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31442434 | 文     号 | 统计信息第49期 |
来   源 | 玉溪市统计局 | 公开日期 | 2023-05-04 |
稳住农业基本盘亟待注入劳动力新动能
——从“七人普”数据看玉溪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现状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高质量发展。这是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释放出强农重农的强烈信号。近年来,玉溪市围绕建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总体目标持续发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202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18.8亿元,同比增长5.6%,位列全省第三,增速比全省(5.5%)高0.1个百分点。
一、玉溪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现状
(一)从业人员总数减少
在农业稳步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玉溪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大幅减少。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10%抽样(长表)汇总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抽样总人数129082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52058人,占总人数的比重为40.33%,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22.45个百分点。
(二)年轻劳动力流失明显
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10%抽样总人数129082人,其中劳动年龄内16-34岁第一产业从业人员9421人,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18.10%,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下降11.58个百分点。此外,农业生产人员普遍年龄偏大,60岁以上人员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为16.88%,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6.55个百分点。
(三)新生劳动力储备不足
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玉溪市出生人数为21430人,其中乡村出生人数9885人,占总出生人数的比重为46.13%;云南省出生人数为516555人,其中乡村出生人数273073人,占总出生人数的比重为52.86%,玉溪市乡村出生人数占总出生人数比重比全省低6.73个百分点。
(四)乡村人口受高等教育比例偏低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在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聚集的乡村,受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的人数为59486人,占全市受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人数的比重为22.53%,其中最高学历为大专的人数为42698人,占乡村受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的人数的比重为71.78%。
(五)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乡村并从事第一产业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少数民族城乡分布看,生活在乡村的425954人,占乡村总人口的41.00%,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8.50%。分行业来看,从事农、林、牧、渔业及辅助生产的少数民族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3%,远高于汉族人口的34%。
二、原因分析
(一)城市发展需求拉动
玉溪市2020年城镇化率为53.8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328457人,乡村人口则减少了382466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5.52个百分点,比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高出3.77个百分点。在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同时,二、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城市良好的生活设施、多向的发展空间、优越的子女受教育条件,吸引着农业劳动力、尤其是年轻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
(二)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长期外出
农村人口文化程度越高,越倾向于离开农村去外地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留在农村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人员数量呈逐步减少趋势。如集合土地要素开展农业生产的经营者中,受高等教育人数比例偏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10%抽样总人数129082人中,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数为97998人,其中受大专及以上高等教育的人数为5989人,仅占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数的6.11%。
(三)乡村生育观念转变
经济发展、教育水平提高和文化观念变迁等因素在促使农村青年生育观念发生变化,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发展和幸福感,尤其是在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下,农村青年的生育观念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间,乡村出生人口在全市出生人口中的占比为46.13%,乡村出生人口比例持续下降,将关乎乡村建设的可持续性。
(四)少数民族对土地要素依赖程度高
少数民族聚集的乡村由于受到交通、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制约,产业发展单一,对土地依赖程度高。但乡村少数民族受教育水平和接纳新型技术能力有限,导致农业产业附加值低。
三、几点建议
在农村人口红利逐渐减弱的当下,稳住农业基本盘,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为第一产业注入劳动力新动能,有新思想、掌握新技术的新农人才是农业未来的发展主力。
(一)培育新型农民创业群体
实施现代农民培育计划,重点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现代化等分开展层分类培训,同时配套提供乡村高速网络、创业孵化器、农业技术咨询等基础设施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二)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建立健全乡村发展与人才发展深度融合机制,促进乡村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项目合作,将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育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乡村集聚人才水平。
(三)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村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聚焦农村人口结构、疾病谱和农民健康需求变化,改革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四)加大乡村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倾斜
在注重培养本土少数民族农技人才的同时,制定特色产业和差异性引才政策举措,突出重点实施“靶向引才”,融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和农业产业特色于一体。
签发:赵光能 审核:冯惠 拟稿:冯惠
相关阅读: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7-18
- 新华全媒+从上市公司一季报“含新量”看中国经济发展向“新” 2025-05-13
- “两新”“国补”下乡进村 创新服务激活农村市场消费活力 2025-03-14
- 凝心聚力开新局——2025年全国两会巡礼 2025-03-14
- 玉溪市农业农村局兽药GSP检查验收合格 企业公告(2025第6号) 2025-05-12
- 专家解读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 2025-05-09
- 经济日报:以人工智能激活产业新增长 2025-05-07
- 经济日报:以人工智能激活产业新增长 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