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360033 | 文     号 | 530400-005695-20131031-0004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3-10-31 |
关于玉溪市2010年上半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关于玉溪市2010年上半年地方财政
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2010年8月29日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莽成柱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本次常委会报告玉溪市2010年上半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和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继续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共克时艰,正视发展困难,抢抓发展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财源培植,强化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和财政运行良好,回升势头强劲,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市辖区内实现财政总收入170.17亿元,为年初预算的60.8%,同比增收40.94亿元,增长31.7%。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99.68亿元,为年初预算的55.7%,同比增收17.35亿元,增长21.1%。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7亿元,为年初预算的66.9 %,同比增收18.59亿元,增长65.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01亿元,同比增收7.49亿元,增长28.2%,完成年初预算的58.1%;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2.99亿元,同比增收11.1亿元,增长5.9倍,完成年初预算的111.3%。从预算级次看:市级完成28.54亿元,为年初预算的74.6%,同比增收13.62亿元,增长91.3%;各县区完成18.46亿元,为年初预算的57.8%,同比增收4.97亿元,增长36.8%。
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9.11亿元,为年初预算的44.8%,同比增支17.28亿元,增长54.3%。其中: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7.99亿元,同比增支7.22亿元,增长23.5%,完成年初预算的39.6%;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1.12亿元,同比增支10.06亿元,增长9.5倍,完成年初预算的81.8%。从预算级次看:市级完成19.01亿元,为年初预算的52.1%,同比增支10.55亿元,增长1.25倍;各县区完成30.1亿元,为年初预算的41.2%,同比增支6.73亿元,增长28.8%。
从上半年财政收支各项指标运行态势看,总量在增加,增速在加快,表明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不断巩固,财政收入增长的动力不断增强,财政支出保障的水平不断提升。
二、预算执行情况及主要特点
预算执行过程中主要反映出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抓机遇,强保障。在国家信贷投放指标减少、力度放缓,地方融资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抢抓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取向,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支持,按照市政府分解各部门的融资任务,共筹集融资资金17.9亿元,融资工作在艰难的条件下不断向前推进,为东风水库路坝合一、玉溪大河二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抓管理,促增收。一是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从政策、资金、措施、服务上为经济复苏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使财政增长基础不断夯实,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充分调动财税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盯住大户,管住小户,抓住散户,查堵漏户,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努力促进财政收入有效增长。三是坚持非税收入和税收收入并重的原则,采取以票治费、以票管收、以票促收、统一征缴的方式,挖掘非税收入潜力,严格依法依规征收,促进非税收入应缴尽缴。在经济企稳回升向好的带动下,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均明显增加或加快,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7亿元,同比增长65.4%,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三)抓监督,增效益。在监督的方式上从部门预算编制、审核到资金使用、会计核算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绩效体系,实现了财政资金从预算、拨付、使用到效益评价全过程的制度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在监督的内容上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扩大内需建设项目资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进行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找准了存在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及时督促县区整改落实到位,确保了资金安全、有序营运。
(四)抓重点,惠民生。在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面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紧急动员和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灾资金的筹集工作,积极争取中央、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全市投入抗旱救灾资金2.07亿元(其中财政投入1.49亿元,社会捐款0.58亿元),并在第一时间把资金拨付到一线,确保了大灾之年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财政支出安排优先保障民生工程需求,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公共安全等民生事业。上半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完成49.11亿元,同比增长54.3%。支出增加较多的项目主要是:教育支出7.08亿元,同比增长30%;科学技术支出0.24亿元,同比增长4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2亿元,同比增长20.4%;医疗卫生支出3.33亿元,同比增长30.2%;农林水事务支出4.23亿元,同比增长32.9%。
(五)抓改革,促创新。一是在加强公务支出管理上实现新突破,按照效能政府建设“四项制度”的要求,以加强现金管理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推行机关公务卡结算管理,公务卡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全省先行先试的典范;二是在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上取得新成效,市本级财政预算草案经人代会表决通过后,市财政局于3个工作日内将预算批复各部门,并督促各部门于15个工作日内批复至二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的效率大大提高;三是在推进预算公开透明上迈出新步伐,按照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和细化预算编制主体的职能、职责,不断提升预算编制各环节的民主化程度,为进一步编实、编细部门预算打下了良好基础。
(六)抓队伍,树形象。根据市委关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部署和建设生态玉溪、保护抚仙湖的号召,以重温入党誓词、公务员宣誓和抚仙湖面山植树活动为主要形式,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富有实效的党组织活动,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贯彻落实保护抚仙湖“一退够、二调优、三保护”战略决策有机结合起来,用实际行动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到了实处。同时,从干部队伍自身建设抓起,认真分析干部作风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切实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增强了财政干部为政府当好家、为纳税人理好财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了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年初以来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财政工作和预算执行稳步推进,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和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新的《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国家从源头上规范、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举债行为,我市政府融资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到期贷款难以置换。今年市本级累计到期贷款金额15.17亿元,目前基本没有还款来源,财政还本付息面临着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二是收入结构不尽合理,土地收入虚增的成分较多。在地方财政收入增收额18.59亿元中,税收收入增收额6.65亿元、占35.8%(其中市级2.45亿元、占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增收额的18%),土地价款收入增收额10.61亿元、占57.1%(其中市级10.17亿元、占本级地方财政收入增收额的74.7%)。土地收入是推动财政增收的主要动力,而土地收入中有96%是土地成本,扣出土地成本后基本上没有可用财力,地方财政增收部分有一半以上是“土地财政”。
