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089850 | 文     号 | 530400-005699-20100203-0001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0-02-03 |
2009年玉溪市消费品零售额超百亿――2009年玉溪市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2009年我市经济持续繁荣,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强,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进一步提升,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2009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百亿,累计实现115.4亿元,增长21.6%。
一、市场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城乡市场共同发展。2009年我市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1.1亿元,增长22.7%;农村市场实现零售总额34.3亿元,增长19.2%。
二是中心城区消费主导作用明显,各县零售额和增速都相对均衡。红塔区实现零售额53亿元,占全市总额的45.9%。其他县零售额都在5-11亿元间,增幅在20%-27%之间。
三是批发零售业发展稳定,新型流通业发展迅速。近年来以大商场、大超市为主的各种现代经营方式在我市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商品流通领域的一大亮点,对全市社会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日益成为零售业的主力军。2009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9.8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增长22%。
四是餐饮市场消费势头强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恪守在家吃喝的老传统,不同档次的家宴、寿宴、婚宴、商务宴不断增加。餐饮企业经营者打造特色经营、个性化经营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水平逐步提高。2009年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7亿元,增长22.1%。
五是非公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非公经济实现零售额95.5亿元,增长23.5%,其中:私有经济实现零售额89亿元,增长33.5%。
六是汽车类商品销售继续强劲。近几年来,我市汽车消费趋旺,成为居民近一段时期的消费热点,乘车出行成为玉溪寻常百姓时尚、便捷的选择。特别在2009年,受“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因素影响,汽车销售额大幅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汽车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共实现汽车销售额17.6亿元,增长48.2%。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 2009年,我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延续了消费品市场的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4.4元,增长11.8%,增速超过全国(8.7%)平均速度。消费品市场发展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我市经济形势全面向好,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
(二)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直接带动了消费水平的提高。2009年,教师工资性收入调整、补发金额各县基本兑现,教育系统从业人员福利待遇的调整促进了从事教育事业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增长;国家对企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福利在原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促进了其收入的增加。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741元,增长11.1%;农民纯收入为5119元,增长7.5%。收入的增加,增强了城乡居民的购买力,为消费品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拉动城市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
(三)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走高,存贷比上升。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0.5亿元,增长35.4%,存贷比54.4%,比去年提高4.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走高,存贷比上升,这说明大量的货币资金正在市场中流通,其中很大部分的货币是在消费品市场中得到体现,这将大大提高消费力度,为消费市场提供强有力的货币支撑,使得玉溪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四)“假日消费”带动消费品市场繁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工作节奏加快,节假日休闲消费红红火火。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十一”黄金周以及各县区的地方节庆活动,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同时拉动了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业呈现全面升温势头。2009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973万人次,增长22.1%,实现旅游总收入33.9亿元,增长40.7%。旅游经济的较快发展带动了贸易业和餐饮业的繁荣兴旺。
(五)家电汽车下乡,惠民政策激发群众购买热情。全省家电下乡启动以来,玉溪在全省率先开展家电下乡工作,建立家电下乡流通体系和销售网点,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严把家电商品质量关,有序推进家电下乡各项工作。2009年全市共销售各类家电产品、汽车摩托,实现销售额5.6亿元,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三、当前消费品市场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GDP的比值偏低
