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0958521 | 文     号 | 530400-005693-20090211-0003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09-02-11 |
2008年玉溪市农民增收因素分析
2008年,玉溪市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坚持实施“农业稳市”的经济发展战略,继续把抓好“三农”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及科技推广力度,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切实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全市农业生产增效,畜禽产量增加,加上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力促进了全市农民收入的快速增加。
一、2008年全市农民收入情况
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4元,比上年增加753元,增长18.8 %。因价格上涨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4元。
从分县区情况看,2008年全市八县一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新突破。红塔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六千元大关,达到6006元,比上年增加790元,增长15.1%。澄江县、通海县突破五千元大关,澄江县达到5009元,比上年增加788元,增长18.7%;通海县达到5401元,比上年增加780元,增长16.9%。江川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突破四千元大关,江川县达到4670元,比上年增加724元,增长18.4%;华宁县达到4453元,比上年增加728元,增长19.6%;易门县达到4267元,比上年增加762元,增长21.7%;峨山县达到4248元,比上年增加706元,增长19.9%;新平县达到4005元,比上年增加717元,增长21.8%;元江县达到4006元,比上年增加818元,增长25.6%。
二、2008年全市农民增收主要因素
(一)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明显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 受生产成本提高和市场拉动的双重影响,以畜禽为代表的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创近几年来的新高,虽然从下半年开始逐渐回落,但与上年相比,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因素对农民增收仍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据农产品价格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全市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17.3%,比上年上涨17.3%。
(二)家庭经营收入大幅增长,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8年,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及农产品生产价格提升的促进下,全市农业生产实现了提质增效,加之,农民经营非农行业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促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持续增加,比重逐步提高。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达到3305.9元,比上年增加546元,增长19.8%,占人均纯收入总量的比重达到了69.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是农民实现增收的主要动力,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结构来看,农民经营第一、三产业得到的收入增加,第二产业得到的收入减少。
1、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增加490元
2008年全市农民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生产中都实现了增收。
(1)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使人均纯收入增加349元。
农民人均从粮食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增加30元。2008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实施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直补政策,鼓励农户种粮,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增加,全市粮食产量达到5.02亿公斤,比上年增长6.2%。粮食产量增加和粮食生产价格上涨使农民人均增收30元。
农民人均从油料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增加22元。2008年,全市油料种植面积扩大,全年油料产量3243.82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8.7%。油料产量增加和油料生产价格上涨,使农民人均增收22元。
农民人均从甘蔗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增加6元。2008年,全市甘蔗种植规模缩小,但单产提高,产量预计达到143.52万吨,比上年增长2.0%,使农民人均增收6元。
农民人均从烤烟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增加188元。2008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烤烟生产、收购各项措施,实现生产、收购全面增长。总产量达到1073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8.9%;全市烤烟收购金额达到16.26亿元,平均收购价格创历史新高,达到15.47元/公斤,比上年提高22.3%,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民人均从蔬菜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增加87元。2008年,全市蔬菜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总产量达到12.7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0%,加之蔬菜生产价格上涨,使农民人均增收87元。
农民人均从水果、花卉园艺、香料、野生植物采集等其它农业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增加16元。2008年,全市水果产量1.64亿公斤,比上年增长4.8%;香料作物中茉莉花价格提高,相应的拉动农民收入增加。
(2)林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使人均纯收入增加9元。
2008年,全市竹笋片产量达到61.1万公斤,比上年增长51.9%;核桃产量达到180.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0.9%;板栗产量达到20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8.3%;竹材采伐量达到1283万根,比上年增长20.4%。林业主要产品产量的增加,生产价格的上涨,使农民收入增加。
(3)牧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使人均纯收入增加131元。
2008年全市畜牧业生产呈现总量增长和价格上涨的好势头,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增大。全市肉猪出栏195.3万头,比上年增加8.98万头,增长4.8%;肉羊出栏22.2万只,增长3.6 %;肉牛出栏12.7万头,增长9.6%;家禽出栏2234万只,增长19.9%,禽蛋产量达5.5万吨,增长19.9%。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8.4万吨,比上年增长9.9%。畜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产量增加,牧业产品生产价格的提高,使农民人均增收131元。
