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0989897 | 文     号 | 530400-005699-20090413-0002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09-04-13 |
玉溪市城乡差距分析
第十七期
玉溪市统计局 二○○九年三月二十日
玉溪市城乡差距分析
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之一。目前城乡差距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更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
玉溪的城乡收入差距由1978年以来逐渐扩大,2008年玉溪市的城乡收入差距达到2.79:l,城乡差距较为突出。
一、玉溪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是其他城乡差距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是城乡差距中最突出、最迫切需要得到解决的问题。
表1 玉溪市1978年―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
年份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农民与城镇居民 | 城镇居民/农民 |
差距(元) | ||||
1978 | 123 | 284 | 161 | 2.31:1 |
1980 | 158 | 396 | 238 | 2.51:1 |
1985 | 422 | 698 | 276 | 1.65:1 |
1990 | 736 | 1432 | 696 | 1.95:1 |
1995 | 1609 | 3963 | 2354 | 2.46:1 |
2000 | 2337 | 7413 | 5076 | 3.17:1 |
2002 | 2493 | 7425 | 4932 | 2.98:1 |
2003 | 2588 | 7773 | 5185 | 3.00:1 |
2004 | 3009 | 9104 | 6095 | 3.03:1 |
2005 | 3314 | 9551 | 6237 | 2.88:1 |
2006 | 3534 | 10357 | 6823 | 2.93:1 |
2007 | 4008 | 11193 | 7185 | 2.79:1 |
2008 | 4761 | 13264 | 8503 | 2.79:1 |
年均增长 | 13 | 13.7 | 14.1 | ―― |
表1中,农民居民纯收入是指农村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的费用支出、缴纳税费、上交承保金额后所剩余的部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指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营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实际收入。
城乡收入差距绝对值始终呈上升趋势。其中1978年到1984年间,农村作为改革的起点和重点,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平均增长12.8%,比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13.5%幅度高0.7个百分点。而“六五”以后,农民收入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1985年以后,直到2004年我市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1978年,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1倍,1985年为1.65倍,1990年为1.95倍,1995年为2.46倍,2000年为3.17倍,2004年为3.03倍。2005年以后由于市委、市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与对“三农”投入的增加,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2005年为2.88倍,2006年为2.93倍,2008年为2.79倍,控制在三倍以内。
表2 2008年玉溪市与全省的城乡差距对比表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农民/城镇 | |
玉溪市 | 4761 | 13264 | 1:2.79 |
云南省 | 3102 | 13250 | 1:4.27 |
全 国 | 4761 | 15781 | 1:3.31 |
2008年,与全国、全省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玉溪为1:2.79,全国为1:3.31,全省为1:4.27,玉溪的比值比全国、全省低。这说明,玉溪城乡差距远小于全省城乡差距的平均数。
(二)城乡经济总量的差距
表3 2001―2008年玉溪市城乡经济总量的差距
时间 | 全市GDP | 一产业增加值 | 二、三产业增加值 | 城/乡 | ||||
总量 (亿元) | 人均(元) | 总量 (亿元) | 人均(元) | 总量 (亿元) | 人均 (元) | |||
2001 | 275.3 | 13590 | 30 | 1786.18 | 245.3 | 70244.41 | 39.33:1 | |
2002 | 278.9 | 13645 | 32.1 | 1893.82 | 246.8 | 69126.5 | 36.50:1 | |
2003 | 292.8 | 14203 | 33.8 | 1977.2 | 259 | 71743.21 | 36.29:1 | |
2004 | 336.6 | 16204 | 39.9 | 2325.75 | 296.7 | 80603.26 | 34.66:1 | |
2005 | 368.2 | 17630 | 43 | 2496.13 | 325.2 | 87903.22 | 35.22:1 | |
2006 | 414.9 | 18606 | 45.4 | 2618.82 | 369.5 | 98801.1 | 37.73:1 | |
2007 | 495.9 | 21992 | 53.3 | 3053.05 | 442.6 | 117103.8 | 38.36:1 | |
2008 | 596.1 | 26260 | 64.5 | 3688.46 | 531.6 | 139881.4 | 37.92:1 |
表3中,经济总量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因GDP没有分城镇和农村进行统计,而农村经济总量中二、三产业所占份额极小,故农村经济总量以一产业增加值为代表,非农GDP为以二、三产业增加值为代表;农业GDP人均以乡村人口计算,非农GDP人均则以非农业人口计算。
从表中可以看出,玉溪城、乡经济总量都呈增长态势,但是乡村人口创造的人均GDP远远低于城镇人口,差距均在37倍左右,2008年城乡人均GDP比值为37.92:1。
(三)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差异所反映的消费结构差异,体现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差异。2008年,玉溪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1.3%,比玉溪城镇居民高3.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还存在差距。玉溪城乡恩格尔系数的差距从1978年到2008年几乎都低于全省城乡恩格尔系数差距, 2005年以后我市城乡恩格尔系数的差距逐步缩小。2008年已远远小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我们仍需注意到2008年玉溪农村恩格尔系数距离全面小康标准值还有一定差距。食品类支出仍是当前玉溪农村居民的最主要支出项目。这些数字表明,玉溪农村的消费需求还没有真正从以食品消费为主向衣着、娱乐等消费转换,不但农民生活质量难以提高,而且玉溪的产业成长缺乏农村市场支持,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的持续增长。
表4 1978―2008年城乡恩格尔系数比较
指标 | 全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玉溪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 全省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玉溪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 全省城乡恩格尔系数差距 | 玉溪城乡恩格尔系数差距 |
