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8828855 | 文     号 |   |
来   源 | 市非遗中心 | 公开日期 | 2018-05-15 |
省级名录——高跷舞狮
省级名录——高跷舞狮
据《通海县文史资料》记载,云南省通海县大营石景村的“高脚狮子” (高跷舞狮),流传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初年,来自江南的军民跟随沐国公(沐英)征云南,屯兵通海杞麓湖畔,因军民众多,所屯之地就称为大营。另外,军民以原籍姓氏分驻,故以李、奎、沈、吕、罗等姓屯驻。又因开垦屯驻之地的土层下有一层石板,祖辈们就将石板取出做盖房基石,家家的房基石均呈黑色,故取名为石景村,当地老百姓通常称该村为“石板沟”。
据民间艺人李成春讲述:“听老辈人说,‘高跷是大禹王发明的,因为要查探水的深浅,就将长木杆绑在脚上,下水好踩探深浅。’以后的人为了纪念大禹王的功绩,就形成了踩高跷的习俗。”
石景村的高跷舞狮最高者踩4.3米,由大头和尚踩, 3.3米由舞狮头踩、 3米由狮尾踩,低者2.4米引绣球者踩。表演时由一对狮子(4人),一大头和尚,一引绣球者,共6人配合表演。该村的高跷舞狮以“高、奇、险”而闻名省内,世代相传至今,其独特的技艺是一般舞狮者在场面上表演,而他们是在300-400厘米高跷上表演,一般舞狮用“宝”引,而他们是用“拂尘”驯狮,独具一格。
高跷舞狮以奇伟、险峻著称,在通海众多民间艺术中,其独特的技艺早已闻名于世。早在1923年,云南督军唐继尧为其母举办寿典,一些有名望的地方民间艺术被邀请前去祝贺。那时,高跷舞狮应邀随同河西的高台进省表演,并受到奖赏。
新中国成立之初,1951年,石景村的高跷舞狮应邀到县城河西表演,县人民政府特意做了题为“美艺善灵”的锦旗相赠。以后,因“大跃进”、“文革”运动,高跷舞狮一度停止活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逐步深入落实,石景村的高跷舞狮被收入《通海民间舞蹈集成》的书中。1995年,应邀参加了在云南省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2006年1月,通海高脚狮子舞被列为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阅读:
- 省级专家人才“下沉”通海华宁 专业服务赋能县域发展 2025-09-01
- 玉溪农职院烟草栽培与加工技术专业群再度入选省级“双高计划” 2025-08-19
- 玉溪市市级行政执法检查对象名录库 2025-08-12
- 玉溪市拟认定市级乡村工匠和 拟推荐省级乡村工匠名师人选公示 2025-06-27
- 玉溪市教育体育局关于省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拟推荐对象名单的公示 2025-06-06
- 云南省2025年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专项整治省级实地复查公告 2025-06-03
-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4年度拟推荐国家级、省级优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拟认定市级优秀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的公示 2025-05-20
- 媒体关注 | 中央、省级、行业各大权威媒体点赞永金高速戛洒至元江段通车运营 2025-05-12
- 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2025-04-17
- 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