(4)渔业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使人均纯收入增加1元。
2、第二产业人均纯收入减少5元
其中:工业纯收入增加1元;建筑业纯收入减少6元。
3、第三产业人均纯收入增加61元
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纯收入增加27元;批零贸易业、饮食业纯收入增加9元;社会服务业纯收入增加7元;文教卫生业纯收入增加6元;其他行业纯收入增加12元。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工价提高,促使农民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向各类非农行产业转移,通过学习实用技术,增强致富本领。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促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显著增加。加之,今年以来,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及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了农业劳动服务价格的上扬,劳动力价格与以往相比上涨幅度较大,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046.6元,比上年增加155元,增长17.4%。其中:人均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增加105元;人均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增加20元。
(四)农民家庭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农民家庭拥有的家庭财富、家庭财产不断增加,农民群众得到的利息收入、集体分红收入等财产性收入逐步增加。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达到157元,比上年增加20元,增长14.6%。其中:人均利息收入增加2元;人均从集体分配到的股息和红利增加3元;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增加15元;人均其他财产性收入增加2元。人均得到的租金(包括农业机械)和人均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持平;人均其他投资性收益减少2元;
(五)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促使农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加
多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使我市农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加。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达到251.9元,比上年增加32元,增长14.5%。其中:人均报销医疗费增加5元;人均退耕还林还草补贴收入增加1元;人均粮食直接补贴收入增加5元;人均良种补贴收入增加5元;人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收入增加1元。
三、2009年促进全市农民增收建议
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再创历史新高,但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来看,虽然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逐年增长,但所占比重不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家庭经营收入,也是农民实现增收的主要动力,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比重达到了69.4%。其中:经营农业(第一产业)得到的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比重为59.7%,占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为86.0%,而且,价格水平的提升,是全市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2008年全市农民增收的753元中有60.3%的收入是在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形成的。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市场波动等不确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2009年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将明显加大。因此,各级各部门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继续深化和推进农村改革,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一)要强化农民增收的重点。从玉溪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家庭经营性收入是主要构成部分,也是需要进一步强化的增收重点。一是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大力扶持以粮食、烤烟、蔬菜、水果和畜牧业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模化生产。二是加强引导,通过典型示范和社会价值导向等多种方式,培养和塑造现代农民创业创新的理念;完善有利于农民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降低农民创业门槛,减少农民创业的政策性成本和代价;加大政府对农民创业创新的支持投入力度,为农民创业提供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服务。
(二)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扩宽农民增收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046.6元,但所占比重只有2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工资性收入方面潜力很大。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除了加强技能培训外,还要加强观念培训,同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真正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取得成效,促进农民增收。
(三)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从2008年来看,玉溪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这充分说明,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作为玉溪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是增加对包括粮农直补在内的农业综合直接补贴以及对农民的各类民生类转移支付补贴。在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盘活农村资源,尤其是要按照市场机制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充分实现农民来源于土地的权益和收入。
(四)搞好宏观调控。面对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当前国际经济衰退和国内物价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复杂影响,注意密切监测市场变动,并采取应对措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避免农民收入出现大幅波动。一是继续加大对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涨价的行为,疏通经营渠道,稳定物价,从而有效地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各级各部门要抓住本论宏观经济调控时机,加大对农业农村领域的投资,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市统计局农业科 :罗云寿)