2009年,虽然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不断扩大,增幅为1998年以来最高,但与GDP的比值偏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的比值仅为17.9%,这与发达国家高达70%的占比差距较大。这说明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市场总体规模和增速与兄弟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近年来,我市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市场的总体规模偏小,消费需求仍然不足。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16个州市中居昆明、曲靖、红河、大理、文山之后,列第6位,增速居第7位。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从绝对数来看,2009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2.9:1,绝对差距从1998年的4684元扩大到了2009年的9622元。与世界上经济同我国类似国家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指数平均1.7左右相比,我市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偏高。从增速来看,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慢3.6个百分点。
(四)消费观念落后阻碍了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
受经济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还很落后,尤其农村居民,往往是“量入为出”,不敢讲鼓励消费,更不敢“负债”消费,弱化了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和导向作用,抑制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目前我们的消费方式仍以自主性消费为主,这是一种积累性的消费,主要靠自己的收入能力进行消费支出,跟发达国家的信贷消费相比,这种消费模式会影响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
四、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在非常时期出台了非常之举,扩大消费的政策效果十分明显。2010年要保持消费持续增长,不仅要保持已有政策的连续性,更需补充和出台新的扩大消费的政策,同时要加大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从根本上改变居民消费意愿不强的问题。
(一)提高“家电下乡”补贴标准和范围,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
家电下乡等政策对于促进今年农民消费起到极大作用,2010年要进一步发挥该政策的效应,应对政策赋予新的内容:一是扩大家电下乡的品牌、提高质量,让农民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二是建议政府将销往农村的家电和汽车等工业品的财政补贴比率提高到17%。在城乡倒挂的“二元经济”时代,农村提供给城市的农副产品价格低于成本,为支持城市发展,农民作出了巨大牺牲。目前农民收入水平和耐用消费品拥有率与城市居民相差10年以上,要尽快缩小城乡差距,需要城市经济对农民作出更大的反哺补贴,目前考虑到出口退税的提高应将家电下乡的补贴由13%提高到17%,在扩大消费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规范和延长城市家电“以旧换新”及小排量汽车税费优惠政策
城市家电“以旧换新”带来的效应不如农村,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严格执行10%的补贴标准,将400元作为补贴的最高线,对于超过4000元的家电商品补贴就低于10%。建议对以旧换新的商品均严格按照总金额的10%予以补贴。建议延长城市家电“以旧换新”及小排量汽车税费优惠政策的有效期,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机会,充分发挥扩大消费的政策效应。
(三)鼓励和扶持农民改善住房条件,促进农村加快结构升级步伐
为鼓励农民消费,政府应为有新建和翻新住房的农村居民,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资金支持,可建立“新居专项基金”,为农民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并延长贷款年限,可按需建住房面积或需要翻新的住房面积给困难农户直接补贴,积极抓住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后派生的家电消费升级的机遇。此外,随着农村劳动力加快向城市转移,应允许农民用农村的宅基地,到城里置换廉租房,鼓励进城农民和有条件的农民在城里购买经济适用房或商品房,提高他们在城里的长期置业意愿,带动相关消费的增长。
(四)推出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增加老年人消费
一是多建立不同规模、不同档次和不同收费标准的敬老院,改变目前养老院数量少的问题,让更多的老年人愿意并负担得起去养老院生活。二是探索政府适度补贴投保补充型、低保额等商业养老保险的方式。对45-59岁的年长劳动者,给予个人所得税的退税补贴,政府直接补贴特定险种,适当降低此类险种的投保年限或鼓励保险公司加速给付,改变中老年群体的消费预期。三是积极探索以“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倒按揭)为主要内容的“以房养老”的模式,老年人以拥有产权的住房做抵押,可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消费,老人继续保留房屋居住权,去世后用住房还贷,由此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持续刺激老年人相关消费。
(五)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社会总体消费倾向
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逐步壮大中等收入者的队伍。对低收入群体继续采用提高补贴、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增加转移支付比重等方式,促其收入和消费稳定增长。居民财产性收入作为持久性收入对中长期消费快速增长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政府不仅要增加居民的短期收入,还要创造条件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一是稳步增加各种金融理财渠道,拓宽居民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二是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机制,加快投资者保护制度建设,鼓励有赢利的上市公司分红,减少过度投机行为,避免股价大副波动,在价值理念指导下实现投资增值;三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让投资住房与其他投资形式的收益保持平衡,减少房地产投机。