年份 | ||||||
1978 | 62.99 | 58.8 | 74.07 | 66.3 | 11.08 | 7.5 |
1980 | 62.17 | 58.2 | 70.32 | 60.5 | 8.15 | 2.3 |
1985 | 51.22 | 54.5 | 66.63 | 56.6 | 15.41 | 2.1 |
1989 | 54.46 | 55.7 | 61.48 | 53.7 | 7.02 | -2 |
1990 | 53.39 | 55.4 | 60.58 | 57.6 | 7.19 | 2.2 |
1991 | 53.45 | 55 | 62.83 | 56.4 | 9.38 | 1.4 |
1992 | 50.53 | 54.2 | 60.62 | 56.4 | 10.09 | 2.2 |
1993 | 48.8 | 51.4 | 61.2 | 56.9 | 12.4 | 5.5 |
1994 | 50.7 | 51.1 | 59.93 | 57.7 | 9.23 | 6.6 |
1995 | 52.45 | 51.2 | 61.46 | 57.4 | 9.01 | 6.2 |
1996 | 49.19 | 49.9 | 61.47 | 55.1 | 12.28 | 5.2 |
1997 | 46.49 | 47.7 | 62.09 | 53.9 | 15.6 | 6.2 |
1998 | 44.16 | 45.7 | 61.11 | 52.3 | 16.95 | 6.6 |
1999 | 44.4 | 43.1 | 64.25 | 51.5 | 19.85 | 8.4 |
2000 | 40.34 | 40.3 | 58.95 | 48.1 | 18.61 | 7.8 |
2001 | 40.08 | 39.1 | 57.05 | 46.7 | 16.97 | 7.6 |
2002 | 41.58 | 38.6 | 55.92 | 45.2 | 14.34 | 6.6 |
2003 | 41.61 | 37.9 | 52.95 | 44.6 | 11.34 | 6.7 |
2004 | 42.36 | 38.6 | 54 | 46.2 | 11.64 | 7.6 |
2005 | 42.83 | 37.5 | 44.44 | 44.5 | 1.614 | 7 |
2006 | 42 | 36.6 | 48.3 | 42.1 | 6.3 | 5.5 |
2007 | 45 | 37.1 | 46.5 | 42.2 | 1.5 | 5.1 |
2008 | 47.07 | 37.6 | 49.6 | 41.3 | 2.53 | 3.7 |
玉溪市由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由此产生的消费水平及结构也与城镇居民有明显的差距。见下表:
表5 玉溪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差异变动
| 1985 | 1990 | 1995 | 2000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对比 | 1.65:1 | 1.95:1 | 2.46:1 | 3.17:1 | 2.88:1 | 2.93:1 | 2.79:1 | 2.79:1 |
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对比 | 1.96:1 | 1.81:1 | 2.46:1 | 2.97:1 | 2.39:1 | 2.26:1 | 2.20:1 | 2.10:1 |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 | 2.1 | 2.2 | 6.2 | 7.8 | 7 | 5.5 | 5.1 | 3.7 |
从居民的消费水平分析,至2008年,玉溪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到8552元,超过同期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2.03倍,与城乡之间收入水平差距的变动趋势逐渐趋于一致。
(四)城乡教育差距
玉溪2008年城镇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支出为748元,占消费支出的8.7%,而农民家庭文化教育娱乐支出仅为325元,占消费支出的7.7%。从消费水平上看,城乡居民在文教卫生方面的差距与其收入水平的差距,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即城乡居民收入的状况,不仅关系其家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居民消费意向的选择。从居民自身发展需求上分析,这种影响较明显地反映在受教育程度的差距上。
城镇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支出的绝对值远高于农民家庭,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之后,对文化、教育、服务等非食品类消费的需求日益增加,居民素质及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而在广大的农村,一方面可以用于居民文化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有限,另一方面农村也缺乏相应文化教育娱乐设施,因此农村文化消费匾乏状况尚未实质性改变。
(五)城乡医疗差距
玉溪城市医疗卫生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几经改革已经建立了由政府财政、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医疗费用支付体系,2008年玉溪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将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但是,目前的城市医疗体制还是一个不包括农村的独立体系。自2002年10月 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玉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迅速发展,2006年由市、县(区)两级自筹资金,在全市所有县(区)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8年参合农民人数达到了170.5万人,参合率为96.3%。
虽然近年来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市医保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新农合”参合标准今年虽然已有所提高,但相对于高昂的医疗费用而言还是不够的;二是目前仍有部分农民没有参保,没有被覆盖,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覆盖面还需提高;三是农村基层卫生硬件及“软件”配备不够。服务质量不高,由于财政困难,很多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投入不足,药品周转资金短缺,村级卫生所医疗设备简陋,卫生员素质偏低,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使得“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的良好愿望难以实现;四是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农民收入低,可支配现金少,贫困地区农民筹资困难,尤其是贫困农民,虽然安排了贫困医疗救助资金,但远远不能解决贫困人群参加合作医疗的问题。
(六)城乡社会保障差距
截至2008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0.37万人,占非农业人口的53.6%。全年当期收缴基本养老保险金106331万元,发放养老保险金96821万元。年末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31167人,领取失业保险金1447人。征缴失业保险费8550万元,支出失业保险金1023.28万元。
