群。推进九龙大数据产业园智能终端集群、龙泉装备及航空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一批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成长性好、科技含量高、独具特色的外来投资项目和产业转移项目入驻园区,完成招商引资263.5亿元。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1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42.2万平方米。全力推进园区实体化改革,研和工业园区收回市管并委托高新区管理,红塔、易门工业园区改革方案获市政府研究通过,通海、新平、华宁和大化园区改革方案待市政府研究。严格按要求推进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高新区、研和、红塔、新平、华宁、通海和易门工业园区已建成使用,澄江、江川、大化和元江正在建设,预计于12月底前建成运行。上半年,全市园区(不含烟厂)完成工业增加值149.6亿元,增长17.5%。
(七)绿色发展增效益。制定实施玉溪市2018年节能工作指导意见,开展高耗能企业节能监察,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使用,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的能效提升。组织6户企业申报云南省“能效领跑者”,争当全省行业标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共完成节能审查项目3个。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积极创建绿色制造体系示范企业,玉溪新兴钢铁有限公司获省级清洁生产合格单位称号,新昊环保科技公司废矿油绿色制造集成系统项目通过工信部审核公示,全市工业企业推广使用天然气552万立方米。今年以来,因钢铁、黄磷、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复产达产和烟草行业稀释作用减弱,全市能耗大幅上扬,一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上升6.01%。
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着力抓好“基层党建巩固年”工作,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执纪监督。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积极主动抓好对口帮扶点扶贫工作。无线电管理、盐业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在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工业发展总量不大,发展不充分。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3.7亿元,仅占全省比重的16.1%,比昆明的954.7亿元少331亿元,工业总量与玉溪的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不相匹配。二是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水平不高。烟草制品业占全市工业比重高达63.1%,受“双控”影响增速趋缓,带动减弱;钢铁行业企稳回升但初级产品居多、转型升级困难;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制造等新兴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在全市工业中的占比仅为4.2%、1.5%和0.5%,对工业经济的拉动力不强。重工靠资源、轻工靠烟草的发展模式没有根本性扭转。三是投资动力不足,后劲乏力。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但从全省情况看,我市的工业投资总量已经远远滞后重点工业州市,2017年全市非电工业投资仅182亿元,比昆明市低279亿元、红河州低259亿元、曲靖市低232亿元。从全市投资占比看,2015—2017年,工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27.1%、19%、17.5%,呈逐年下降趋势。工业生产性项目少,重点工业项目储备不足,缺少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工业投资不足,后劲乏力已成为制约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最大瓶颈。此外,还不同程度存在工业主战场地位不突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园区产业结构趋同、工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全市工信系统将紧扣省委“两型三化”和市委 “5577”发展战略,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各项工作,推动工业经济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提质增效。
主要目标为:非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工业投资增长20%,园区经济增加值增长10%,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0%,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9%。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稳存量保增长。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22条措施和市政府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提高执行政策的水平和效率。一要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每月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力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二要加大达规企业培育力度,加强与统计部门的联系沟通,落实好新建投产达规企业奖励政策。强化对竣工项目的跟踪服务,促使其尽快纳规入统,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0户。三要持续加强对困难企业的精准帮扶,分行业分企业制定帮扶措施,力促停产半停产企业及负增长企业尽快复产增效。
(二)着力抓项目增投资。抓好重大项目的引进和投资,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市场优势明显的央企、外企和民企落户玉溪,签约5000万元以上重点产业招商项目不少于4个。二要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领导联系重点项目、交办催办督办查办等制度,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用地、林地、环保、规划、选址等困难和问题,形成项目推进全程服务机制。三要完善项目库,明确施工图,扎实推进沃森现代生物产业园、杭萧钢构、升华电梯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非电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
(三)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创新驱动引领和支撑,推动高质量发展。一要推进我市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年度100个新一轮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着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二要围绕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物流、智能装备及零部件等,实施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围绕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组织创建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三要加快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平台的培育和提升,促进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新认定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户。
(四)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聚焦烟草、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挖掘增长潜力,着力保总量、优结构、拓市场、去库存、增效益。一要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化解炼铁过剩产能55万吨、水泥熟料45万吨,淘汰铜冶炼产能5万吨。强化全方位全链条监管,坚决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二要支持烟草制品、钢铁、建材、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配合红塔集团加快实施玉溪卷烟厂就地技改等项目,发挥烟草“稳定器”作用。抢抓矿冶行业市场复苏的有利时机,深化与昆钢集团合作,引导重点企业加快产能置换、开发钢制品,延伸产业链,加快转型升级,确保矿冶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五)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信息三大新兴产业,加快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要围绕建设制造强市目标,加快数控机床产业聚集发展,逐步达到3万台生产规模,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加快新海宜新能源汽车及配套、通用航空装备、装配式建筑、电梯、云轨等项目建设,实现装备制造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二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园核心区建设,支持沃森、维和、九州生物等企业加快核心产品产业化,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三要加快九龙、龙泉片区智能终端制造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确保已落户企业入园生产。加大对蓝晶科技年产3500万片LED衬底片项目的扶持力度。提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扩充市县光纤骨干网络容量,建设1000座物联网基站,推动新一代公众移动通信、物联网应用。
(六)着力打好民营园区经济战役。一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快培育更多的中小微型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实施民营中小企业“三大工程”,培育“小巨人”企业50户,新三板挂牌企业1户,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8%左右。二要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完成省、市级工业园区实体化改革。依托工业投资公司多渠道融资20亿元,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资100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80万平方米,确保完成污水集中治理任务。三要支持引入战略投资者建设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制造、跨境贸易加工等园中园,全市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
(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确保单位GDP能耗下降2.9%。一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督促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加快推进重点节能项目,实施变压器、锅炉、电机和水泵等节能专项技改。二要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深入开展工业清洁生产,推动节水型园区建设和园区循环化改造,积极培育绿色设计产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
(八)着力锻造高素质工信队伍。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一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二要加强作风建设,落实“五个过硬”要求,不断增强“八种本领”,提升干部能力素养,按照“有信念、有思路、有激情、有办法”的要求,锻造一支政治过硬、善谋发展、能打胜仗的工信干部队伍。
相关阅读:
- 2025年度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 2025-03-12
- 2025年度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部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 2025-03-12
- 听民意 汇民智|“这样的互动,有助于让中国制造变得更聪明”——一场全国人大代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人员的对话 2025-03-12
- 玉溪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业务及办公用房整体搬迁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采购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3-10
- 2025年度玉溪市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及随机抽查事项清单 2025-02-27
- 2025年度玉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 2025-02-27
- 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2025-02-20
- 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本级)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