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360046 | 文     号 | 530400-005695-20131031-0008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3-10-31 |
关于玉溪市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关于玉溪市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2年5月14日在玉溪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玉溪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1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年初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文化和市战略和“三优一特”经济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重点支出有效保障,财政改革稳步推进,财政运行态势良好,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预算目标任务。
(一)全市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全市辖区内财政总收入完成343.5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2.9%,其中:上划中央“两税”完成227.4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5.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6.5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1.2%,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5.4%。地方财政支出完成160.5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7.2%,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25.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7.3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2.2%,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9.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39.6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10.7%,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30.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77.3亿元,返还性收入2.9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0.9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3.2亿元,上年结余0.9亿元,调入资金3.8亿元,债券转贷收入0.5亿元,收入总计149.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139.6亿元,转移性支出9.7亿元,支出总计149.3亿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0.2亿元(结转下年支出0亿元,净结余0.2亿元)。
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9.2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97.2%,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2%。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20.9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88.2%,比上年实际完成数下降0.2%。
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19.2亿元,转移性收入2.8亿元,上年结余1.8亿元,收入总计23.8亿元。基金预算支出20.9亿元,调出资金0.5亿元,支出总计21.4亿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4亿元(结转下年支出2.4亿元,净结余0亿元)。
(二)市本级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不含高新区)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6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2.3%。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7.7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0%,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2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4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3.8%,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1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9.9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107.5%,比上年实际完成数增长52.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一般预算收入36.4亿元,返还性收入2.9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7.2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44.5亿元,上年结余0.8亿元,调入资金2.2亿元,债券转贷收入0.5亿元,收入总计114.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39.9亿元,转移性支出9.7亿元,补助县区支出64.6亿元,债券转贷支出0.3亿元,支出总计114.5亿元。收支相抵,年终结余0亿元。
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8.2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86.1%,比上年实际完成数下降35.1%。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完成7.8亿元,为调整预算数的75%,比上年实际完成数下降39.8%。收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到位,土地交易量萎缩,土地出让价款减少,导致基金收支相应减少。
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8.2亿元,转移性收入2.8亿元,上年结余1.8亿元,收入总计12.8亿元。基金预算支出7.8亿元,补助县区支出2.4亿元,调出资金0.2亿元,支出总计10.4亿元。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2.4亿元(结转下年支出2.4亿元,净结余0亿元)。
以上数字均为上报数,全市财政总决算待省财政厅审核批复后还会有变化,届时再将变化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
(三)积极作为,强化保障,2011年财政工作成效显著
过去的一年,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财政保障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全力落实打基础、调结构、建支柱、保生态、惠民生、促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科学安排预算支出,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紧紧围绕市委常委会第八十八次会议提出的“重民生、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重环保、重稳定”理念,充分挖掘增收潜力,科学安排预算支出,全力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围绕生态立市战略,从2008年开始,市财政每年投入资金1亿元用于抚仙湖治理保护,对落实“一退、二调、三保”战略,让抚仙湖长期保持Ⅰ类水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围绕工业强市战略,安排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4亿元,为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围绕扩大消费需求,继续落实家电、摩托车、农机具下乡政策,累计兑现三项补贴4346万元、2223万元、2509万元,补贴数量和金额均比上年有所增长,通过发挥补贴资金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极大地繁荣了农村消费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四是把执政为民理念融入财政工作的全过程,以增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为突破口,以解决群众增收难、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饮水难、看电视难为着力点,增加财政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坚持多措并举,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
面对各种减收增支压力,各级财税部门增强大局意识,主动作为,狠抓收入,合理安排支出,保障了全市运转需要。一是加强征管,确保收入稳定增长。通过加大监控力度、提高征管效率、严格税费减免和挖掘增收潜力等措施加强税收收入征管,继续完善和规范非税收入征缴管理,2011年财政收入呈现出一季度“开门红”,上半年 “双过半”,全年“稳增长”的良好局面。二是高度重视和加强项目争取工作。通过加大“三农”、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行政政法、环境保护等方面项目申报和汇报衔接力度,努力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全年共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69.2亿元,比上年增长61.3%,极大地增强了我市财政保运转促发展的能力。三是合理调度财政资金,有效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按照统筹来源、集中财力、保障重点的原则,加大整合资金力度,充分运用国库制度改革成果,通过预拨、垫付、直接支付等形式,有效缓解了供给予需求的燃眉之急,化解了因偿债而引发的财政运行风险。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财政对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大幅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市级安排城乡基本医疗保障均等化试点经费1.76亿元,对参合农民人均增加补助100元,红塔区、新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从120元/人提高到280元/人,其他七县从120元/人提高到260元/人。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在“三免一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由400元/生提高到500元/生,初中由600元/生提高到700元/生,为满足学校运转需要,提高办学质量,加快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强力保障。三是加大社保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低保人员待遇,从2011年9月起城镇低保补助标准由210元/人提高到250元/人,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由60元/人提高到100元/人;新平、华宁、红塔区、江川、峨山、通海、元江县相继被纳入国家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同时在上述七县区启动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各级财政累计投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2亿元,参保人数达102.5万人,19.9万名60岁以上老人领到基础养老金。四是继续推进彝族山苏支系安居房建设,投入财政资金1080万元,为改善以彝族山苏支系为重点的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生产生活条件提供了保障。
