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580352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25-01-17 |
玉溪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5年1月13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审批情况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日期2025年1月20日至2025年1月24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77-6571629
联系地址:玉溪市红塔区太极路亚太汽车城慧波大楼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红塔片区生物医药及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莲池地块外接电力线路建设工程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单位:玉溪红塔工业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立项依据:2021年11月7日、2022年8月15日取得玉溪市发展和改革局出具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玉红发改投资〔2021〕27号)和项目建设周期及建设单位变更调整的批复(玉红发改投资〔2022〕19号),项目编码:2020-530402-48-01-047098。
建设地点: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红塔片区北城街道莲池地块。线路起点:220kV高古楼变,坐标:东经102度32分13.433秒,北纬24度26分21.907秒;线路终点:110kV恩捷变,坐标东经102度31分21.827秒,北纬24度25分37.256秒。
项目占地:总用地面积5625m2(其中永久占地314m2、临时占地5311m2)/线路长度3.4km(其中架空线路1.89km,电缆线路1.51km)。
项目投资: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66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5.3%。
建设内容:从220kV高古楼变至110kV恩捷变建设1条110kV输电线路,线路全长3.4km,其中架空1.89km,采用钢管杆单回路架设,共建成杆塔13基;电缆1.51km,其中高古楼变侧截面选择500mm²的铜芯电缆(长度0.21km),110kV恩捷变侧截面选择300mm²的铜芯电缆(长度1.3km)。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详见下表。
工程类别 | 工程内容 | ||
主体工程 | 110kV输电线路工程 | 电压等级 | 110kV |
线路路径长度 | 3.4km(架空段1.89km,地下电缆段1.51km)。 | ||
新建杆塔数量 | 杆塔13基,全部为钢管杆。 | ||
导线型号 | 架空段采用JL/LB20A-300/40型铝包钢芯铝绞线,地下电缆采用ZRA-YJLW02-Z-64/110 1×300mm2、ZRA-YJLW02-Z-64/110 1×500mm²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 ||
地线选型 | 两根 OPGW-24B1-80 光缆。 | ||
架设方式 | 架空段线路采用单回路架(敷)设,采用三角排列,线路相位为上B、左A、右C。 | ||
杆塔型式 | 耐张钢管杆共采用110GGG2、110GGG1、110GGG60三种塔型。 | ||
地形分布(%) | 丘陵:100%。 | ||
工程占地 | 本项目塔基永久占地面积为0.0314 hm2,施工临时占地面积为0.5311 hm2。占地类型包括旱地0.1785 hm2、灌木林地0.1072 hm2、其他0.2256 hm2。 | ||
环保工程 | 废气 | 施工扬尘 | 车辆密闭运输,施工物料、临时堆土等采用篷布覆盖、遮挡,洒水降尘。 |
固体废物 | 施工生活垃圾 | 各塔基施工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由施工人员随身带往附近村庄垃圾收集站与当地生活垃圾一并处理。 | |
建筑垃圾 | 塔基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收集后回收利用,其他不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场进行处理。 | ||
生态 | 表土临时堆存 | 塔基施工基础开挖放坡前需先对其剥离表层土。表土剥离堆放在塔基临时施工场地,并设置临时遮盖、隔离、拦挡等防护措施。 | |
临时占地植被恢复 | 塔基施工平台、牵张场、施工便道等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 | ||
依托工程 | 220kV高古楼变 | 项目起点段依托220kV高古楼变。2008年3月,云南电网公司玉溪供电局委托云南环境科技服务中心编制了《220kV高古楼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于2008年9月17日取得了原云南省环境保护局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云环许准[2008]266号)。2009年4月10日,变电站在原变电所内新增2×180MVA主变压器及其配套设施,编制了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并取得了原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调整220kV高古楼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批复(云环审[2009]93号)。2013年,项目经过了原云南省环境保护厅的验收。 本工程仅进行导线的接入,新增的出线间隔由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本项目不涉及出线间隔的相关建设内容。 | |
110kV恩捷变 | 本项目终点段依托110kV恩捷变,本工程仅进行导线的接入,新增的出线间隔由玉溪恩捷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本项目不涉及出线间隔的相关建设内容。 | ||
临时工程 | 料场 |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水泥、砾石、沙子等建筑材料从所在区域合法料场购买,施工现场不设置取土场和砂石料加工系统。 | |
取土场和弃渣场 | 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表土用于施工后生态恢复使用,其余土石方用于塔基回填、塔基周边护坡使用,无永久弃渣产生,不设置取土场和永久弃渣场。 | ||
