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489429 | 文     号 | 530400-005699-20141231-0001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4-12-31 |
玉溪市江川县青铜制品业发展情况报告
玉溪市江川县青铜制品业发展情况报告
玉溪市江川县是古滇国的“发祥地”之一,古滇国人创造的青铜文化,历史悠久,璀璨夺目,以“牛虎铜案”为代表的青铜文化享誉全球,青铜制品也是江川县最具知名度和代表性的区域性传统产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江川青铜制品业得到了恢复性发展,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江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青铜制品业要充分挖掘古滇青铜文化,突出青铜文化特色,引进和培养青铜工艺人才,采用先进设计铸件技术,研发青铜及斑铜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打造江川青铜文化品牌的发展战略。
通过引进现代技术,提升企业实力,努力打造集生产特色工艺品和大型铜件,铜制建材、器具于一体的铜工艺产业体系,江川县的青铜制品业出现了“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可喜局面,青铜产品越来越成为最具知名度、代表性和竞争力的区域性传统知名产品,2013年底全县青铜制品业经营户达到58户,实现产值1.3亿元。近期江川县对全县青铜制品业发展进行了调查,进一步了摸清青铜制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制定青铜产业发展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江川县青铜器制品业发展现状
(一)青铜制品业基本情况及区域分布
2014年10月底止,江川县青铜制品业有经营者58户,其中工业制造56户,批发零售业2户;从事工艺美术制品制造的17户,从事手工生活用铜器制品制造的39户,其中从事手工生活用铜器制品制造主要以家庭作坊为主,从业人员1-3人之间。全县58户经营户中,大街镇5户,前卫镇52户,江城1户,10户位于渔村澄川路旁,30户位于新河咀村,其他为零散分布。
(二)青铜制品业从业人员情况
截至2014年10月,全县青铜制品业从业人员370人,从年龄划分看:30岁以下60人,占16.2%,30-50岁269人,占72.7%,50岁以上31人,占8.3%;从文化程度看,初中及以下153人,占41.3%,高中192人,占51.8%,大学及以上15人,占4%;从专业技术资格看,全县青铜制品业拥有职称者6人,占0.8%,5人拥有中级及以上职称,其中工艺美术大师3人,工艺品铸造师1人,会计师1人。
(三)青铜制品业资产负债情况
截至2014年10月,全县青铜制品业资产总计10284万元,其中,千万元资产以上企业2户,占3.4%,500万-1000万的1户,占1.7%,100-500万的5户,占8.6%,100-50万的6户,占10.34%,50万以下的41户,占70.67%。从资产集中度看,全县青铜制品业资产主要集中在工艺美术品业,资产总计8526万,占82.91%。负债2130万元,资产负债率20.71%,负债主要集中在在工艺美术品,负债总额2009万,占94.32%,39户手工生活用铜器制品制造户无负债。
(四)注册登记情况
全县58户青铜制品业,登记为企业法人的3户,其中1户正在申报纳规手续,个体经营户55户,其中仅12户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其余为无证经营户。
(五)青铜制品业各项经济指标
2013年江川县青铜制品业年用铜量达597.65吨,年产品产量535.91吨,销售收入13361.4万元,实现利润1943万元,平均销售利润率达42%,全年实现增加值4992万元,占全县GDP的0.89%,对当年GDP的拉动0.2%。
(六)青铜制品业发展“短板”仍然明显
综合来看,江川青铜制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前卫镇渔村至新河咀村一带,集中度比较高,地域性特点明显,难于辐射带动大规模发展;从业人员以中年人为主,青年从业者较少,且大多数从业者学历较低,普遍为初、高中学历,大学学历以上有15人,占4%,拥有工艺美术制品类职称者仅有3人,占比不足1%,人员素质结构有待提高;江川青铜制品业年实现增加值4992万元,仅占全县GDP的0.89%,整体行业规模较小,发展较慢,对全县工业的贡献偏小;江川青铜制品业生产有历史文化基因,产品大多为定单生产,供不应求,青铜制品生产大有可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但传统作坊式生产同巨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二、江川青铜器制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生产经营用地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青铜器制品经营户表示,生产经营的最难问题是生产经营用地严重不足,寻求生产经营用地已成为大部分经营者的迫切需求。调查显示,青铜制品业个体经营户平均生产经营用地不足20平米,且大部分以家庭作坊经营为主,地处偏僻,不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生产经营用地成为制约江川青铜制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二)资金不足、融资困难
调查表明,在全县58户青铜器制品业经营者中,表示资金不足,融资困难的有31户,占53.4%,仅0.38%表示融资容易且资金充足。资金不足影响经营者对青铜器制品业的发展信心,部分经营者不能扩大生产规模,制约了江川青铜制品的发展。
(三)行业管理不规范,经营环境较差
调查中,对经营环境表示差的占24.14%,一般的44.83%。青铜制品业大多为家庭作坊式生产,各自为阵,分散经营,生产环境普遍较差,产品销售互相压价、恶性竞争、互相诋毁、市场混乱,严重影响了江川青铜制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人才缺乏,产品拓展能力不强
从业人员年龄构成老化。江川青铜器制品业从业人员构成老化,30-50岁的从业人员有269人,占72.7%,30岁以下的青年从业人员仅有60人,占比16.2%,缺少青年从业者加入,人员储备不足,对青铜制品业的后续发展难以提供人才保障。
优秀产品设计人才空白与熟练技术工人不足。大部分经营户仍然停留在手工打制生活用品和模仿铸造出土文物的初级生产阶段,缺乏优秀产品设计人才,设计理念差,即便有娴熟的手工打制技巧和先进的铸造技术,也无法生产出造型精美,价值高的手工工艺品。2014年10月止,青铜制品业仅拥有工艺品制造类职称者4人,占0.1%,优秀产品设计人才较为缺乏,优秀产品设计严重不足,不能适应青铜制品业的发展需要。
