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12861 | 文     号 |   |
来   源 | 中国教育电视台 | 公开日期 | 2025-07-17 |
云南省玉溪市 固本强师育时代新人
编者按
近年来,玉溪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足球人才培养、县域职业教育改革、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具有玉溪特色的教育发展模式。本期专题聚焦玉溪市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与玉溪市教育体育局局长张燕华共同探讨玉溪市如何以系统思维推进教育改革,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殷切期盼。
在思政课建设方面,玉溪市坚持党建引领,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建设具有辨识度的“大思政课”;在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玉溪市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集团化办学等举措,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方面,玉溪市以体教融合为抓手,构建了完善的校园足球发展体系;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玉溪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128”体系,按照“12336”工作思路,不断推进职业学校提级管理,为县域职教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特色路径;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玉溪市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为玉溪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记者:教育优质均衡是老百姓心坎上的大事,玉溪市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探索集团化办学,推广以“管理互通、研训联动、教育互促、文化共建、项目合作”为主要抓手的学区管理模式,推进教育机制改革,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和受益面,实现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春色”,请您为我们分享一下玉溪的探索和实践。
张燕华介绍。老百姓对教育的期望,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不懈努力就是要让孩子们都能公平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一是合理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做好城镇人口流动趋势分析,形成《玉溪市人口变化趋势对基础教育的影响报告》,研制优化乡村中小学布局指导意见。优化调整85所小学,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76所,新增优质学位17031个,逐步建立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教育资源布局结构。二是大力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通过加大资金投入,着力统筹公共资源,采取新建、改扩建、盘活存量资源等措施,有效扩大中心城区办学规模。2个县(红塔区、易门县)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三是推动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全部实行“县管校聘”,交流教师1687名,实施“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培养等工程,建立校长职级制、县管校聘、推优评先等机制,稳步提升城乡师资队伍专业化和师资配置均衡化。四是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引领辐射,推广以“管理互通、研训联动、教育互促、文化共建、项目合作”为主要抓手的学区管理模式,推进教育机制改革,市内优质名校组建基础教育集团,目前,全市共组建68个基础教育集团,成员校438所,集团校在读学生达19.39万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进一步扩大。
记者: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是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足球发展水平和成就中国足球梦想的基础工程。玉溪入选国家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请您分享一下玉溪在推广校园足球、培养足球人才方面的经验,并介绍一下未来将如何完善校园足球发展规划?
张燕华介绍。玉溪市以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为重要指引,将足球运动全方位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一是广泛开设足球课程。开发校本教材,组建足球社团、校足球队,形成“人人爱足球、班班有球队、校校有特色”的浓厚足球氛围。二是健全人才培养链条。小学、初中、高中“全链条”的校园足球运动员培养、输送体系逐步成型,校园足球与社会足球竞技人才培养的衔接机制也不断健全完善,有力推动全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三是完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积极探索、系统构建体教融合发展的青少年校园足球竞赛体系,构建起赛制稳定、等级分明、衔接有序、遍布城乡的竞赛格局,为热爱足球的青少年搭建起广阔的竞技舞台。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了政府支持、市场参与、多方筹措的经费投入机制,为全市青少年足球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将足球场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的重要内容,目前,玉溪全市足球场地总数已达296块,为发展足球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玉溪市青少年足球队在云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期间首次闯入决赛;2024年,更是摘得全省青少年足球联赛U17组冠军,U8、U10组也跻身全省前三名;多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凭借出色表现入选中甲、中超职业俱乐部梯队,从校园的绿茵场走向了职业联赛的大舞台。
记者:职业教育不仅是培育大国工匠的孵化器,更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源。县级职中普遍存在的招生难、专业同质化、产教脱节等问题,玉溪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128”体系,按照“12336”工作思路,推进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提级管理,为县域职教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特色路径,请您为我们分享一下“玉溪经验”。
张燕华介绍。第一,围绕“1个目标”,破解发展难题。为破解县级职中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产教脱节,招生难、生存难、发展难等现实问题。玉溪市以中职学校提级管理为抓手,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通过集团化提级管理深度整合市县两级职业教育办学资源,推动职业教育与玉溪重点产业同频共振、融合发展。
第二,组建“2个集团”,强化引领带动。2所高职院校分别与4所县级职中组建职教集团,实现专业下沉、师资下沉、生源下沉、设备下沉、资金下沉,既突出县级职中办学特色,又以上带下一体提升办学水平。
第三,管好“3顶帽子”,激发内生动力。管好班子的“帽子”。县级职中领导班子提级管理,纳入2所高职院校中层干部管理范围。管好职称的“帽子”。县级职中正高级以下教师职称评审由高职院校申报推荐,市级评委会统一组织开展。管好聘用的“帽子”。聚焦集团内教师工作实绩,县级职中提出教师聘用初步方案,高职院校指导县级职中开展教师岗位聘用。