一、市场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城乡市场共同发展。2009年我市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81.1亿元,增长22.7%;农村市场实现零售总额34.3亿元,增长19.2%。
二是中心城区消费主导作用明显,各县零售额和增速都相对均衡。红塔区实现零售额53亿元,占全市总额的45.9%。其他县零售额都在5-11亿元间,增幅在20%-27%之间。
三是批发零售业发展稳定,新型流通业发展迅速。近年来以大商场、大超市为主的各种现代经营方式在我市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商品流通领域的一大亮点,对全市社会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不断提高,日益成为零售业的主力军。2009年全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9.8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8%,增长22%。
四是餐饮市场消费势头强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再恪守在家吃喝的老传统,不同档次的家宴、寿宴、婚宴、商务宴不断增加。餐饮企业经营者打造特色经营、个性化经营意识明显增强,服务水平逐步提高。2009年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7亿元,增长22.1%。
五是非公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非公经济实现零售额95.5亿元,增长23.5%,其中:私有经济实现零售额89亿元,增长33.5%。
六是汽车类商品销售继续强劲。近几年来,我市汽车消费趋旺,成为居民近一段时期的消费热点,乘车出行成为玉溪寻常百姓时尚、便捷的选择。特别在2009年,受“汽车下乡”、“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因素影响,汽车销售额大幅增长,全市限额以上汽车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共实现汽车销售额17.6亿元,增长48.2%。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 2009年,我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延续了消费品市场的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4.4元,增长11.8%,增速超过全国(8.7%)平均速度。消费品市场发展与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我市经济形势全面向好,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
(二)城乡居民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直接带动了消费水平的提高。2009年,教师工资性收入调整、补发金额各县基本兑现,教育系统从业人员福利待遇的调整促进了从事教育事业离、退休人员的收入增长;国家对企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福利在原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促进了其收入的增加。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741元,增长11.1%;农民纯收入为5119元,增长7.5%。收入的增加,增强了城乡居民的购买力,为消费品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拉动城市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
(三)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走高,存贷比上升。2009年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0.5亿元,增长35.4%,存贷比54.4%,比去年提高4.6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走高,存贷比上升,这说明大量的货币资金正在市场中流通,其中很大部分的货币是在消费品市场中得到体现,这将大大提高消费力度,为消费市场提供强有力的货币支撑,使得玉溪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四)“假日消费”带动消费品市场繁荣。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工作节奏加快,节假日休闲消费红红火火。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十一”黄金周以及各县区的地方节庆活动,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同时拉动了旅游经济快速增长,旅游业呈现全面升温势头。2009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973万人次,增长22.1%,实现旅游总收入33.9亿元,增长40.7%。旅游经济的较快发展带动了贸易业和餐饮业的繁荣兴旺。
(五)家电汽车下乡,惠民政策激发群众购买热情。全省家电下乡启动以来,玉溪在全省率先开展家电下乡工作,建立家电下乡流通体系和销售网点,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严把家电商品质量关,有序推进家电下乡各项工作。2009年全市共销售各类家电产品、汽车摩托,实现销售额5.6亿元,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拉动作用。
三、当前消费品市场运行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GDP的比值偏低
2009年,虽然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不断扩大,增幅为1998年以来最高,但与GDP的比值偏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GDP的比值仅为17.9%,这与发达国家高达70%的占比差距较大。这说明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仍然很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市场总体规模和增速与兄弟城市相比仍有差距