施工营地 | 本工程施工现场不单独布设施工营地,塔基浇筑采用人工现场拌和,拌和点位于各塔基施工点,不设置集中混凝土生产加工营地。施工期所用铁塔等直接购买供应商生产的成品使用,施工期施工材料堆放塔基施工临时占地处,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治理。 | ||
施工临时场地 | 本工程施工临时场地主要为塔基施工平台13处,临时牵张场2处,临时施工便道约1.5km。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治理。 |
线路主要技术参数:
电压 等级 | 线路名称 | 导线选型 | 导线排列方式 | 回路数 | 新建线路长度(km) | 杆塔形式 | 架设 方式 |
110kV | 110kV高恩线 | 架空段采用JL/LB20A-300/40型铝包钢芯铝绞线,地下电缆采用ZRA-YJLW02-Z-64/110 1×300mm2、ZRA-YJLW02-Z-64/110 1×500mm²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 三角排列 | 单回路 | 全长3.4km(架空段1.89km,地下电缆段1.51km) | 110GGG2、110GGG1、110GGG60 | 架空架设 |
环保投资估算见下表:
项目 | 环保设施 | 投资 (万元) |
大气防治措施 | 施工物料及临时堆场覆盖、洒水降尘 | 4 |
废水防治措施 | 临时沉淀池;进出施工车辆车轮冲洗 | 2 |
噪声防治措施 | 选用低噪设备,设禁鸣及减速标志牌、合理施工,在敏感目标处附近的塔基施工时,设立围挡进行隔绝防护 | 3 |
固废防治措施 | 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清运 | 2 |
生态环境恢复 | 塔基区及施工临时占地植被恢复,护坡、挡土墙、排水沟等措施 | 30 |
环境管理费用 | 施工期环境保护、电磁环境及环境法律知识培训等,敏感区警示标识牌费用等 | 5 |
环境咨询费用 | 环评、竣工环保验收、环境监测费等 | 20 |
合计 | 66 |
拆迁:拟建工程不涉及拆迁。
项目占地类型表:
序号 | 工程区 | 旱地 | 乔木 林地 | 设施农用地 | 工业用地 | 其他 | 合计 | 备注 |
1 | 塔基区(hm2) | 0.012 | 0.013 | 0.001 | 0.0024 | 0.003 | 0.0314 | 永久 |
2 | 塔基施工区、电缆沟施工区(hm2) | 0.1265 | 0.0402 | 0.056 | 0.0302 | 0.0354 | 0.5311 | 临时 |
3 | 牵张场区(hm2) | 0 | 0.02 | 0 | 0 | 0 | 临时 | |
4 | 施工临时便道(hm2) | 0.0465 | 0.034 | 0.043 | 0.023 | 0.02 | 临时 | |
合计(hm2) | 0.1785 | 0.1072 | 0.1 | 0.0556 | 0.0584 | 0.5625 | 永久0.0314 临时0.5311 |
项目总占地面积0.5625hm2,永久占地面积0.0314hm2、临时占地面积0.5311hm2。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及基本农田,占用林地面积0.1072hm2,为人工林,不涉及占用国家、省级公益林。
劳动定员:施工人员约20人,不设置集中式施工营地,自行安排食宿。运营期定期派人巡视,不新增劳动定员。
二、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电磁环境及声环境保护目标:
类别 | 保护目标 | 性质及规模 | 坐标 | 方位及距离 | 保护级别 |
110kV输电线路架空段 | 吉利免烧砖厂 | 厂房,尖顶,约10人,1层彩钢瓦结构,高9m,共2栋 | 102°31′18.59″ 24°25′44.40″ | N1~N2段下方0m,导线距地高度16m。预计2025年2月搬迁 |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限值;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2类 |
养殖场a房屋 | 厂房,尖顶,约5人,1层彩钢瓦结构,高7m,共4栋 | 102°31′18.20″ 24°25′48.77″ | N2~N3段西侧6m,导线距地高度16m | ||
养殖场b房屋 | 厂房,尖顶,约7人,1层彩钢瓦结构,高7m,共5栋 | 102°31′19.79″ 24°25′49.02″ | N2~N3段东侧16m,导线距地高度16m | ||
大莲池村农田看护房 | 居住,尖顶,约1人,一层砖混结构。 | 102°31′26.71″ 24°26′15.10″ | N6塔基东南侧2m,导线距地高度23m | ||
大莲池村居民a | 居住,尖顶,约5人,四层砖混结构。 | 102°31′30.21″ 24°26′17.41″ | N7~N8段东南侧28m,导线距地高度16m | ||
大莲池村居民b | 居住,平顶,约3人,三层砖混结构。 | 102°31′30.65″ 24°26′17.80″ | N7~N8段东南侧22m,导线距地高度16m | ||
大莲池村居民c | 居住,平顶,约4人,四层砖混结构。 | 102°31′30.77″ 24°26′18.11″ | N7~N8段东南侧14m,导线距地高度16m | ||
水泥制品厂生活区 | 居住,尖顶,约3人,一层砖混结构。 | 102°31′34.28″ 24°26′21.92″ | N8~N9西北侧7m,导线距地高度16m | ||
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门卫用房 | 居住,平顶,约2人,一层砖混结构。 | 102°31′36.66″ 24°26′25.15″ | N9塔基段西侧28m,导线距地高度16m | ||
鱼塘养殖户 | 居住,尖顶,约3人,一层砖混结构。 | 102°31′44.77″ 24°26′34.75″ | N10~N11东侧25m,导线距地高度16m | ||
110kV输电线路电缆段 | 电缆线路无电磁环境、声环境敏感目标 |
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类别 | 保护 目标 | 保护对象 | 保护内容 | 环境功能区 | 相对方位 | 相对最近距离/m |
地表水环境 | 飞井海水库 | 水库 | 饮用二级、农业用水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 220kV高古楼变南侧 | 1000 |
西河、玉溪大河 | 河流 | 农业灌溉用水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 110kV恩捷变东侧 | 300 |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如下:
环境要素 | 保护目标名称 | 规模 | 保护级别 |
生态环境 | 动植物 | 线路工程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300m带状范围内的动植物;工程区未发现国家及省级保护植物;未发现国家或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 保持评价区内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完整性,保护评价区内植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不受影响 |
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一)环境质量现状
