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91077171 | 文     号 | 统计信息第77期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9-09-03 |
砥砺奋进七十载,玉溪消费市场从紧缺到繁荣跨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玉溪消费市场发展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玉溪市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市场得到长足发展,实现了由紧缺向繁荣的重大跨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宏观调控措施,在流通领域产生了显著效应,市场供求关系和流通主体发生了重大转变,商品供应不断充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品市场呈现出需求旺盛、供给充裕、繁荣活跃、稳定增长的运行态势。进入新世纪,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消费结构升级明显加快,消费品市场进入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时期,跨上了新台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活跃景象。
一、从紧缺到繁荣活跃
解放初期满目疮痍、商品极度匮乏。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缺乏活力,商品生产的能力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大众日用商品短缺。自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努力增加商品供应的同时,逐步取消了票证,结束商品供应的匮乏状态。改革初期实施优先发展农业、轻工业的政策,使我国在农产品、轻工产品的供给能力迅速改善,鲜肉、蔬菜、烟酒、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及家用电器等的供应票证首先被取消。1983年,我国取消了30年之久的布匹定量供应,布票进入“历史博物馆”。紧接着食油、粮食的定量供应也于1985年和1992年先后取消。粮、棉、油定量供应的废除和这类票证的取消,标志着中国居民的基本生活品供应已告别了短缺。经过70多年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量变积累,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消费品实现了从供不应求到供大于求,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历史转变。
(一)对资本主义旧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957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玉溪,生产力水平极低,贸易极不发达,商品极度匮乏的市场,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改善生活的强大需求。对旧市场进行改造,建立适应新体制要求的新市场,是摆在新中国建设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在国家和省的统一领导下,玉溪加强了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私营零售商的相当部分通过公私合营、经销、代销等形式纳入国家社会主义轨道,众多的小商小贩也通过经销、代销或组织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玉溪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营商业在流通领域中的主导地位确立,为新生的流通市场注入了强劲的活力。1957年玉溪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5亿元,比1952年的0.32亿元增长56.3%,年均增长为9.5%。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的建立与发展时期(1958-1978年)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与市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一历史时期一直延续到1978年。在这一期间,经历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对商业改革和市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个体商业的发展,基本上处于被遏制状态,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和市场的发展缓慢, 公有制经济占居这一时期的主导地位,形成了公有制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1978年玉溪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比1957年的0.5亿元增长2.0倍,年均增长为5.7%。
(三)市场快速发展时期(1979-2000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树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改革开放方针的确立,给我国经济与市场的发展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在市场发展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流通方式被逐步打破,新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流通格局在不断建设之中。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公有制商业的“一统天下”。这一历史时期市场发展的特点,一是国有商业改革不断深化。改革重点是转机建制,搞活经营,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商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95%左右的商品资源通过市场配置,国家定价的商品不到5%。三是流通领域多种经济成分同时并存,共同发展。2000年玉溪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3亿元,比1978年的1.53亿元增长长25倍,年均增长为15.9%。
(四)新世纪市场加速期(2001-2018年)
进入21世纪,消费品市场加快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我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2018年玉溪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48亿元,比2000年的39.63亿元增长8.9倍,年均增长13.6%。
二、消费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类商品和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一)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城乡市场共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玉溪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购买力逐年提高。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83年的468元增加到2018年的37650元,增长79.4倍,年均增长1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286元提高到2018年的14264元,增长48.9倍,年均增长11.8%;由于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心理发生了根本变化,丰富的商品使人们的即期购买欲望增强,市场始终保持旺盛的需求。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带动消费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48亿元,是1952年0.32亿元的1231倍,年均增长11.4%;人均购买水平从1952年的34元增加到2018年的16449元,增长453倍,平均增长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市城镇化水平较低,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5.2%,2018年我市城镇化水平达51.88%。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乡消费品市场均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方面,城镇人口增多必然带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消费需求增加和消费升级,对消费快速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在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和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等多因素带动下,城镇消费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2018年,玉溪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29.7亿元,比1993年增长24.2倍,年均增速为13.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63.5%提高至84%。另一方面,随着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增强了农民的购买能力,尤其是城乡统筹、以工补农、以城促乡等一系列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的出台,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村流通状况,为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明显加快,呈现出城乡市场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可喜局面。2018年,玉溪市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2.8亿元,比1993年增长7.4倍,年均增速为8.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36.5%下降到16%。
(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需求出现新变化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消费结构也经历了从贫困型向温饱型和小康型消费的转变。从总体上看,60年来,居民经历了三次大的消费结构升级。一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老三件”为代表,以满足温饱为目标的消费结构升级。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以电视机、冰箱、洗衣机为代表的、家电普及为标志的发展型消费结构升级。三是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以汽车、住房、通讯、教育为主导的享受型消费结构升级。每一次升级所实现的购买力水平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从几十元、千元级消费,向万元的消费转变。消费结构也由衣、食消费为主向居住、出行消费转移,并步入“加速跑”阶段,汽车、住房装修等十万元级以上的消费正在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2018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57辆,摩托车83辆,助力车60辆,家用电脑55台,彩电119台,电冰箱(柜)104台,洗衣机100台,移动电话287部;农村居民每百户生活用汽车53辆, 摩托车96辆,助力车49辆,家用电脑21台, 彩电112台, 电冰箱(柜)101台, 洗衣机93台, 移动电话307部。
