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53040020251632133 | 文     号 |   |
| 来   源 | 元江县应急管理局 | 公开日期 | 2025-11-04 |
元江县开展“常态化”群众转移避险的探索
元江县开展“常态化”群众转移避险的探索
2025年,元江县立足流域特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常态化转移避险作为防汛工作的核心环节,以“预防为主、反应迅速、责任到人”的防汛措施,探索建立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常态化转移避险防汛工作机制。
一、常态化转移做什么
围绕“常态化转移避险”这一核心,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县、乡、村、组、户五级群测群防体系。全县落实监测员261名、组织员72名、巡查员544名,核定登记在册地质灾害风险区544处。每个村(组)配备地质灾害监测员,定期巡查隐患点,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和预警。二是强化各类隐患排查,清楚掌握底数。聚焦全县16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83个山洪测预警点、99个村庄后有滑坡隐患点、水库坝塘下游、沿江河低洼处、城市防洪排涝、尾矿库、山区高边坡道路、旅游景区、在建工程等重点部位组织开展拉网式防汛安全隐患排查,共排查出涉险区域群众179户454人。三是开展常态转移避险。严格执行“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坚持“应转早转、应转快转、应转尽转”原则,提前根据预警会商结果部署防御,明确转移重点区域和人群,常态化对179户454人开展转移。2025年通过系统化工作,累计安全转移群众2343人次,实现“零伤亡”的安全度汛目标。
二、常态化转移谁来做
转移避险工作涉及多方主体,责任明确到人:一是强化党政同责,高位推动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带动四级书记抓防汛,全面推动落实乡镇(街道)、村(社区)、自然村(组)综合防灾减灾“网格化”管理,逐级压实基层干部责任,履行最小网格点职责,切实打通防汛责任落实“最后一米”问题。二是落实并发挥村(社区)基层网格作用。全县共划分2324个网格,网格长、网格员能熟悉当地情况,能快速响应,高效组织群众转移。同时,依靠党员、志愿者等力量,形成群防群治格局。三是建立“1+N”部门协同机制(1个指挥部统筹、N个部门专项负责)。由县应急管理局牵头抓总,县水利局、县水文站管“水”(水库、河道、山洪灾害点调度),县气象局管“天”(“1262”精细化预报、暴雨预警),县自然资源局管“地”(地灾预警、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管“城”(城市内涝防范),县交通运输局管“路”(道路保通),确保预警“最后一公里”畅通。四是“包保”责任到人。制定《元江县地灾隐患点、山洪灾害隐患点、高边坡建房隐患点包保责任清单》。将责任细化到自然村(组)及户,做到“县级领导包乡、乡级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进一步压实“1262”机制2小时直达基层防汛责任人的预警“叫应”,确保有预警、有叫应、有行动、有反馈。
三、常态化转移怎么做
通过以下机制和方法确保转移避险工作高效落地:一是责任与网格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逐级压实责任,打通防汛“最后一米”;制定包保责任清单,确保预警直达基层责任人。二是预警与响应机制。严格执行“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依托“1262”精细化预报,县防指及时会商研判,提前数天部署,打破“等雨来再转移”的被动模式;强化预警“叫应”,确保有预警、有叫应、有行动、有反馈。三是转移与执行机制。强降雨期间,县防指领导坐镇指挥,乡镇根据研判提前组织高风险区域群众转移;干部下沉一线督导,根据网格点和《元江县村庄降雨群众转移避险名册》实时跟踪转移情况。2025年以来,全县干部下沉一线3920人次,累计安全转移群众2343人次。四是监督与闭环机制。县防指督查组、县委督查室等开展全周期督查,重点检查值班值守、常态化转移等环节;组建10个县委专项督查组下沉10个乡镇(街道),通过“全天候蹲点”、不定时复查等方式倒逼责任落实,形成闭环管理,并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相关阅读:
-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发布2023年玉溪市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的公告 2023-11-23
- 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分局 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专项帮扶检查 2025-11-04
- 玉溪市商务局关于2025年云南省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拟支持名单公示 2025-11-04
-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到峨山县开展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工作的指导帮扶 2025-11-04
- 九九话重阳 环保暖桑榆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开展重阳节 主题宣传讲座 2025-11-04
- 强化消防意识 筑牢安全“防火墙”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应急演练 2025-11-04
- 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 ——元江县应急管理局开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 2025-11-04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