1、环境空气
项目所在区域为红塔区,大气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的二级标准。《报告表》引用《2023年玉溪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3年玉溪市红塔区SO2、NO2、PM10、PM2.5、CO、O3六项污染物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的二级标准浓度限值要求。项目所在区域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
2、地表水环境
距离本项目输电线路最近的地表水体为西河和飞井海水库(不在径流区,但属于评价范围内保护目标),西河为玉溪大河支流。根据《报告表》,清西河、玉溪大河和飞井海水库均执行《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玉溪大河水质现状,报告表引用《2023年玉溪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水质监测结果:玉溪大河矣读可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不满足《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
飞井海水库水质现状,报告表引用《玉溪市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报告》(2024年11月):飞井海水库水质综合评价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总氮单独评价为Ⅲ类,补充项目、优选特定项目分别符合表2、表3限值要求。
3、声环境
项目输电线路沿线区域、220kV高古楼变区域、110kV恩捷变区域均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报告表引用2024年12月11日云南升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110kV线路沿线环境敏感目标、220kV高古楼、110kV恩捷变电站共12个点的监测结果:项目区110kV输电线路声环境敏感目标、110kV恩捷变出线间隔处、220kV高古楼变出线间隔处声环境质量现状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要求。
4、电磁环境
报告表引用2024年12月11日云南升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220kV高古楼、110kV线路沿线环境保护目标及110kV恩捷变电站共12个点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监测结果:110kV输电线路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目标、110kV恩捷变出线间隔处、220kV高古楼变电站出线间隔处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分别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4000V/m、100μT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5、生态环境
项目位于《云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位于《云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的Ⅲ1-6昆明、玉溪高原湖盆城镇建设生态功能区。
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生境、自然公园等生态敏感区。根据项目“三区三线”的情况说明,项目输电线路不涉及红塔区生态保护红线及永久基本农田。
评价区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旱地、水田、设施农用地、公路用地、工业用地等。项目位于工业园区,主要分布有人工林、耕地、绿地等,未发现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动物主要为小型的哺乳动物;两栖类的青蛙、蟾蜍、云南半趾虎等;哺乳动物主要为小型兽类;鸟类主要有家燕、喜鹊、山麻雀等,不是国家和云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主要活动区及迁徙通道。
四、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1、施工废气
施工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机械设备燃油尾气,主要来源于输电线路塔基建设过程。《报告表》分析输电线路塔基施工采取措施后线路施工期扬尘对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拟采取的扬尘防治措施:合理组织施工;避免在大风天气施工;对施工现场洒水抑尘;堆场采取覆盖措施;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密闭运输;限速、限载、施工机械维修保养等。
2、声环境
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设备。
《报告表》分析,施工场地单个噪声源昼间作业噪声超标范围在40m以内,夜间不施工。昼间施工噪声40m处可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中标准限值。在塔基正常施工情况下,附近的敏感点均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施工场地、牵张场等远离敏感点并设立围挡进行隔绝;夜间禁止施工;施工期应提前告知周围村庄居民,做好沟通工作;合理布局施工设备,高噪设备的布置尽量远离施工场界等以减轻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3、水环境
施工废污水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废水、生活污水。
《报告表》分析输电线路单个塔基建设产生的建筑施工废水极小,难以形成径流排放,经在各施工区设置临时沉淀池收集后回用于施工及洒水降尘。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食宿依托附近村庄生活设施。
拟采取的水环境保护措施:设置临时沉淀池,合理规划施工时间,土石方开挖阶段避开雨天,对施工场地采用土工布进行临时遮盖,塔基开挖后设置排水沟及截洪沟,防止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等。
4、固体废物
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弃土、生活垃圾等。
《报告表》分析施工期固体废物产生量不大,可做到合理处置,处置率100%。
拟采取的固废防治措施:塔基基础开挖土石方,临时堆存在塔基开挖处,用于塔基区及塔基临时施工场地恢复植被及复耕用土。建材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或清运至政府指定地点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打包运至附近村镇垃圾收集站。
