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11306486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开日期 | 2021-11-22 |
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对市政协五届 四次会议第0208号提案的答复
舒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妇产科医师人员及技术力量的建议》(第0208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医疗服务需求正在变化。高龄产妇和危重孕产妇增加,早产等高危儿明显增多,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围产儿出生缺陷的风险明显加大,给妇产科、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等带来巨大压力。有限的妇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已承受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专业技术水平也将接受新的考验。
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一是做好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2010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相关部门持续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培养项目。十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16亿元,为中西部22个省份3万个乡镇卫生院培养近5.7万名定向医学生,从规模上实现为中西部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培养1名本科医学生的全覆盖,有效缓解基层卫生人才短缺问题。二是完善产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医教协同,明确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三是完善人才招聘政策。2020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50号),明确县级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公共卫生等急需紧缺医学专业人才,可采取面试、直接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加强现有人才的培训。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和综合医院研究制定妇幼保健和临床服务人才培训规划,按计划、分层次、有重点地组织开展人才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向省内外重点大学、医疗机构选送高级访问学者的方式,培养妇幼保健和临床人才;通过举办短期进修、转岗培训等方式,培养妇幼保健和临床骨干人才;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对口技术帮扶指导等方式,提升基层一线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强产科医生队伍建设,开展紧缺专业人才转岗培训。进一步转变卫生资源配置方式,从注重机构建设转移到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在推动发展中的“源动力”作用。保障人才培训经费,重点加大产科、儿科人才培训经费投入。2015年起,中央财政按照1.5万元/人/年的标准,支持中西部地区转岗培训妇产科医生4.2万人。通过以上多种途径,截至2018年,全科、儿科、精神科、麻醉科、妇产科、急诊科执业(助理)医师分别为30.9万、14.4万人、3.6万人、8.9万人、32.5万人、6.6万人。
完善与我市人才政策相衔接、与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医疗卫生人才保障政策。将妇产科医师作为基层急需紧缺类医疗卫生人才进行规划发展,促进医疗卫生人才价值提升。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鼓励医疗机构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自主制定实施激励政策,提高紧缺医疗人才的薪酬待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妇产科医生等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推进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健全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卫生人才特点的社会化评价机制和科学化分配机制。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专业技术建设。一是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2018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会同国家中医药局印发《关于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的通知》(国卫基层函〔2018〕195号),确定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标准,指导各地基层机构开展自评自查和整改提升。制定服务能力评价指南,对基层机构服务能力标准进行细化。在服务内容和水平中,对内科、妇产科、儿科、外科等科室服务提出要求,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专业发展。
下一步,我们就将围绕“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加强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增加妇产、儿科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提高市、县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服务水平,努力为群众提供怀得上、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的生育全程优质服务。
感谢对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相关阅读: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
-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信息 2025-02-12
- 玉溪市妇幼保健院政务信息公开 2024-08-28
- 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监督局基本情况介绍 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