而在全市的广大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并未能覆盖到。截至 2008年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6万人,仅占农业人口的4.9%,全年低保资金4638.3万元。从政策上讲,农村农民是由承包土地作为就业与失业保险的,但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不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50%以上,这些剩余劳动力大部分进城务工,失去了土地的保障,却又得不到失业保险的保障。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玉溪城乡社会保障上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必须进一步完善对农村困难群体的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
二、缩小玉溪城乡差距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我市城乡差距问题的严峻性,兼顾城乡统筹发展
缩小玉溪城乡差距的根本着眼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必须纳入城乡统筹规划中。包括统筹城乡财政支出,建立新的投入机制,切实转变观念,从政策、法律、制度上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传统约束,切实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改变人为扩大差距的现状。长期以来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的供给向城市倾斜诱使人民群众自愿额外付费,扩大了城乡差距,应均衡公共物品的供给,使农民能够公平的享受这些公共产品;统筹城乡金融服务体系,增加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金要优于发放农业贷款;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城乡一体化,包括对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安排;培育城乡统一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特别是土地市场、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实现城乡市场对接,使商品和生产要素能够顺畅地在城乡产业之间流动,实现物资流、资金流、人力流、信息流等在城乡产业间的正常循环。
(二)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
全市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只有改变僵化、不适应经济发展形势、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才能扫除发展障碍,实现玉溪城乡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对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管理体制、户籍体制都要进行调整,目的就是要达到社会公平与公正,只有通过过程的公平来矫正由于起点差异造成的城乡发展的扭曲。只有调整不合理的体制,才能使城市居民和农民享有平等的待遇,实现城市居民与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
(三)一定要坚持科学规划,切实做到规划先行
在制定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时,一定要制定长远可行的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先行,实现城乡所有建设用地和不可建设用地统一的区划和布局,实现合理的城乡交通、产业空间布局,着力建设城乡一体的“路网”、“水网”、“气网”、“电网”、“信息网”、“生态环保网”。
(四)整合力量,推动农民增收
玉溪市城乡差距中最主要的差距是城乡收入差距,只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才有望缩小其他方面存在的差距。
首先,要按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对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源、技术、劳动生产要素的政策调整。由于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农民土地占有规模较小,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缓慢、农村劳动力报酬较低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了农民的收入。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农民为本,制定适合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经济政策,调整原有政策,如土地流转政策、农民福利待遇政策、税收政策、农民工进城打工最低保护价政策以及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等等。农村经济政策的调整,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收入得到较快增长,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其次,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工业要反哺农业。农业生产的经费所占比重应该逐年提高,工业反哺农业才会发挥出较大的效益,才能实施城乡统筹,在城乡经济差距为2.79:1的情况下,反哺农业,增大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的投入,使其支出比重逐年提高,才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城乡差距,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而只有农民收入增长了,才能扩大内需,从而又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保持玉溪经济的健康快速的发展。
再次,拉动农村消费。一是加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而且能够刺激私人扩大投资,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二是推行农业风险保险金制度。通过扩大公共财政支出来改善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使不同地区的乡村基础性公共产品供给得到保障,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免除农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三是完善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重点疏通流通渠道,扩大农村商业网点,方便农民消费。继续推行“家电下乡”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家电流通和服务网络的发展和完善,使企业主动将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积极开拓和整合农村家电流通网络,对扩大消费、拉动生产、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关阅读: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务信息公开申请表 2024-11-29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内设机构 2024-12-3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2024-11-29
- 市政府法制办顺利完成2015年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 2015-04-2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机构职能 2024-12-31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2024-11-29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
- 玉溪市召开2016年全市环境保护暨湖泊保护治理工作会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