5、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的影响:工程占地会使得现有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塔基属于点状工程,地下电缆施工完成后进行植被恢复,不会造成某个斑块的大幅度改变,也不会改变评价区土地利用格局现状。
对植被及植物的影响:施工会导致植被面积减少。但是输电线路工程只清除少量塔基范围内的植被,砍伐量相对较少,且采用高跨方式通过,施工采用人工运输,导线采取牵张机或张力放线,尽可能减小临时占地面积及对周边植被扰动,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最大程度减轻施工对植被的影响。
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期植被破坏、通道阻隔、施工噪声等对陆生动物的影响。施工期的这些影响主要会在施工阶段及运营初期使周边区域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有所减少。鸟类活动范围广,项目运营一定时期后,沿线野生动物的环境适应能力发挥作用,可以逐渐恢复其正常生活。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施工活动会使局部地表受到破坏,但影响仅局限于塔基周围和临时扰动区域。工程永久占用面积占整个评价区总面积的比例仅0.0003%,施工期对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影响较小。
水土流失的影响:工程占地面积小,施工范围小,以临时占地为主,通过施工后植被恢复,不会对评价区内的水土流失造成大的影响。
6、环境风险
施工期主要风险物质为燃油机械使用的汽柴油。《报告表》分析,项目施工期间不设油库,施工机械和车辆用油依托周边加油站。通过加强燃油机械维修保养,在汽柴油储存区设置严禁烟火标识,燃油机械加油时进行巡查工作,制定严格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制度,规范汽柴油运输、使用和储存的过程。本工程环境风险是可控的。
7、交通影响
《报告表》分析,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输路线和时间,可以缓解施工期对交通带来的影响,规范车辆装载方式,运输过程采取密闭措施,杜绝沿路撒漏现象。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对周围交通的影响较小。
8、施工“三场”影响
施工期设有塔基施工区13基,牵张场2处,施工临时道路1.5km,均为临时占地。《报告表》分析,通过优化各施工场地范围、牵张场等布局,控制施工占地;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进行植被恢复;加强施工人员生态保护教育,严禁捕猎、捕食野生动物和随意砍伐、践踏植被。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施工期“三场”对环境影响不大,项目后续施工期必须切实做好扬尘、废水、噪声及固废的防治工作,采取相应的防尘抑尘、废水收集处理、建筑垃圾处置措施,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施工期影响可接受。
(二)运营期主要影响和保护措施
1、电磁环境
《报告表》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采用类比监测法,架空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采用理论计算法,预测选取最不利塔型为110GGG2塔型,导线排列方式为三角排列,计算点位选择最不利塔型段导线最低允许高度取6.0m(非居民区,单回)、7.0m(居民区,单回)、9.0m(单回三角排列经过居民区高度)时线下距地面1.5m高处进行预测分析。
①110kV架空线路三角排列最不利塔型电磁环境影响
预测分析认为:项目110kV三角排列(单回路)输电线路最不利塔型(110GGG2)经过非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6.0m时,地面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8.363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16.620μT,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架空输电线路线下的耕地、园地、牧草地、道路等场所(非居民区)10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的限值要求;线路经过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7.0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8.490kV/m,不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的要求;将单回线路架设抬升至9m时,线下距地1.5m高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3.962k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11.910μT,均能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000V/m(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要求。
②保护目标电磁环境影响
本线路评价范围内电磁环境保护目标有10处。《报告表》预测:项目将110kV输电线路导线提升至16m后,项目输电线路对敏感点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265.91V/m~985.76V/m、工频磁感应强度值为3.897μT~7.925μT,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kV/m的限值要求和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限值要求;项目运营对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电磁环境影响很小。
③对侧间隔电磁环境影响
《报告表》分析,本线路工程仅进行导线的接入,线路两端的出线间隔由其它单位建成,本项目不涉及出线间隔的相关建设内容。本工程建设不会改变两侧变电站站内的主变、主母线等主要电气设备,建设内容对变电站围墙外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不构成增量影响。
④交叉跨越和并行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本项目无与330kV及以上输电线路交叉跨越情况。
⑤110kV地下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