4. 坚持不懈推进改革,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0〕19号)文件精神,针对玉溪市债务状况,为缓解发展与偿债的矛盾,建立了“削峰平谷、前少后多、逐步增加和以时间换空间”的新偿债机制,这一偿债机制的建立,使市本级政府债务时间延长15年,有效地缓解了发展与偿债的矛盾,为玉溪发展赢得了新的支撑点。2011年累计还债13.1亿元,其中付息6.4亿元。
针对当前玉溪市债务相对集中,由于债务上划后,债务风险已演变为财政风险,为了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按照市委常委会第八十八次会议决定,提出了以明确职责、调整财政转移方式为主的新一轮财政体制调整方案,并在深入调查、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报经市政府第六十五次常务会议批准,完善了新一轮财政体制。新体制按省对市县的体制规定,一是将县区应承担的职责归还县区;二是把对上争取通过转换方式减少了县区的部分补助。通过实施新一轮财政体制,对规范财政分配关系,保障全市安全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堵塞资金跑冒滴漏,通过周密计划和精心准备,实施了财政应用支撑系统大平台建设并于2012年1月投入使用。平台的实施和运用,对强化财政与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防止腐败现象滋生提供了有效的科技支撑。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工作快速推进,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了2011年市本级政府预算和全年追加预算,并督促各部门公开了2011年部门预算,实现了社会公众对公共财政的有效监督。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采购程序进一步科学、规范,完成采购金额38395万元,节约采购资金2917万元,节约率达7.1%。
5.加大财政监管力度,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高度重视财政资金安全问题,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切实防范财政资金安全风险。一是强化财政系统内部监管。为保证资金存储和投放安全,在系统范围内开展了资金存、投放突查,针对账户摆放过散、审批不完善等行为进行了全面清理并督促整改,使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了保证。二是加强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彝族山苏支系安居房建设、新农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做到了边查边改,确保了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确保了财政资金安全。三是加强会计队伍建设,组织了大规模的会计培训,增强了单位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大力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督促单位严格按照“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要求规范财务行为,确保了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四是深入推进“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采取抽查、复查和督导的方式,对单位“小金库”进行彻底排查和隐患“清剿”,从源头上防范了腐败的滋生。
各位代表,201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实现了“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的预期目标,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中仍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严峻,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对税收收入持续增长影响很大;而支出方面,保持政府公共投资力度,加大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方面的投入,均需要财力保障,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二是我市财政收入对卷烟企业依存度很高,中央、省对卷烟企业调控的力度不断加大,加之各种因素的制约,相关税收波动及利益分配关系调整对我市地方财政收入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三是受国家信贷紧缩政策以及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影响,我市融资形势较为严峻,对项目建设资金的筹集、调度带来较大压力。在困难和问题面前,我们将以更坚定的工作信心,更完善的工作机制,更细致的工作举措,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激发一切可以激发的活力,发挥一切可以发挥的职能,切实做好开源节流、保运转、促发展的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2012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12年,我市财政改革与发展仍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收入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出台一系列涉及就业和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的重大举措,将为群众带来新的福祉,也为促进经济发展增添更大动力。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两强一堡”发展战略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中央、省对我市的支持力度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将进一步加大,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全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这都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长。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不确定的因素,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基础还不稳固,部分重点税源行业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影响,以及贯彻积极财政政策和落实小型微型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及提高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等税费减免政策,也将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支出方面,贯彻中央关于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财政在项目建设配套、支持“三农”、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方面增加大量的投入,各方面对财政支出需求的期望值很高,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基于上述分析判断,根据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2012年财政预算安排建议如下:
(一)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012年全市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支持经济发展,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预算安排的原则是:收入做到积极稳妥,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支出优先安排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农”等事关民生的投入,让广大人民群众公正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依法理财、厉行节约的工作方针,继续从严控制“三公”等一般性支出,千方百计保吃饭、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保财政安全运行。
(二)全市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建议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88.8亿元,比2011年快报数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162.7亿元,比2011年快报数增长16%。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8.8亿元,返还性收入3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0.9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52亿元,调入资金8.7亿元,上年结余收入0.2亿元,收入总计173.6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2.7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9.4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支出1.5亿元,支出总计173.6亿元,收支平衡。
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安排22.1亿元,比2011年快报数增长15%。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7.5亿元,比2011年快报数增长32%。
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22.1亿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收入3亿元,上年结余收入2.4亿元,收入总计27.5亿元。基金预算支出27.5亿元,收支平衡。
(三)市本级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建议(不含高新区)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41.8亿元,比2011年快报数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47.8亿元,比2011年快报数增长20%。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1.8亿元,返还性收入3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28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53.4亿元,调入资金7.7亿元,收入总计133.9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8亿元,返还性支出2.2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支出34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支出49.9亿元,支出总计133.9亿元,收支平衡。
