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31448955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23-06-06 |
“平安消费”记心间 校外培训需谨慎
近年来,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收取高额培训费用、脱离监管、退费困难、圈钱跑路等问题频发,侵害了学生及家长的利益。为帮助广大家长和学生规避消费陷阱,防范消费侵权,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玉溪市消费者协会现发布“平安消费”注意事项,提醒接受校外培训的学员及其家长要警惕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谨慎选择培训机构。广大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一定要查验机构资质,选择有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且信誉良好的培训机构。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或教育部开通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等相关平台查看教育培训机构的信誉、口碑,对该类机构的师资力量等情况作核实,对机构教学环境做实地考察,避免被商家虚假宣传误导。更不要听信培训机构营销人员对培训的效果做出明示或者暗示的保证性承诺。
二是签订规范服务合同。广大学生家长在缴纳培训费用前,要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由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订版)。合同中,应明确培训范围、费用、退费程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教学环境以及师资情况等问题,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详细规定违约责任。
三是理性支付培训费用。在支付培训费用时,要警惕以“充值赠送”等方式诱导超时段、超限额收费。不要支付超过3个月或60个课时的费用;非学科类培训一次支付不超过5000元限额的费用,避免退费纠纷和“卷钱跑路”风险。缴费时,应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完成培训缴费,切勿通过转账或现金等方式将培训费用支付给除预收费资金监管账户以外的任何账户,同时索取正规发票并妥善保管。
四是警惕机构虚假宣传。一些培训机构为获得最大客源、获取最大利益,刻意夸大宣传培训效果、培训成绩、从业人员力量。建议家长和学生“三思而后行”,实地考察培训机构的办学场所、从业人员力量、经营情况、设施设备等情况后,再做决定。不要相信“包过”“包教包会”等过度宣传、虚假宣传,如果发现有不公平或对自己明显不利的内容,要当场协商修改,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五是选择恰当途径依法维权。《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法定维权途径包括:与培训机构协商和解、请求消保委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以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校外培训属市场行为,须自行承担潜在的培训风险。家长与培训机构发生纠纷时,家长们要收集好相关证据,要保存好包括合同文本、交易凭据、沟通记录等相关证据。遇到权益受损问题,要及时与校外培训机构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可向教育主管部门求助,或拨打12345、12315热线及时投诉举报。
相关阅读:
- 强本领 筑防线—江川区扎实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业务能力提升暨灾害信息员培训 2025-05-19
- 玉溪市江川区组织开展地震应急 “第一响应人”培训 2025-05-15
- 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启动 2025-05-13
- 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启动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025-05-13
- 行动方案陆续出台 银行多举措助燃消费 2025-03-14
- “两新”“国补”下乡进村 创新服务激活农村市场消费活力 2025-03-14
- 着力破除制约消费的堵点痛点 2025-05-09
- 赛事激活消费 流量带动增量!《云南日报》头版头条点赞玉溪推进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025-05-08
- 涉及5个产业!玉溪入选全省提升培训专项行动... 2025-05-08
- 玉溪入选全国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 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