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289688 | 文     号 | 530400-005699-20120503-0004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2-05-03 |
玉溪特色农业――三七
三七又名田七,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三七全身都是宝,且药用价值极高,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三七种植海拔要求在1000~2000m,年均温在16~18℃,土壤选择时宜选坡度在5-15度的排水良好的缓坡地,富含有机质的腐殖质土或砂壤土。我市多数县区的山区、半山区都适宜种植三七。三七的种植,对玉溪“三农”经济发展将起到推进作用。
一、玉溪三七种植基本情况
自2007年起,我市开始在红塔区和华宁县等县进行引进、推广三七规模种植技术。据调查,每亩年总收入超过40000元,扣除各项生产费用支出,每亩年纯收入24000元左右,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目前种植模式有二种:一是农民自行种植,但这种种植模式相对较少;二是将土地出租,交由外地如文山等地的三七农种植,这是现阶段比较普遍的模式。据对小石桥乡的了解,每亩约为1500元/年的租金,租地后农民利用多余的时间投入在剩余的土地上,或是进城打工来创造更多的价值。
从2007年开始,全市先后种植三七共3200亩,于2010年采收100亩,2011年采收930亩,2012年还在种植的有2170亩,2012年能采收的1000亩左右,将实现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以上。
二、三七种植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三七的花、根、须,全部都可以转化成经济利益。2011年,全市常用耕地面积为161.5万亩,农业总产值为141.0亿元,其中:收获三七93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57‰,创造农业产值83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4‰。
据对玉溪部分三七种植户的调查,每亩三七,前期投入约2-3万元左右,两年后收获(不含育苗期一年),总收入约为80000元以上,扣除成本后净收入在4-6万元。
随着三七市场价格的逐年提高,市场前景持续看好,为三七种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三七的价格自2007年初的40元左右/公斤(鲜)到现在的120元左右/公斤(鲜),五年时间身价已经稳步上涨了几倍。价格的大幅上涨,推动了农民种植三七的信心。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连续干旱,给三七种植带来影响
三七是典型的阴生植物,因此在种植时,对土壤的选择有要求,还要保证有充足的水源灌溉。由于云南连续遭受干旱,给三七的种植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减少干早对三七种植生产带来的影响,以保证三七种植业的稳步发展。
(二)拓展三七产业链,保证农户种植安心
三七全身是宝,从三七花到三七根都能派上用场。从玉溪种植的三七销售来看,一种是直接供玉溪唯和制药有限公司作生产原料使用,另一种是采收后直接运回文山加工企业进行加工、或深加工。
从玉溪现在的种植模式看,玉溪农民得到的利益是小头(租地费、季节性的打工费等)。本地农民虽然看到了种植三七的好处,但基本不敢种,处在观望中,原因有二:一是技术不高,特别是种苗的培育和生产管理经验;二是种植后没有稳定的销售对象,害怕采收后无从卖。要保证本地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就得解决种植技术和销路问题,农科部门从技术上给予支持,相关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医药企业、集团到玉溪进行就地加工,形成三七生产的产业链,与农民签订生产合同,让农民免除后顾之忧,安安心心种植三七。
(三)确保利益的前提下保证土地将后的耕作质量
由于三七需要生长在荫蔽、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故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特别是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危害特别严重,连作加重三七根腐病等各种土传病害的严重发生;其次,连作会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通透性变差。种植完一轮三七后对土地需要进行轮作,轮换其它耐旱、保土的作物,在保证利益的同时,以确保土地的质量。
一、玉溪三七种植基本情况
自2007年起,我市开始在红塔区和华宁县等县进行引进、推广三七规模种植技术。据调查,每亩年总收入超过40000元,扣除各项生产费用支出,每亩年纯收入24000元左右,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目前种植模式有二种:一是农民自行种植,但这种种植模式相对较少;二是将土地出租,交由外地如文山等地的三七农种植,这是现阶段比较普遍的模式。据对小石桥乡的了解,每亩约为1500元/年的租金,租地后农民利用多余的时间投入在剩余的土地上,或是进城打工来创造更多的价值。
从2007年开始,全市先后种植三七共3200亩,于2010年采收100亩,2011年采收930亩,2012年还在种植的有2170亩,2012年能采收的1000亩左右,将实现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以上。
二、三七种植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七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三七的花、根、须,全部都可以转化成经济利益。2011年,全市常用耕地面积为161.5万亩,农业总产值为141.0亿元,其中:收获三七930亩,占耕地总面积的0.57‰,创造农业产值83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4‰。
据对玉溪部分三七种植户的调查,每亩三七,前期投入约2-3万元左右,两年后收获(不含育苗期一年),总收入约为80000元以上,扣除成本后净收入在4-6万元。
随着三七市场价格的逐年提高,市场前景持续看好,为三七种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三七的价格自2007年初的40元左右/公斤(鲜)到现在的120元左右/公斤(鲜),五年时间身价已经稳步上涨了几倍。价格的大幅上涨,推动了农民种植三七的信心。
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一)连续干旱,给三七种植带来影响
三七是典型的阴生植物,因此在种植时,对土壤的选择有要求,还要保证有充足的水源灌溉。由于云南连续遭受干旱,给三七的种植带来一定的影响。需要有关部门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减少干早对三七种植生产带来的影响,以保证三七种植业的稳步发展。
(二)拓展三七产业链,保证农户种植安心
三七全身是宝,从三七花到三七根都能派上用场。从玉溪种植的三七销售来看,一种是直接供玉溪唯和制药有限公司作生产原料使用,另一种是采收后直接运回文山加工企业进行加工、或深加工。
从玉溪现在的种植模式看,玉溪农民得到的利益是小头(租地费、季节性的打工费等)。本地农民虽然看到了种植三七的好处,但基本不敢种,处在观望中,原因有二:一是技术不高,特别是种苗的培育和生产管理经验;二是种植后没有稳定的销售对象,害怕采收后无从卖。要保证本地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就得解决种植技术和销路问题,农科部门从技术上给予支持,相关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医药企业、集团到玉溪进行就地加工,形成三七生产的产业链,与农民签订生产合同,让农民免除后顾之忧,安安心心种植三七。
(三)确保利益的前提下保证土地将后的耕作质量
由于三七需要生长在荫蔽、潮湿的环境条件下,故容易发生各种病虫害,特别是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危害特别严重,连作加重三七根腐病等各种土传病害的严重发生;其次,连作会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通透性变差。种植完一轮三七后对土地需要进行轮作,轮换其它耐旱、保土的作物,在保证利益的同时,以确保土地的质量。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市统计局 发布人:市统计局
相关解读:
玉溪特色农业――三七
相关阅读: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务信息公开申请表 2024-11-29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内设机构 2024-12-3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2024-11-29
- 市政府法制办顺利完成2015年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 2015-04-2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机构职能 2024-12-31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2024-11-29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
- 玉溪市召开2016年全市环境保护暨湖泊保护治理工作会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