三是支出压力依然很大,全年预算平衡没有着落。根据年初预算任务测算,今年市本级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 28.6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4亿元、下级上解收入4.6亿元,减上解上级支出8亿元、补助县区支出23.4亿元,市本级可用财力15.8亿元;保吃饭,保运转,保市委、市政府决策和政策性支出,保续建项目,保融资付息,新增安排玉溪大河防洪水系建设支出后,留下6.8亿元的资金缺口难以弥补。
四、以省委八届九次全会为指导,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此长彼消,短期问题和长期矛盾相互交织,下半年面临的任务依然很重,困难仍然很多。我们将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学习贯彻省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市委三届六次全会和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收入,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进一步强化收入组织工作,力争财政收入规模实现新跨越,确保财政总收入增8%、地方财政收入增10%的目标实现。一是抓税收法律宣传。在全社会普及税收法律知识,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国家意识、税收意识,营造依法治税、诚信纳税的良好环境,促进纳税人能够主动、准确地申报纳税。二是抓征管措施落实。进一步完善组织收入目标责任制,加强财税部门联动,协调解决征收矛盾和问题,严格按照税收级次征收,有效防止混级、混库等问题,确保应收尽收。三是抓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考核办法,更加注重对收入结构和质量的考核,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健康增长。坚持税收总量与结构并重,努力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预算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有效促进地方可用财力增长。
(二)立足项目争取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宏观调控政策继续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但中央已经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节奏和重点做出了适度调整,央行已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贷款投放有所减缓,国家银监会对融资项目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并且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将进一步调整理财思路,吃透国家政策,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重大机遇,围绕“三湖”生态城市群和现代宜居生态城市建设,积极寻找新的项目支撑点,用符合条件的项目争取金融部门的信贷支持。同时,进一步创新理财方式,广泛拓展融资渠道,围绕“生态立市”战略的实施,认真做好争取外国政府贷款的一系列基础性工作,利用外国政府贷款具有总量较大、使用期限长、优惠条件多的特点,引入国际金融市场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三)围绕效能政府建设,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下半年,全市财政收支平衡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按照“量力而行、量入为出”的预算安排原则和效能政府建设的要求,强化预算主体执行职责,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狠抓增收节支,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预算收支平衡。进一步落实行政成本控制部门牵头责任,加强财政监督和管理创新,把财政监督从以前的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的评价和监督前移,建立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安排合理、管理透明、安全高效。继续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建立完善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
(四)坚持不懈抓改革,积极应对新体制、新挑战。“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此举有利于减少地方管理层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省份推行了“省直管县”改革,按照省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省即将在全省范围内推开“省直管县”改革。这是一次重大的体制变革,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战略全局,我们既要积极响应,全力支持和参与改革,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又要认真做好划转前的测算工作,把基础数据搞准、搞实,从体制上争取改革的有利因素。同时,应抓住这次“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契机,进一步理顺市、县两级事权,对县域范围内的事权,市级财政应逐步退出,由县级财政来保障,市级财政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立足保障本级事权需要来安排支出。
(五)创先争优树形象,扎扎实实转作风。按照市委的部署,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财政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培植财源促发展上下功夫见成效,在改革创新强效能上下功夫见成效,在优化结构惠民生上下功夫见成效,在改进作风塑造形象上下功夫见实效,把创先争优的成果转化为推动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财政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树立和维护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在全系统内营造争创先进、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按照新时期转变作风的要求,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树正气、促工作,全面转变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熟练、作风优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财政干部,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面对今年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常委会的依法监督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以更加进取的精神状态,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实现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一五”收官之年画上一个圆满句号!
相关阅读: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务信息公开申请表 2024-11-29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内设机构 2024-12-3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2024-11-29
-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云南) 2023-10-23
- 市政府法制办顺利完成2015年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 2015-04-2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机构职能 2024-12-31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2024-11-29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