一、2008年全市农民收入情况
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4元,比上年增加753元,增长18.8 %。因价格上涨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54元。
从分县区情况看,2008年全市八县一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新突破。红塔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六千元大关,达到6006元,比上年增加790元,增长15.1%。澄江县、通海县突破五千元大关,澄江县达到5009元,比上年增加788元,增长18.7%;通海县达到5401元,比上年增加780元,增长16.9%。江川县、华宁县、易门县、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突破四千元大关,江川县达到4670元,比上年增加724元,增长18.4%;华宁县达到4453元,比上年增加728元,增长19.6%;易门县达到4267元,比上年增加762元,增长21.7%;峨山县达到4248元,比上年增加706元,增长19.9%;新平县达到4005元,比上年增加717元,增长21.8%;元江县达到4006元,比上年增加818元,增长25.6%。
二、2008年全市农民增收主要因素
(一)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明显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 受生产成本提高和市场拉动的双重影响,以畜禽为代表的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创近几年来的新高,虽然从下半年开始逐渐回落,但与上年相比,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因素对农民增收仍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据农产品价格调查资料显示,2008年全市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117.3%,比上年上涨17.3%。
(二)家庭经营收入大幅增长,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8年,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及农产品生产价格提升的促进下,全市农业生产实现了提质增效,加之,农民经营非农行业领域的进一步扩大,促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持续增加,比重逐步提高。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达到3305.9元,比上年增加546元,增长19.8%,占人均纯收入总量的比重达到了69.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是农民实现增收的主要动力,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结构来看,农民经营第一、三产业得到的收入增加,第二产业得到的收入减少。
1、第一产业人均纯收入增加490元
2008年全市农民在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生产中都实现了增收。
(1)农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使人均纯收入增加349元。
农民人均从粮食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增加30元。2008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实施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直补政策,鼓励农户种粮,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增加,全市粮食产量达到5.02亿公斤,比上年增长6.2%。粮食产量增加和粮食生产价格上涨使农民人均增收30元。
农民人均从油料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增加22元。2008年,全市油料种植面积扩大,全年油料产量3243.82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8.7%。油料产量增加和油料生产价格上涨,使农民人均增收22元。
农民人均从甘蔗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增加6元。2008年,全市甘蔗种植规模缩小,但单产提高,产量预计达到143.52万吨,比上年增长2.0%,使农民人均增收6元。
农民人均从烤烟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增加188元。2008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狠抓烤烟生产、收购各项措施,实现生产、收购全面增长。总产量达到10736万公斤,比上年增长8.9%;全市烤烟收购金额达到16.26亿元,平均收购价格创历史新高,达到15.47元/公斤,比上年提高22.3%,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农民人均从蔬菜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增加87元。2008年,全市蔬菜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总产量达到12.7亿公斤,比上年增长3.0%,加之蔬菜生产价格上涨,使农民人均增收87元。
农民人均从水果、花卉园艺、香料、野生植物采集等其它农业生产中得到的纯收入增加16元。2008年,全市水果产量1.64亿公斤,比上年增长4.8%;香料作物中茉莉花价格提高,相应的拉动农民收入增加。
(2)林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使人均纯收入增加9元。
2008年,全市竹笋片产量达到61.1万公斤,比上年增长51.9%;核桃产量达到180.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0.9%;板栗产量达到209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8.3%;竹材采伐量达到1283万根,比上年增长20.4%。林业主要产品产量的增加,生产价格的上涨,使农民收入增加。
(3)牧业主要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使人均纯收入增加131元。
2008年全市畜牧业生产呈现总量增长和价格上涨的好势头,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增大。全市肉猪出栏195.3万头,比上年增加8.98万头,增长4.8%;肉羊出栏22.2万只,增长3.6 %;肉牛出栏12.7万头,增长9.6%;家禽出栏2234万只,增长19.9%,禽蛋产量达5.5万吨,增长19.9%。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8.4万吨,比上年增长9.9%。畜牧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产量增加,牧业产品生产价格的提高,使农民人均增收131元。
(4)渔业产品产量增加,价格上涨,使人均纯收入增加1元。
2、第二产业人均纯收入减少5元
其中:工业纯收入增加1元;建筑业纯收入减少6元。
3、第三产业人均纯收入增加61元
其中:交通、运输、邮电业纯收入增加27元;批零贸易业、饮食业纯收入增加9元;社会服务业纯收入增加7元;文教卫生业纯收入增加6元;其他行业纯收入增加12元。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加大,工价提高,促使农民工资性收入显著增加
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向各类非农行产业转移,通过学习实用技术,增强致富本领。特别是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采取一系列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促使农民外出务工收入显著增加。加之,今年以来,由于生产资料价格及农产品价格上涨,推动了农业劳动服务价格的上扬,劳动力价格与以往相比上涨幅度较大,使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加。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046.6元,比上年增加155元,增长17.4%。其中:人均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增加105元;人均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增加20元。