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入安排9.5亿元,比2011年快报数增长15%,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2.4亿元,比2011年快报数增长58%。
地方财政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基金预算收入9.5亿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收入3亿元,上年结余收入2.4亿元,收入总计14.9亿元。基金预算支出12.4亿元,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支出2.5亿元,支出总计14.9亿元,收支平衡。
三、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确保2012年财政预算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意义十分重大。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落实“四个率先”为主线,支持经济发展促进财政增收
围绕与全省同步实现“四个翻番以上”和“两个倍增”,在全省率先建成经济强市,率先建成最有安全感的地方,率先建成最有幸福感的城市,率先建成一流的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加强财源建设,强化收入管理,提高收入质量,增强财政综合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是支持结构调整。坚持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的理念,围绕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下功夫,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加强财源建设。落实工业园区和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现代物流业、服务业、旅游业等税源型经济向高层次提升;不断创新增加地方税收的新思路,重点在税源挖潜、征收质量、政策研究方面下功夫,确保取得实效;加强财税扶持政策应用性研究,找准财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落实相关产业财税扶持政策,为培植新的财源税源创造条件。
三是强化收入征管。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调控政策以及全市经济发展变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注重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加强收入分析预测,提高组织收入的预见性、主动性、创新性;加强财政与国税、地税部门的协作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努力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进一步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充实机构和人员,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及时足额将非税收入征缴入库。
(二)以完善机制为保障,强化争取促发展
玉溪与省内其他州市的差距主要是支出差距,一个地方如果支出很小,或支出与收入不协调,这个地方的运转和稳定很难得到有效支撑。因此,玉溪要发展,除了立足自身外,还得靠向上争取支持,通过争取弥补运转和发展的资金不足。
一是加强与上级的汇报联系,实事求是地汇报玉溪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从而改变上级对玉溪的看法,增进上级对玉溪的感情,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对玉溪的支持。
二是紧紧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两强一堡”战略和滇中经济圈建设的有利时机,扎扎实实地研究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项目、资金的支持。
三是建立向上争取奖励机制,对争取上级支持富有成效的单位给予一定比例的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各单位跑项目、争资金的积极性,确保对上争取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以优化支出结构为重点,继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进一步落实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确保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出让收益向“三农”倾斜;继续巩固完善和强化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着力支持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努力构建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二是强化薄弱环节,多补社会事业“短板”。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多渠道筹措教育发展资金,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就业、医疗卫生、社会稳定等重要民生领域的财政保障机制,支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认真落实城乡低保、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及农机具下乡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确保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三是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围绕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倍增”,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为重点,以增强公共服务为突破口,以增进人民幸福为根本,建立完善惠及广大人民、保障困难群众和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切实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努力构筑社会保障“安全网”,千方百计增进广大人民幸福感。
四是切实保障为民办实事各项资金需求。以落实党委政府各项“民心工程”为抓手,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资金筹措机制和协调推进机制,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形成合力,确保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实到位。
(四)以强化财政监管为手段,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一是强化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刚性。坚持量入为出,优化支出结构,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强化项目监管,提高财政资金效益。继续深化以“部门预算为基础、投资评审为支撑、政府采购为手段、国库集中支付为保障”的“四位一体”监管模式,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引入项目方案评估新机制,严格控制结算审查质量,加大现场跟踪监督力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财政支出。
三是扩大监管范围,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在深入抓好“小金库”治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民生资金和重大财税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对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落实、会计信息质量等进行检查,不断健全跟踪问效机制,确保中央、省、市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五)以“四群”教育为抓手,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继续把干部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出成效,促进财政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双提高,机关作风、服务质量双改进,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一是不断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创新财政干部学习组织方式,继续邀请有关专家开展讲座,积极为干部提升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创造条件,努力提高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和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三深入”活动,让作风带动民风,让扶持促进发展,让情感凝聚人心,让实惠取信于民,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理财职责,努力服务好基层、服务好群众、服务好发展。
三是坚持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财政发展全过程,建立财政系统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切实增强财政干部队伍的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纪律意识、廉洁意识,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和政绩观,更好地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努力展示财政部门新面貌新气象。
四是以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为主线,增强为人民群众解难事、做好事、办实事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承办过程中,坚持积极沟通,拓展办理深度,努力创造条件,在解决问题、办出实效上下功夫,使代表和委员的良策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果。
各位代表,全面完成今年预算目标任务,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工作监督下,认真执行本次大会作出的决议,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确保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以财政发展与改革新业绩交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答卷。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相关阅读: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务信息公开申请表 2024-11-29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内设机构 2024-12-3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2024-11-29
-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云南) 2023-10-23
- 市政府法制办顺利完成2015年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 2015-04-2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机构职能 2024-12-31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2024-11-29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