(三)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换,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
70周年来,我市消费品市场作为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职能作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经济发展方式从投资驱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换。2018年全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创造增加值144.5亿元,占同期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3年的5.1%提高到9.7%,提高4.6个百分点。同时,随着市场的发展,流通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以及各种居民生活服务行业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重要领域,为缓解全市就业压力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四)消费结构转型调整,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和市场供给端的长足进步,消费热点由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生等服务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服务消费市场总体规模持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14.6%左右增加到2018年的38.7%。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7619元,比2008年的2302元增长2.3倍,年均增长12.7%,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由26.9%上升到31.2%;农村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3450元,比2008年的528元增长5.5倍,年均增长20.6%,占生活费支出的比重由12.5%上升到28.4%。
(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住宿餐饮市场带来了商机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创新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加之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为住宿餐饮市场带来新的商机。自2000年5月实施“黄金周”休假制度以来,以及近年来地方各种节日的成功举办,假日经济一直令人瞩目,各商家紧紧抓住假日商机,针对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努力提高营销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扩大商品销售,精心策划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使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得到释放,促进了节日市场的活跃。2018年,全市旅游总收入368.34亿元,是1992年的215.6倍,年均增长23%。2018年全市拥有星级宾馆、饭店24家;旅行社39家;A级景区20个。全市餐饮收入实现66.7亿,比1993年增长60.2倍,年均增长17.9%。
三、流通方式加速创新,市场供给多元发展
(一)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格局
短缺经济时代造成商品供不应求,商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不尽如人意。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竞争作用、调节作用、导向作用及接受国家宏观调控指导的作用日益加强,国有、集体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善,私有、外资、股份制企业等多种所有制贸易企业不断参与市场竞争,并利用其经营方式灵活、管理方式先进等优势,挤占更多的市场份额,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存在、各种流通渠道互相竞争的新型流通格局形成,市场流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1952年我市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占比超过90%。而2018年我国流通领域主要行业—批发和零售业中限额以上国有和集体企业数量仅占该行业限额以上企业总数的4.6%左右,零售额约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私营企业数量占该行业限额以上企业总数的比重超过61.4%,零售额约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6%。经过长期的市场培育和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商品流通体系日益完善。
(二)商品市场建设成效显著,商业网点遍布城乡。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体系不断发育,多条渠道参与流通,多种价格参与竞争,带来了商业网点建设迅速发展,流通渠道多样化,销售方式立体化。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市进一步探索引进新的商业组织形式(如沃尔玛、苏宁、国美、麦当劳、肯德鸡、德克士、得胜家具、4S店等),一批大型百货商店、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店、平价商场、专卖店、便利店、快餐店、超级市场应时而生,新型业态种类基本齐全,竞相发展经过几次市场建设浪潮,市场个数快速增加,市场类别齐全,专业化强。2018年玉溪市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8027个,比2008年增长6.1倍,年均增长21.7%;个体户101360户,比2008年增长1.5倍,年均增长9.6%。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809户,比2008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17.9%;个体户122464户,比2008年增长14.2倍,年均增长31.2%。
(三)新兴业态方兴未艾,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购物环境日新月异,服务效能大大提高,各商品交易市场,特别是大型市场基本告别了马路市场、露天市场,交易秩序混乱,经营方式落后,缺乏管理的初级形态,逐步向设施先进、环境整洁、经营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化市场迈进,一座座具有时代气息和多功能服务的综合性超市、商业大厦、购物中心、专业市场以精美的装饰,良好的设施,丰富的商品,优质的服务吸引着广大顾客,购物成为一种享受,购买力也逐渐向大中型批发零售企业、市场集中。2018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3.97亿元,比2001年的7.9亿元增长19.8倍,所占比重由21.4%上升到42%。
二十一世纪以来,智能终端、互联网以及电子支付手段的迅猛发展,城镇居民消费逐步从实体商店转战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网络消费日趋火热,网购内容也从服装、鞋帽、化妆品、餐饮、通讯充值等为主,逐步扩展到家居装饰、医疗保健、户外运动等多个领域。网络交易拥有安全便捷的支付系统,送货上门的购物体验,给城镇居民带来方便、实惠与快捷,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和服务支出成为居民消费的新常态。2018年,批零住餐限额以上联网直报企业通过公共网络销售网络销售的企业19户,实现网络零售额2.3亿元;非一套表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的共有253家企业,共实现销售额1.1亿元。
四、启示与展望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市消费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结构转型升级,主要得益于诸多有利因素。首先,我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为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优化消费环境的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为释放消费潜力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国内市场的加速发展给予了政策的推动。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购买力得到明显提高,对消费的拉动力增强。四是充足的商品供应保证了居民多样性的需求,商品价格的稳定与质量的提高,为消费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新业态继续快速增长,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国内市场发展的活力持续释放,未来消费仍将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签发:蔡伟 审核:柴建华 拟稿:柴建华
相关阅读:
- 云南省首对全国通办婚姻登记成功办理——跨越地域限制,突破户籍壁垒,开启便民服务新篇章 2025-05-10
- 一季度玉溪市消费市场平稳增长 2025-04-25
- 参战老兵缅怀革命先烈 学习退役誓词砥砺初心 2025-04-17
- 2025之春,聆听中国经济的奋进足音 2025-04-16
- 2025之春,聆听中国经济的奋进足音 2025-04-16
- 一季度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2025-04-11
- 一季度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2025-04-07
- 一季度我国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2025-04-07
- 华宁县开展“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 ”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 2025-04-03
- 缅怀先烈寄哀思,砥砺前行践使命 ——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清明祭扫活动 2025-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