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31490041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 公开日期 | 2023-11-14 |
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对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J2023〕0198号建议的回复
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对六届人大第二次会议〔J2023〕0198号建议的回复
刘家云等5名代表:
首先感谢5位代表对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收到你们提出的《关于开展“通海·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及系列活动”的建议》,我局高度重视,与协办单位认真研究,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2021 年 3 月,通海县获批为全国第 136 座、云南第 7 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精神,站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高度理解、把握、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质,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民记得住乡愁,真正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文化价值优势,持续提升通海的城市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召开通海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工作我们认为是迫在眉睫,近年来通海县政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街)及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为召开通海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打下扎实基础。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经过多年的调查评估和认定,通海历史文化资源丰富。2022年,通海县内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座、中国传统村落7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片。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0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9处、市级15处、县级65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63处,公布历史建筑112处(其中已有1处已升级为不可移动文物)。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5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项、省级3项、市级20项、县级10项),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9人,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省级7人、市级19人、县级61人。划定公布通海县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3片。通海县在2片历史文化街区主要出入口设立保护标志牌8块,完成90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11处历史建筑的测绘、建档和挂牌保护。开展了县域内各时期历史文化资源普查,发现符合历史建筑标准的申报对象76处,待下一步按程序认定公布为历史建筑。
(二)认真落实保护管理责任,保护利用工作成效明显。以项目支撑,不断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一是完善市政和消防设施,实施了古城区兴家巷、高家巷等6条历史街巷的路面改造、雨污分流、供水消防、强弱电入地及亮化景观提升,新增市政消防栓9个。二是实施广告牌专项整治,拆除老旧、破损、体量较大、风貌协调差的广告招牌17394.72多平方米,为通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美化亮化添彩。三是全部消除历史文化名城内旱厕,拆除、填埋户厕129座,改造完成公厕2座、户厕134座,新建公厕1座。四是补齐历史建筑灭火器,根据日常检查发现的历史建筑灭火器使用情况,为24处历史建筑更换和补发灭火器30组(60支)。五是更换保护标志牌,按照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标志牌样式的新要求,更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标志牌8块、历史建筑保护标志牌111块。六是组建古城专职消防队,按10人编制配备人员,实行24小时驻守执勤。通海县持续加强古城特色街区建设,将文庙街、文星街打造为以民居客栈、休闲吧、酒吧、茶吧、艺术吧等为特色的文化旅游街区。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打造休闲场所10余家、精品民宿客栈4家;西街形成以金、银饰品加工、展示、销售为特色的文化旅游街区,主要以云南通海民族银饰制品有限公司、云南通海云天石珠宝有限公司、张氏福昌首饰店、蔡家山银饰店、亚华银饰店等为代表;规划打造了北街、南街和文庙街盆景艺术主题街区,街区全长约1.3公里,共摆设花桩盆景352盆;古城内以司马第食府、古城池秀坊、秀山青餐院、东街3号等为代表的特色餐饮名店不断发展。
二、下步努力方向
位把通海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开好,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会同通海县及相关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一)深度挖掘通海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提升通海文化自信力。通海历史文化渊远流长,组建通海历史文化研究专班,专职研究通海文化名城建城史,讲好通海故事;整理出版一批通海历史文化名人的诗文著作和优秀本土古代文献,复原一批古城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书楼,将其打造成为通海的历史文化地理坐标。
(二)强化舆论宣传,全力营造浓郁的保护氛围。一是增强名城荣誉感。通过设置典故标识牌、建立名人碑亭、命名古街老巷、开辟民俗民间文化长廊、恢复传统习俗等方式,把无形文化遗产进行有形再现,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民众对历史文化名城的认知感、荣誉感,使名城保护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二是凝聚保护共识。充分利用电视台、广播、报纸、网络、板报、标语、新媒体等宣传方式,采取开办专题、设置专栏、进行专访、微视频等形式,叙述古城历史,讲述我县的人文故事;利用各单位及临街电子显示屏,公共汽车、出租车车载显示屏、户外广告栏、广告立柱等,宣传名城保护相关知识;结合中小学生、机关干部、市民教育的特点,让名城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三是增强法治意识。结合“八五”普法,通过印发《致古城居民、经营业主的一封公开信》、举办普法培训班等方式,不断强化民众、业主以及古保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对相关法规政策的认知和理解,全面增强广大群众的名城保护共识和法治意识,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知名城、爱名城、护名城”的浓厚氛围。
(三)整体保护与利用,注重业态的营建。要进行整体性、划区域、分类别的保护。一是完善保护区。在现有保护区的基础上,根据其历史文化遗存的类别、范围及影响,进行整体性开发,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在实施项目建设整体保护的基础上,对现存的亟待抢救单个建筑进行排查和梳理,力所能及地采取紧急抢救保护措施。要注意加强对整体景观、综合环境、标志建筑、非遗文化、特色特产等方面的整体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二是合理利用古民居。按照《通海县传统民居改造指导手册》《通海县传统民居修缮手册》明确通海古民居修缮标准,最大限度保证古民居修缮的原真性。对古民居集中的重点街区,本着“一院一文化、一院一故事,一院一特色”的原则进行保护和利用,避免商业化的过渡开发,着力打造古玩字画街、美食文化街、特色旅游商品街。同时,配套建设和完善古街区、古民居的旅游服务设施,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优化和提升人居环境,让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生动绽放在古街区、古院落中。三是活化老建筑。把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具有特殊历史地位的老厂房、学校、古民居等文物建筑,或收回产权,或统一标准,在妥善保护的前提下,通过古建博物馆、主题书院、文化书吧的打造,使其“活化”,让“无言的史书”变成鲜活的历史讲述人。四是建立产业链。探索文化与产业相结合的路子,挖掘地域要素、民间习俗、人文历史等文化元素,推介特色手工业、特色旅游、民俗体验、传统餐饮等,促进地方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完善管理体系,健全保护联动机制。制定和完善《通海古城保护与管理制度》《通海县相关部门古城保护与管理主要工作职责》,建立通海古城保护与管理部门联席办公、古城包街巡查、古城修缮准入等制度,全面落实自然资源、住建、文旅、市场监管、公安、城管、消防等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加强古城综合执法,从以上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古城执法队伍,加强对古城保护的执法管理,及时查处和制止违规搭建等破坏和影响古城风貌的行为。通过以上举措,努力为名城保护提供有力的制度和执法保障。
(五)积极参与组织、策划通海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及系列活动。一是会同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充分吸取“纪念李家山考古发现50 周年学术研讨会”好的经验和做法,全力做好研讨会相应的工作,力争使研讨会圆满成功,收到实效。二是积极协调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为研讨会提供必要的帮助;争取一定的经费补助,助力研讨会顺利举办。
最后,再次感谢刘家云等5名代表对通海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请你们继续在今后的工作中对我局的工作进行指导。
玉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年8月31日
相关阅读: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
-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信息 2025-02-12
- 玉溪市妇幼保健院政务信息公开 2024-08-28
- 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监督局基本情况介绍 2024-08-28
- 玉溪市人民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中医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