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31484242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23-10-30 |
玉溪市科技局对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第T20230299号提案的答复
董晓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科技支撑保护治理“三湖”的建议》(【T2023】0299号)已收悉,经市科技局会同市生态环境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湖泊管理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农业农村局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全市科技支撑“三湖”保护治理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出发,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科技支撑“三湖”保护治理工作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一)多部门的“三湖”保护治理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坚持把科技作为“三湖”保护治理的重要支撑。市生态环境局、市科技局、市湖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协等单位均立足各自职能职责,明确下属具体科室、部门,专职负责生态环境保护事宜,积极开展行业内“三湖”保护治理科技创新工作。市委、市政府于2021年组建玉溪市“湖泊革命”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市“三湖”保护治理工作,并专门下设科技支撑和水质监测监控组,协调推进市直各相关单位“三湖”保护治理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事宜。市湖管局下设三湖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与工程管理中心,统筹做好全市“三湖”保护治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科技项目申报实施工作。全市“三湖”保护治理科技创新工作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初见成效。
(二)多层次的“三湖”保护治理科研力量不断增强。坚持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在积极支持玉溪师院等本地科研院校、企业开展“三湖”保护治理科研工作的同时,大力引进省内外优秀科研机构来玉进行合作研究。2015年,“中国科学院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在玉成立;2019年,中国科学院“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玉成立;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玉溪市湖泊联合研究中心”在玉成立,引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联合开展研究;2023年,云南大学“杞麓湖高原浅水湖泊云南省野外观测研究站”获批建设,上海交大正式申报建设星云湖野外观测研究站。截至目前,中国科学院已在玉设立研究站4个、野外科学观测站2个、临时科考平台1个;云南大学已在玉设立野外科学观测站2个;市科技局已在玉溪师院成立玉溪市高原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1个,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2项;市科协已在通海、江川设立“科技小院”2个;市湖管局已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研究中心1个,并已于中国环科院、河海大学、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水资源局等3家科研院所达成协议计划分别在玉成立相关科研平台机构。全市科技支撑“三湖”保护治理多层次的平台、人才、团队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
(三)多维度的“三湖”保护治理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坚持把问题导向作为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大力支持科研机构围绕“三湖”保护治理开展自主研究。截至目前,市科技局、市湖管局已先后组织完成抚仙湖生态安全调查评估、抚仙湖水环境特征研究(两期)、抚仙湖流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该项目、抚仙湖流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抚仙湖流域可持续发展条件与发展对策研究、抚仙湖流域耕地休耕轮作跟踪监测评估等基础调查、监测和研究类项目6个;正有序实施抚仙湖流域再生水综合利用和雨水冲击性负荷研究与示范、杞麓湖水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研究、杞麓湖基础科学研究等“三湖”保护治理“十四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3个,通海蔬菜、澄江大豆等防治“三湖”农业面源污染省级科技特派团项目2个,抚仙湖流域烟后红花甜荞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项目1个,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的抚仙湖流域坡耕地面源污染控制机制研究等面上项目、青年项目6个;推广“三湖”流域农业绿色生产技术200余万亩;新立项公示抚仙湖流域水资源量变化成因与对策研究、星云湖流域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及防治技术方案研究、杞麓湖枯水期有机质特征、COD来源定量解析及底质改善技术研究等省科技厅2023年湖泊治理项目3个;储备“三湖”保护治理计划申报科研项目9个。玉溪师院2020年以来先后参与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相关基金项目共计3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省级项目15项,地厅级项目10项。中国科学院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近5年共承担国家级科研任务20项、地方委托项目6项。全市“三湖”保护治理科技创新的成果和动能不断凸显。
(四)多角度的“三湖”保护治理制度框架不断完善。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三湖”保护治理始终。认真落实省委玉溪“三湖”保护治理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对科研科技攻关等“一计划三清单”落实情况定期调度。加强统筹协调,建立玉溪市与抚仙湖等高原湖泊部省联合工作组工作机制,形成三湖治理“三联一同”工作制度,按月印发各成员单位当月“三湖”保护治理任务清单,不断形成治湖合力。制定印发《2023年“三湖”保护治理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湖泊革命”攻坚战2023年实施方案》,组织起草《玉溪市“三湖”保护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玉溪市“三湖”基础研究全开展行动实施方案》《“三湖”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报告》,等等,进一步明确“三湖”保护工作的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印发实施《2023年玉溪市“三湖”流域村落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监测方案》《2023年玉溪市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方案》,完成“三湖”流域61套水质自动监测站安装工作,全市“三湖”流域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测及湖体、跨界断面、考核断面、重要水功能区、饮用水源地等水环境质量等科学监测的技术保障能力和科学监测水平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为全市科技支撑“三湖”保护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目前开展的重点工作
