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228473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2-10-30 |
“三免一补”让30万学龄儿童学有所教
喜迎十八大玉溪民生建设成就巡礼6
“三免一补”让30万学龄儿童学有所教
“三免一补”惠民政策已让全市30万中小学校学生免费上学,玉溪由此成为了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12岁的陈胜是一名孤儿,家住通海县杨广镇杨广村委会2组,目前就读于杨广小学五年级。3岁时,陈胜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改嫁后远走他乡,从此杳无音信。如今,陈胜与80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靠5个姑姑接济度日。
“如果没有‘三免一补’,陈胜读书就难了。虽然我们也想尽力帮他,但是我自己家也是一摊子事,到处需要用钱,能帮的始终有限,也就能保证他吃饭穿衣。真得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不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陈胜的姑姑陈萍说。
陈胜的拮据生活
陈胜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后,他只有和80岁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身体也不好,常年卧床,加上两人没有经济来源,日子过得很是艰难。
陈胜的五姑姑陈萍就嫁在杨广村委会7组,住得离祖孙俩最近,照顾祖孙俩的担子更多落在了她的肩上。陈萍说:“由于我妈年纪大了,常年卧床,根本无力照看陈胜。从那个时候起,我和4个姐姐开始照管陈胜,大家能出力的出力,能出钱的出钱,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九年了。我只记得这些年,我们姐妹5个轮流每年给他们祖孙俩送去500斤大米和平常的一些零用钱,也没个定数,算不清楚了。”
随着陈胜渐渐长大,奶奶身体越来越差,祖孙俩的花费慢慢上升,这让他的姑姑们逐渐感受到了压力。陈萍说:“比如说我家,家里4口人,只有不到一亩地,两个孩子都在昆明上大学,每个月两人需要2000多元生活费。除了种田,我家两个大人只有四处找零工做,以维持家用。我的4个姐姐有的住得远,有的家里难,比我强不了多少。”
“陈胜7岁的时候,我们全家就愁了,心想他们祖孙每个月几十块的零用钱都让我们很艰难,上学该怎么办。”陈萍笑着说:“后来,我们得知现在社会越来越好了,国家已经实行‘三免一补’,不像我的孩子读书那些年还需要交学费,现在学校已经实行免费读书了,这可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问题。”
实在的“三免一补”
我市实行的“三免一补”,即免课本费、免杂费、免文具费,并对小学半寄宿制学生和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这样的好政策让陈胜一家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陈胜的班主任李波说:“陈胜进入小学5年来,除了他自己购买纸、笔、作业本的钱,学校就没再要他家出过什么钱。不仅如此,因为我们清楚他的家庭情况,所以凡是政府出台什么针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好政策,我们总会第一个让他享受到。他的姑姑们对他很关心,再加上政府的这些好政策,我相信陈胜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陈胜说:“我的身世曾经让我很伤心,但在学校中,老师对我这么好;在家里,姑妈们也对我这么好,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
近年来,我市逐步完善“三免一补”政策,开始提高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费补助,对跨村学生的路费补助,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费补助,对职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的学费补助。仅2011年,全市就投入“三免一补”资金24424.24万元,全市29.166万名中小学生分别享受到每人每年1000元和750元补助。同时,各县区根据本地实际,也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跨村学生路费补助方案,落实了补助经费并陆续发放。2011年,全市共对9918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费补助1705.16万元,对职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除学费1933.76万元。
30万中小学生免费上学
十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把教育作为保障广大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各族人民学有所教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作为实现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来落实。
十年来,我市率先在全国大面积实施“三免一补”政策。2005年,对峨山、新平、元江3个民族自治县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和全市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城镇低保人员子女、企业下岗持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子女实行“三免”,并对小学寄宿生和初中贫困学生给予生活补助。2008年,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免”全覆盖,基本解决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读书难问题。2010年,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生15691人、初中生2733人全部享受到“三免一补”政策。同时,加大对彝族山苏等6种人口较少民族和贫困少数民族聚居区发展扶持力度,山苏支系学生实现了包括衣、食、住、行、学等各种费用全免费教育。
如今,“三免一补”惠民政策已经让全市30万中小学校学生免费上学,玉溪成为了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先进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