《报告表》引用“110kV六甲输变电工程中110kV官六机线和110kV官六太线(电缆共沟)线路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验收监测结果进行类比分析:本项目建成后,电缆线路电磁环境影响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要求。
采取的减缓措施:施工图阶段应结合输电线路平纵断面图合理设置档距,杆塔设置安全警示图文标志等,《报告表》电磁影响预测合理,项目运营期对周边电磁环境影响可接受。电磁环境保护措施符合工程实际,对策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及《110~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等规定管理和维护,确保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强度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2、声环境
(1)输电线路声环境影响
《报告表》引用“110kV权峰线5#~6#塔间单回线路”噪声断面监测值进行类比评价:运行状态下110kV单回路线路昼间噪声在42.1~52.5dB(A)之间,夜间噪声在37.9~40.6dB(A)之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限值要求。
本项目线路两端依托变电站内间隔及断路器、隔离开关等设备,两侧设备噪声均已纳入变电站一同考虑,线路建设不会改变两侧变电站噪声源强现状。本次线路接入后,站外声环境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对变电站厂界噪声影响较小。
(2)保护目标声环境影响
环评通过类比分析,得出的输电线路投运后的噪声水平结论可信。运营期输电线路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3、水环境
项目运营污废水产生。
4、固体废物
输电线路运行期间,产生固废主要为对沿线超高树枝修剪后的树枝和更换的废旧设备、材料等;修剪后的树枝就近提供给附近村民使用;更换的绝缘子等废旧材料等集中收集后交给原供应商回收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报告表》分析,对沿线超高树枝定期修剪量少,对植被及植物影响不大。另外,杆塔为点状分布,对动物的影响十分有限。
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
项目不设置总量控制指标。
六、结论
(一)《报告表》编制质量
《报告表》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规范要求编制,总体规范,评价内容完整,工程概况基本清楚,建设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与项目污染特征相符,所提对策措施有一定针对性,结论明确可信。《报告表》可作为玉溪红塔工业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红塔片区生物医药及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莲池地块外接电力线路建设工程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之一。
(二)产业政策
经查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鼓励类中“电力——电网改造与建设”, 项目于2021年11月7日、2022年8月15日取得了玉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玉红发改投资〔2021〕27号)和项目建设周期及建设单位变更调整的批复(玉红发改投资〔2022〕19号)。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项目规划及选址、选线
本项目为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红塔片区北城街道莲池地块外接电力线路工程,《报告表》对照分析,项目选址、选线不占用公益林、天然林,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符合《玉溪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意见》、《玉溪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调整方案(2023年)》、《输变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1113-2020)、《云南省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玉溪市“十四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修编(2021-2035年)》及其规划环评、审查意见等相关文件要求;并取得红塔区人民政府、红塔区自然资源局、红塔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对本项目路径和选址的意见。项目对拟产生的污染物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污染物均达标排放或妥善处置。另外,项目选址、选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只要施工期采取有效动物避让及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后,项目运行不会对自然生境造成大的影响。项目选址、选线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四)污染物达标排放
只要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加强环保设施的维护和运行管理,项目所产生的污染物能达标排放、妥善处置,项目的建设不会降低和改变区域环境质量和功能。
综上所述,在严格落实《报告表》提出的生态保护及各项污染控制措施的条件下,项目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可以降到最低程度。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相关阅读: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
-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信息 2025-02-12
- 玉溪市妇幼保健院政务信息公开 2024-08-28
- 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监督局基本情况介绍 2024-08-28
- 玉溪市人民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中医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儿童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