从事青铜制品业的人员学历偏低。青铜制品业从业人员基本由初、高中学历者构成,两者占比达93.1%,大学以上学历有15人,占比4%,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铜制品业创新意识的发挥及产业的发展壮大。
(五)对青铜文化认识不足,文化品牌意识淡薄
由于从业人员学历普遍不高,对江川古滇青铜文化认识不够,了解不深,创新不足,不能将古滇青铜文化的精粹通过现代工业铸造或古老相传的手工技艺充分展现于产品上,家庭作坊以生产铜锅、铜盆等生活用品为主,较大的铜器工艺品厂以仿制出土文物为主,将古滇文化价值与青铜制品融为一体的产品不多,产品价位难以提升。
品牌规划意识不强,对江川青铜文化宣传不足。以日本玉川堂为例,作为世界上有名的锤敲铜器老字号,其发展历史仅有近200年,但其靠代代相传的技艺,积淀形成了丰富的无形文化财富,产品一度成为日本皇室御用品,发展成国际青铜“名牌”,现在被日本新泻县指定为“新泻县产形文化财产”、文化厅制定为“日本国无形文化财产”、经济产业大臣指定为“传统工艺品”。其快速发展的“秘诀”就在于引进了新的文化元素,以发展古老技艺,积极构建企业品牌为经营理念,让玉川堂收获了今天的成功。反观江川铜器产品,缺乏品牌和文化元素,同样一件铜器制品, 同玉川堂铜器相比,价格相差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同时,江川青铜制品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不能使消费者区分该文化品牌和其他文化的不同之处,缺乏以文化核心价值为中心的媒体广告宣传和有效的公关活动,品牌还没有为大众熟知。
(六)没有与旅游业形成有效联动
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需要文化的融合,旅游的求异互补特征需要文化的支撑,从这个角度讲,旅游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文化活动。江川青铜器制品业作为承载古滇青铜文化的最好载体,但与旅游业结合还不够紧密,青铜器制品对江川的山川地理、人文风俗的挖掘还需深化,江川古滇文化在旅游业中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三、江川青铜制品产业发展的建议
青铜制品业产品附加值高,文化底蕴深厚,市场需求旺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艺独特,有着巨大的产业升值空间和潜力,积极促进青铜器制品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认真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注重文化元素,打造江川青铜文化产业。要把江川古滇青铜文化与青铜器制品业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江川青铜文化产业。把青铜文化产业纳入“十三五规划”,统筹谋划,制定青铜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搭建平台,引领江川青铜文化产业新发展。
(二)借助外力,强强联合,打造江川青铜制品的品牌效应。江川青铜制品业缺乏优秀产品设计人员,难于生产青铜精品,产品附加值低,核心竞争力弱,和省外、国外青铜制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从发展规模看,我县青铜制品除3户法人外,其余全是个体户,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不足,产品难于提挡升级,必须借外脑发展,共同打造江川青铜品牌,将古滇文化中多民族性、广博的包容性和开放的世界性等特点通过青铜器制品融为一体,展现古滇文化的璀璨一面,同时提升青铜器制品的文化价值。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古滇历史文化和江川青铜制品业产品文化价值培训;组织与相关高等院校合作,做好青铜器制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发展和培养本土人才;建立与优秀产品设计公司的联系制度,引进优秀产品设计与设计理念,开发多样化的青铜制品表现形式,提升自主设计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让江川青铜文化走出云南,走出国门。目前江川青铜器制品品种多,各自为阵,宣传不到位,国内外知晓度不高,极大地影响了我县青铜器制品的发展壮大。要打造江川统一品牌,多角度,多层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要走出国门,积极组织我县青铜制品参加各种高规格的展会活动,将江川青铜文化产品展现在世人面前;积极组织并参与古滇青铜文化学术交流活动,大力宣传江川古滇青铜文化。
(四)促进青铜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旅游与青铜器制品的产业链。江川青铜器制品业是对古滇青铜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文化产业。青铜器制品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行业的大力支持,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五)做好政策引导,提升服务质量。落实好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和扶持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为经营户的发展用地、资金提供服务帮助,极积引导青铜制品经营户改变生产经营观念,共同推进江川青铜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关阅读: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务信息公开申请表 2024-11-29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内设机构 2024-12-3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2024-11-29
- 市政府法制办顺利完成2015年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 2015-04-2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机构职能 2024-12-31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2024-11-29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
- 玉溪市召开2016年全市环境保护暨湖泊保护治理工作会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