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91037366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9-02-27 |
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19年工作要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接力探索、接续奋斗、谱写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推进“两型三化”、打造“三张牌”、“六个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围绕经济社会发展“5577”总体思路和“四带多园”发展布局,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继续打好工业经济攻坚战,着力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进一步稳增长、稳投资,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主要目标为:非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工业投资增长10%,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0%,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00%,单位GDP能耗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稳存量保增长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22条措施,确保工业经济稳定增长。
(一)加强经济运行分析调度。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每月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定期分析工业经济运行态势,对照目标找差距,分析原因定措施,及时研究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加大达规企业培育力度。加强与统计部门的联系沟通,落实好新建投产达规企业奖励政策。强化对竣工项目的跟踪服务,促使其尽快纳规入统。建立“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库,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户。
(三)努力实现一季度平稳开局。压实县区责任,对标对表、分县区分行业细化目标任务,抓好支撑性指标落实,集中有限资金扶持发展前景广、税收贡献大的企业,扶优扶强100户重点企业。持续加强对困难企业的精准帮扶,力促停产半停产企业及负增长企业尽快复产增效,确保实现一季度平稳开局,力争一、二季度全市非烟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20%。
二、狠抓项目扩增量
将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攻坚战的重要支撑,采取坚决措施,坚定不移地把增投资抓技改作为工业发展的中心任务加以落实。
(一)强化产业招商。落实县区工信局、工业园区责任,聚焦“三张牌”和七大重点产业,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信息等重点产业,实施重点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年内促成一批目标企业、重点项目落地。
(二)抓牢重大项目。分级分类建立健全工业和信息化资产投资项目库,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全面梳理在库工业项目,盘清存量、理清增量、杜绝漏项,滚动实施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省级“三个一百”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和市级100个新一轮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南恩糖纸公司搬迁等38个续建项目,联塑年产10万吨新型塑料管材等25个项目开工,确保华宁玉珠水泥日产5000吨水泥熟料等32个项目竣工投产。实施5个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
(三)强化协调服务。完善市县乡三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企业制度,抓好项目审批落地、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形成项目推进全程服务机制。建立重大项目月度专报制度,对年度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每月通报进度,强力推动签约项目落地建设、早日投产。
三、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坚持“两型三化”产业发展方向,保存量与扩增量齐抓,稳增长与促转型协同,推进“四带多园”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构建迭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一)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围绕重点工业产业,实施《中国制造2025玉溪行动计划》,制定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迅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工程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平台的培育和提升,促进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新认定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户以上。
(二)推进工业绿色化发展。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督促年综合能耗5000吨标煤以上的企业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加快实施变压器、锅炉、电机和水泵等节能专项技改。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深入开展工业清洁生产,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和建设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培育绿色设计产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
(三)巩固提升卷烟及配套产业。支持红塔集团深化改革,加快玉溪卷烟厂、环球彩印等企业技改步伐,全面加强精益管理,优化品牌结构,加快产品创新,着力在原料配方、减害降焦、新型烟草制品等方面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拓展市场,推动卷烟配套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烟草产业影响力、辐射力、控制力。
(四)加快推进矿冶及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以建设云南绿色钢城为重要抓手,加快玉昆钢铁产能置换异地搬迁工程及配套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仙福、太标钢铁产能置换升级改造,强化“地条钢”全链条监管,严防死灰复燃;加快数控产业园二期建设,确保9户企业入驻,为打造全国知名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奠定基础;规划建设华宁绿色磷化工园区,引导化工企业集聚发展。力争全年矿冶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
(五)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打好绿色能源牌,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蓝晶科技产业链招商,建设光电子产业园;加快沃森核心产品产业化,做大做强维和、克雷斯等企业,生物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提速高新区终端智能制造,确保23个项目达产达效,产值超过百亿元;依托阿里巴巴、华为、腾讯、360等企业,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25%。
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坚持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以数字经济驱动发展变革,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先行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数字经济示范区和创新中心,推动数字经济走在全省前列。
(一)打牢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编制玉溪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出台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十条意见,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通信网、加速IPV6推广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展5G试点,推进光纤骨干网、光纤入户和农村光网建设,实施互联网“出口倍增”工程,出口带宽力争突破2000Gbps。实施“云上云”行动计划,争取华为玉溪云计算数据中心、融建信息云服务中心、联通玉溪数据中心列为云南重要的云服务中心,促成省级数据应用项目落地玉溪。探索建立玉溪市数字经济产业评价体系和统计暂行办法,加强运行监测,做好评价和统计工作。
