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228474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2-11-02 |
身体好、心情好、子女孝顺——期大妈的幸福生活
身体好、心情好、子女孝顺,78岁的期丽英大妈每天乐呵呵。
“活了78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年纪大了身体还行,头不晕眼不花,穿针引线都难不倒我!”说话间,通海县兴蒙乡白阁村的期丽英大妈拿起手边的针线活,穿针、引线、钉扣,一点也不费力。
“大儿子会读书,小儿子会耪田,两个姑娘家也都过上了好日子!”说起自家的子女,识字不多的期大妈一脸幸福和自豪。原来,期大妈的大儿子30多年前以优异成绩考起了省外名校,如今在昆明安家落户;大孙女去年也成了“留洋”学生,正在英国求学;小儿子一家生活在白阁村,家里两亩多的田地栽完烤烟种蒜苗;手巧的儿媳还在家里开了个缝纫铺,专门给附近的老乡做蒙古族服装,一年几万块的收入,日子也好过。
“现在的生活是天晒不着、雨淋不着,再也不像以前了!”比起其他村民来,期大妈最大的幸福就是娃娃成器,儿女孝顺,年老了玩乐处也多——一年之中,四个娃娃家每家在几个月。昆明大儿子家房子有好几处,老人高兴住哪儿就住哪儿。最大的幸福就是孙子孙女们整天围在旁边,大声叫着“奶奶、奶奶”。
当记者问起正在做衣裳的儿媳杨飞丽还有什么愿望时,心直口快的她说,最希望村里能早点批下地基,盖栋小洋楼。
“盖楼的钱攒好啦?”
“现在有20万,就怕还不够。”儿媳有些担心。
“不怕,不够么我凑给你10万!”期大妈的声音干脆。
一位78岁的农村老妇,20多年没下地干活,用她自己的话说,只是在家“享清闲”,能攒下这么多钱,让在场的人有些好奇。
“生活好了,儿女能干孝顺,哪个老人手里没点钱!”正在给儿媳帮忙的期大妈说,自己的日常开销儿女全包了,逢年过节还会收到大家孝敬自己的红包,钱自然就攒下来了。去年,大孙女去英国读书,期大妈二话没说掏出个一万元的大红包,鼓励孩子要好好读书。
如今,期大妈的老伴儿82岁了,照样上山下地,帮家人煮饭,一点不像个年迈的老人。去年还跟家人去了趟北京、上海旅游。
“要看我家的人、我家的幸福生活,就在墙上挂着呢!”原来,在大儿子的建议下,一张很有创意的“全家福”摆在了期大妈家最显眼的位置。图片取名为《杨家新宅》,家谱似的树枝设计,上面写有每个人的姓名、排行和身份,父母、儿女、孙子孙女、外孙子女的照片每人一张,全家16口人一个不少,让期大妈的晚年生活每天乐呵呵。 (记者 赵琳 夏娜 张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