收悉《关于加强科技支撑保护治理“三湖”的建议》(第【T2023】0299号)以来,市科技局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主动会同市湖泊管理局等部门认真做好提案办理工作。
(一)实地调研走访工作取得新实效。结合市科技局《关于“五遍、四问、一解读、一争取”行动计划的通知》《关于在全局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积极组织相关科室先后到玉溪师范学院高原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云南太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云南炳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青藏科考”观测平台等科创主体和相关产业园区及职能部门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点对点”听取对科研一线和治理前线对科技支撑“三湖”保护治理工作的意见建议,“一对一”分析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科技项目的策划、申报及管理事宜,“面对面”就“三湖”保护治理科研工作的具体方向措施等交换意见,进一步摸清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科研力量底数和工作进展情况,全市科技支撑“三湖”保护治理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
(二)人才项目平台建设实现新突破。2023年6月,市科技局正式向省厅推荐申报星云湖流域湖泊生态系统云南省野外科学观测站建设项目,力争2024年获批建站,届时全市“三湖”将实现省级野外科学观察站“全覆盖”。2023年7月,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昆明举行,由玉溪单位主持或参与的12项科技成果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高原农业减污降碳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3年9月,省科技厅就2023年社会发展领域自上而下组织项目进行公示,其中由市科技局联合市湖管局共同策划的“抚仙湖流域水资源量变化成因与对策研究”、“星云湖流域面源污染关键源区识别及防治技术方案研究”、“杞麓湖枯水期有机质特征、COD来源定量解析及底质改善技术研究”等3个项目进入公示名单,项目总投资616万元。全市科技支撑“三湖”保护治理的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科技系统湖泊保护治理应用研究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三)三湖保护治理科研主体发掘新动能。长期以来,玉溪本地“三湖”保护治理科研机构数量相对不足、层次相对不高,主要依赖玉溪师范学院的基础研究和市外高校的联合应用研究,申报承担国家、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重大科技项目的主体偏少、机率偏低,对全市研发投入和“三湖”保护治理支撑不足。接到提案后,市科技局迅速开展遍访式调研。调研发现,全市生态保护领域潜在科研主体数量已明显加强,据统计目前各单位已商洽省内外优秀科研院所机构13家,联合成立各类联合科研机构组织9个、筹备成立4个。经市科技局主动对接,已初步与中国科学院湖泊所等机构达成合作意向,积极支持其在玉溪申请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并协助做好2024年度“三湖”保护治理项目策划储备工作,力争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领域科技项目实现新突破。
三、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相比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期望,我们的科技支撑“三湖”保护治理工作还存在统筹不到位、合力不充分、成果不丰富、转化不明显等问题。
对于科技工作管理部门来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重视不到位。对科技支撑“三湖”保护治理存在一定“畏难”情绪,在统筹项目申报上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够、创造性不够,导致厅市会商个别议题推进缓慢、错过时机,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信息掌握不全面。向上争取不主动、横向沟通协不充分、向下调研不深入等问题较为突出,对全市“三湖”保护治理科技创新主体底数了解不清、现状掌握不实,在项目申报上还处于“等客上门”的阶段。三是政策宣传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把政策宣传简单落实为转发项目指南,缺乏“一对一”“面对面”的政策解读和项目指导,导致科研主体等相关科技政策掌握不深不全不细,在项目申报上方向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四是潜力挖掘不充分。目前全市“三湖”保护治理领域合作科研机构的数量已明显加强,但因管理机制、沟通对接等多方因素,整体合力尚未有效形成。中国科学院下属所站等在玉所设联合机构尚未注册法人单位,无法通过市级渠道顺利申报国家级、省级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大量科研投入无法纳入玉溪本地统计,前沿科研成果亟需在玉溪运用实践。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抗实责任、强化担当、主动作为,推动科技支撑“三湖”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三湖”保护治理工作科技主管部门职能职责,主动加强与省厅相关处室的汇报争取力度和与生态水利湖泊等部门的对接沟通力度,及时掌握汇总全市科技支撑“三湖”保护治理的最新动态,助推全市合力进一步形成。二是着力推动科研主体提质增量,“面对面”听取市内联合科研机构工作进展及科研项目意见建议,力争中国科学院抚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等等,在玉溪尽快实现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就地申报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二是牵头做好项目储备事宜。及时了解掌握“三湖”保护治理科研工作最新进展、最新方向、最新需求,组织指导相关科研院所、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申报前期准备工作,提前策划准备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精项目,进一步完善全市科技支撑“三湖”保护治理项目库。四是认真做好在研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积极对接省厅有关处室,及时跟踪湖管局3个湖泊治理项目等玉溪在研项目进展情况,适时了解中国科学院等在玉“三湖”保护治理科研项目最近进展,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有序稳步进行、取得实效,为玉溪科技支撑生态保护治理工作进一步增光添彩、扩能增势。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023年10月25日
相关阅读: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
-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信息 2025-02-12
- 玉溪市妇幼保健院政务信息公开 2024-08-28
- 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监督局基本情况介绍 2024-08-28
- 玉溪市人民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中医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儿童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