(四)农民家庭财产性收入稳定增长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得到增强,农民家庭拥有的家庭财富、家庭财产不断增加,农民群众得到的利息收入、集体分红收入等财产性收入逐步增加。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达到157元,比上年增加20元,增长14.6%。其中:人均利息收入增加2元;人均从集体分配到的股息和红利增加3元;人均土地征用补偿收入增加15元;人均其他财产性收入增加2元。人均得到的租金(包括农业机械)和人均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持平;人均其他投资性收益减少2元;
(五)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促使农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加
多年来,玉溪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使我市农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加。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达到251.9元,比上年增加32元,增长14.5%。其中:人均报销医疗费增加5元;人均退耕还林还草补贴收入增加1元;人均粮食直接补贴收入增加5元;人均良种补贴收入增加5元;人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补贴收入增加1元。
三、2009年促进全市农民增收建议
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再创历史新高,但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构成来看,虽然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逐年增长,但所占比重不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家庭经营收入,也是农民实现增收的主要动力,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比重达到了69.4%。其中:经营农业(第一产业)得到的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的比重为59.7%,占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为86.0%,而且,价格水平的提升,是全市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因素。2008年全市农民增收的753元中有60.3%的收入是在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形成的。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气候、市场波动等不确定因素的制约,特别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2009年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将明显加大。因此,各级各部门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继续深化和推进农村改革,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一)要强化农民增收的重点。从玉溪农民收入构成来看,家庭经营性收入是主要构成部分,也是需要进一步强化的增收重点。一是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大力扶持以粮食、烤烟、蔬菜、水果和畜牧业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模化生产。二是加强引导,通过典型示范和社会价值导向等多种方式,培养和塑造现代农民创业创新的理念;完善有利于农民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降低农民创业门槛,减少农民创业的政策性成本和代价;加大政府对农民创业创新的支持投入力度,为农民创业提供优惠的财政金融政策服务。
(二)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扩宽农民增收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8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到1046.6元,但所占比重只有22.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工资性收入方面潜力很大。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除了加强技能培训外,还要加强观念培训,同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真正让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取得成效,促进农民增收。
(三)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从2008年来看,玉溪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较快增长,这充分说明,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作为玉溪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是增加对包括粮农直补在内的农业综合直接补贴以及对农民的各类民生类转移支付补贴。在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产权制度,盘活农村资源,尤其是要按照市场机制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充分实现农民来源于土地的权益和收入。
(四)搞好宏观调控。面对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充分认识当前国际经济衰退和国内物价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复杂影响,注意密切监测市场变动,并采取应对措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避免农民收入出现大幅波动。一是继续加大对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涨价的行为,疏通经营渠道,稳定物价,从而有效地保障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二是各级各部门要抓住本论宏观经济调控时机,加大对农业农村领域的投资,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市统计局农业科 :罗云寿)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人:玉溪
相关解读:
2008年玉溪市农民增收因素分析
相关阅读: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务信息公开申请表 2024-11-29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内设机构 2024-12-3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2024-11-29
- 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统(云南) 2023-10-23
- 市政府法制办顺利完成2015年全市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工作 2015-04-21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机构职能 2024-12-31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国家统计局玉溪调查队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2024-11-29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