第四,建立“3项机制”,保障高效运转。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一调配资源,通过月调度、月派单和强化督查,统筹推进提级管理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建立资金统筹机制。市、县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将涉及各县(市、区)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拨付到2所高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严格按照程序统一列支。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对职教集团提级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年度评价,评价结果作为班子考核、资金分配等重要依据。
第五,实现“6个一体化”,提升办学质量。
强化责任督导,实现班子建设一体化。2所高职院校对县级职中班子建设履行考核管理责任,明确1名班子成员负责提级管理县级职中工作。
完善制度建设,实现学校管理一体化。2所高职院校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完善集团内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制定质量监控标准和评价体系,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共建共享,实现教学资源一体化。成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库,2所高职院校向县级职中全面开放优质专业课程资源,实行中高职专业统筹设置,将中职专业由126个优化调整至62个,按照“一县(校)一特(策)”专业建设要求,梳理形成2025年招生中职专业41个。新增“3+2”五年一贯制专业16个,增设7个新兴专业,中高职专业实现有效衔接。集团内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共享教学仪器设施设备等办学资源,全市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率为100%。
统筹教师资源,实现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市委编委将市直职业院校编制总量内动态调整权限赋予市教育体育局,根据各职业院校办学规模、专业设置进行编制动态调整,极大地提高了师资使用效益。
升学就业并重,实现学生发展一体化。共同制定年度招生计划、发布招生宣传方案,“全口径”开展中职兜底招生,确保未成年人全面接受教育。“3+2”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覆盖面达40%,2025年组织全市2239名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本科上线341人,上线率15.23%,全市职教高考成绩位居全省前列。中高职学校联合开展技能竞赛,2024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玉溪市代表团共获奖118个,获奖数名列全省第一。统筹安排岗位实习、就业指导、访企拓岗工作,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7%。
加强“两翼”建设,实现产教融合一体化。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16户。探索校企合作,与230余家企业、30余家科研机构共同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5个,产教融合共同体17个,成立产业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28个,365家合作企业提供实习岗位6939个,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6000余人。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50个、通过率98.6%,校企合作开发教材44本,开展技术攻关20余项,转化科研项目75个,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
记者:县级职中的困境是教育资源碎片化与产业需求专业化之间的矛盾。您刚才详细介绍了玉溪现代职业教育“128”体系和“12336”工作思路,特别是“实现6个一体化”成效显著。在“产教融合一体化”方面,您提到成立了多个产教联合体、共同体和产业学院。能否举个具体的例子,比如某个产业学院或合作项目,是如何精准对接了玉溪本地哪家企业的需求,真正解决了他们的“痛点”?在这个成功案例中,参与的学生获得了哪些课堂上难以学到的技能和经验?对他们的就业或升学帮助大吗?
张燕华介绍。今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实行提级管理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出台《玉溪市提级管理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推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12336”工作思路,以提级管理打破层级壁垒,构建“市级统筹、高职引领、县域协同”的新机制,通过整合市县职教资源,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同频共振。
举一个生动的例子。在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花卉种植大棚内,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的学生目前正跟随企业技术人员,实操月季花杂交育种技术。
作为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云南花卉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建“玉溪花卉产业学院”,并将“大偏山鲜切花繁育加工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成为教学实训基地。设立“锦海班”订单培养计划,由企业技术骨干与学院教师担任“双导师”,同步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形成“学生实训有平台、企业引才有通道、教师实践有基地”的三方联动机制。
这些举措和案例不仅是解决县级职中生存困境的关键举措,更是落实国家、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定位的必然要求。改革的核心目标,不仅要让县级职中“活起来、强起来、特起来”,更要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现代职教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支撑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记者:“教育家精神”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崇高使命,是对教师队伍高标准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玉溪市当前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哪些行动?
张燕华介绍。玉溪出台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管理的16条措施,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管理的若干措施》,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了校长职级激励保障制度和任期内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制,完成1920名校长职级认定工作,激发队伍活力和积极性。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全部实行“县管校聘”,交流教师1687名,有效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实施银龄计划,各地各校根据紧缺学科短板和师资缺口合理制定招募计划,招募省内外退休教师重返教学一线,充分发挥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帮带年轻教师成长,助推教学质量提升。
来源:中国教育电视台
相关阅读: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
-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信息 2025-02-12
- 玉溪市妇幼保健院政务信息公开 2024-08-28
- 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监督局基本情况介绍 2024-08-28
- 玉溪市人民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中医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儿童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