(二)促进数字产业化。加快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产业,拓展数据分析和可视化业务,深入挖掘数据商业应用价值。加强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中科曙光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项目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高新区智能终端制造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形成产业集聚。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提升电子商务、旅游、广告产业、传统媒体、文化服务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水平,支持玉溪日报、玉溪电视台等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数字服务经济体。以360企业安全集团“4351”项目、美亚柏科“计划”为依托,推进网络安全服务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技术、培训、信息等大数据外包服务业。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加强信息产业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促进优质信息化企业落户玉溪。
(三)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应用。加快市级部门信息资源互联共享,以红塔区一站式信息惠民平台为示范,推动证件办理、证明出具、资格认证、小额发放等政务服务的网上办理,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改革,推进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公共服务数字化发展。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应用,提高教育、医疗、养老、交通、民政等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大数据+健康管理、大数据+社会服务等应用,推进行业数字化发展。
五、提升工业园区发展质量
按照“四带多园”产业发展布局和“一园一特色、一年一目标”的要求,把园区作为工业经济攻坚战的主战场,对园区进行整合、重组、转型、提升,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一)推进园区整合提升。在园区“瘦身强体”上着力,围绕“四带多园”规划布局,针对“小散弱乱”等突出问题,整合缩减园区数量和面积,实事求是研究确定工业发展重点区域。统筹推进“多规合一”,合理确定园区规模,明晰主导产业。
(二)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项目承载力为重点,提升园区融资能力,改造提升园区基础设施。节约高效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比。打好园区污染防治战役,按照时间节点推进污水集中治理设施建设。
(三)推进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落实红塔、新平、通海、易门、华宁园区实体化改革方案,积极推动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园区实体化运作,健全园区发展激励机制,推进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吸引社会资本和专业机构参与园区建设管理,支持园区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
(四)强化园区产业培育。高新区签约、开工、竣工亿元项目均达10个以上,红塔、易门园区各新增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个,其他园区各新增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完成基础设施投资60亿元,建设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力争红塔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全市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0%。
六、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狠抓政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落,激发发展活力,破解发展难题为重点,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狠抓政策落实。围绕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开展专项调研,宣传对接好国家、省近期出台的惠企政策,及时出台支持我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让政策红利持续保持活力,确保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两位数增长,民营经济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38%左右。
(二)促进营商环境改善。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能力,专项治理对企业的各项乱收费,主动为企业解难纾困。继续深入推进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坚持问题导向,推动政策落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培育企业提升内生发展动力,构建风清气正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三)多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专项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务实推动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指导市担保公司出台《中小微企业专项贷担保业务审查审批办法》(试行),形成“政银担”合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格局,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加大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宣传力度,让广大中小微企业充分知晓和用好政策。
(四)继续实施“三个工程”。继续做好微型企业培育,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创业辅导和创业培训,全力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2019年新增8户以上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引导其在“专精特新”道路上快速发展,促进优质中小企业迈入“小巨人”行列。继续实施民营小巨人培育工程,建立竞争性动态调整机制,集中政策资源培育好50户民营小巨人企业。
七、全面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巩固市委巡视整改成果,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强化财政资金的监督使用,扎紧制度的笼子。
(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加快建立体现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干部评价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提升工信干部破难攻坚的素质能力、真诚服务的奉献精神、踏实勤勉的工作作风、争做一流的担当勇气,锻造一支信念坚定、坚强善为、素质过硬、活力创新、干净廉洁的工信铁军。
(三)不折不扣抓落实。全系统要牢固树立“下好一盘棋,打好总体战”的思想,认真落实“工作发力年”要求,形成合力,锁定全年目标,抓住关键和重点,精准施策、精准发力,针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倒排时限,不折不扣地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全市工信系统全面贯彻落实。
相关阅读:
- 听民意 汇民智|“这样的互动,有助于让中国制造变得更聪明”——一场全国人大代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人员的对话 2025-03-12
- 玉溪市政务服务管理局业务及办公用房整体搬迁信息化建设项目设计采购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3-10
- 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2025-02-20
- 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本级)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2025-02-20
- 云南省玉溪工业财贸学校2025年预算公开 2025-02-20
- 玉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培训中心2025年部门预算编制说明 202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