近年来,我市消费品市场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市场的总体规模偏小,消费需求仍然不足。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省16个州市中居昆明、曲靖、红河、大理、文山之后,列第6位,增速居第7位。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从绝对数来看,2009年,我市城乡居民收入比2.9:1,绝对差距从1998年的4684元扩大到了2009年的9622元。与世界上经济同我国类似国家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指数平均1.7左右相比,我市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明显偏高。从增速来看,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慢3.6个百分点。
(四)消费观念落后阻碍了潜在消费需求的释放
受经济环境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还很落后,尤其农村居民,往往是“量入为出”,不敢讲鼓励消费,更不敢“负债”消费,弱化了消费对生产的刺激作用和导向作用,抑制了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目前我们的消费方式仍以自主性消费为主,这是一种积累性的消费,主要靠自己的收入能力进行消费支出,跟发达国家的信贷消费相比,这种消费模式会影响消费结构的升级和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
四、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府在非常时期出台了非常之举,扩大消费的政策效果十分明显。2010年要保持消费持续增长,不仅要保持已有政策的连续性,更需补充和出台新的扩大消费的政策,同时要加大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从根本上改变居民消费意愿不强的问题。
(一)提高“家电下乡”补贴标准和范围,进一步挖掘农村消费
家电下乡等政策对于促进今年农民消费起到极大作用,2010年要进一步发挥该政策的效应,应对政策赋予新的内容:一是扩大家电下乡的品牌、提高质量,让农民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二是建议政府将销往农村的家电和汽车等工业品的财政补贴比率提高到17%。在城乡倒挂的“二元经济”时代,农村提供给城市的农副产品价格低于成本,为支持城市发展,农民作出了巨大牺牲。目前农民收入水平和耐用消费品拥有率与城市居民相差10年以上,要尽快缩小城乡差距,需要城市经济对农民作出更大的反哺补贴,目前考虑到出口退税的提高应将家电下乡的补贴由13%提高到17%,在扩大消费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规范和延长城市家电“以旧换新”及小排量汽车税费优惠政策
城市家电“以旧换新”带来的效应不如农村,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严格执行10%的补贴标准,将400元作为补贴的最高线,对于超过4000元的家电商品补贴就低于10%。建议对以旧换新的商品均严格按照总金额的10%予以补贴。建议延长城市家电“以旧换新”及小排量汽车税费优惠政策的有效期,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机会,充分发挥扩大消费的政策效应。
(三)鼓励和扶持农民改善住房条件,促进农村加快结构升级步伐
为鼓励农民消费,政府应为有新建和翻新住房的农村居民,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资金支持,可建立“新居专项基金”,为农民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并延长贷款年限,可按需建住房面积或需要翻新的住房面积给困难农户直接补贴,积极抓住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后派生的家电消费升级的机遇。此外,随着农村劳动力加快向城市转移,应允许农民用农村的宅基地,到城里置换廉租房,鼓励进城农民和有条件的农民在城里购买经济适用房或商品房,提高他们在城里的长期置业意愿,带动相关消费的增长。
(四)推出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和服务,增加老年人消费
一是多建立不同规模、不同档次和不同收费标准的敬老院,改变目前养老院数量少的问题,让更多的老年人愿意并负担得起去养老院生活。二是探索政府适度补贴投保补充型、低保额等商业养老保险的方式。对45-59岁的年长劳动者,给予个人所得税的退税补贴,政府直接补贴特定险种,适当降低此类险种的投保年限或鼓励保险公司加速给付,改变中老年群体的消费预期。三是积极探索以“反向住房抵押贷款”(倒按揭)为主要内容的“以房养老”的模式,老年人以拥有产权的住房做抵押,可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款消费,老人继续保留房屋居住权,去世后用住房还贷,由此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持续刺激老年人相关消费。
(五)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提高社会总体消费倾向
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中等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逐步壮大中等收入者的队伍。对低收入群体继续采用提高补贴、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增加转移支付比重等方式,促其收入和消费稳定增长。居民财产性收入作为持久性收入对中长期消费快速增长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政府不仅要增加居民的短期收入,还要创造条件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一是稳步增加各种金融理财渠道,拓宽居民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二是完善资本市场监管机制,加快投资者保护制度建设,鼓励有赢利的上市公司分红,减少过度投机行为,避免股价大副波动,在价值理念指导下实现投资增值;三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价合理回归,让投资住房与其他投资形式的收益保持平衡,减少房地产投机。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市统计局 发布人:市统计局
相关阅读: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务信息公开申请表 2024-11-29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内设机构 2024-12-3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2024-11-29
- 市政府法制办顺利完成2015年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 2015-04-2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机构职能 2024-12-31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2024-11-29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
- 玉溪市召开2016年全市环境保护暨湖泊保护治理工作会 2016-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