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21921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9-10 |
以奋进之笔写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以奋进之笔写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玉溪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果综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更是牵动千万家庭的民生之基。自《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以来,玉溪市锚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制发《玉溪市贯彻落实〈云南省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实施方案》,将任务细化为10大工程41项具体举措,持续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改革,重点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教师队伍“选育管用”等工作,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多项成果实现突破:红塔区、易门县被认定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聂耳纪念馆里的“大思政课”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级“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项目,“五育并举”玉溪实践树起新样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等关键指标稳居全省前列,特殊群体受教育比例保持100%,被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国家特殊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防溺水网格化管理创新实施,易门县梅营社区“网格化+社会化”经验获全国推广;高考成绩稳中有进,“县中困境”有效缓解。
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更有力度
玉溪市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坚持“五级书记抓教育,党政同责办教育”。市、县两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双组长”,党委副书记兼任教育工委书记,“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共抓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格局持续深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履行“编外校长”职责,市、县领导深入学校调研530余次,解决办学难题500余个,以“头雁效应”带动各级干部履职尽责,推动教育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在学校层面,全面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构建“13459”党建工作体系,实施“玉教先锋”工程。评选表扬先进典型120名,创建“云岭先锋·育人红烛”党建示范校等各级示范点127个。通过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破解发展难题的强大效能。
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更有温度
教育不仅要“教知识”,更要“育新人”。玉溪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基地,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暨“行走的音乐思政课程”活动。《小雅·鹿鸣》合唱登上央视舞台,“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在北京唱响。
完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全覆盖组建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6个、讲师团5个、名师工作室8个,聘任技术指导、顾问、成员、讲师961人。推进家长学校课程化,办好家长会、校园开放日、亲子活动等。实施“三进三访”和在校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六个一”行动,特殊群体关心关爱实现全覆盖。《闪光少年说》等6个案例入选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建成1个全国、3个省级研学实践基地,创建省级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单位75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18所、市级示范校118所。
基础教育优质供给更有广度
为实现“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民生期盼,玉溪市加大教育资源供给力度,新建中小学7所、幼儿园4所,新增优质学位12670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62%。完成玉溪市民族中学、玉溪第二职业高级中学搬迁,通过硬件升级优化办学布局,让更多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方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组建53个基础教育集团、39个学区、16个城乡共同体,覆盖97.6%的义务教育学校,惠及20.63万名学生,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农村延伸。红塔区、易门县成功认定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澄江市等3地通过省级评估,通海县等2地申报省级认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走在全省前列。
高中教育领域,出台《玉溪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28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点工作措施。推动高校帮扶县级中学项目,对市内高中进行梯度式帮扶,实现县(市、区)一级高中全覆盖。创新建立10项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工作机制,高考成绩稳中有进,“县中困境”有效缓解。
印发《玉溪市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管理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成立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规范招生和入学程序。建成新平红星中学和玉溪第十七中学专门学校两所,目前在校学生129名,学生转化率94.4%。
挂牌成立云南省第一家市级特殊教育融合集团,探索特殊教育融合模式。新平县、江川区特殊教育学校建成投用,特殊群体100%受教育,以教育公平彰显民生温度。
产教融合发展更有深度
立足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构建1所“一流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2所高职院校+8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发展的玉溪现代职业教育“128”体系。创新“12336”工作思路,提级管理8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实施贯通培养,实现中高职贯通培养学校全覆盖。构筑起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打通职业教育“天花板”。2025年组织2239名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本科上线341人,上线率15.23%,位居全省前列。
在产教融合实践中,玉溪成立5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7个产业学院(乡村振兴学院)。职业院校与365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岗位6939个。共建138个实训基地,6000余名学生参与现代学徒制培养。2024年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玉溪市代表团共获奖118个,名列全省第一。实施50个“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通过率98.6%。校企合作开发教材44本,开展技术攻关20余项,转化科研项目75个。全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7%,职业教育与市域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更有厚度
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管理16条措施,推进“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组织选派教师636人次、校内聘任10353人次、跨校竞聘535人次,县级以上骨干教师交流轮岗406人次,城区到农村逆向交流246人次,比例均达到10%以上。认定一至五级校长1191名,以机制创新激发队伍活力。
构建“骨干教师—中层干部—副校长—校长”梯次培养机制,完善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三名”队伍进退动态管理机制。建成22个名校长、25个名班主任、11个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培育市级骨干班主任210名、学科带头人205名、骨干教师328名,51名教师获正高级职称,14名教师和6所学校获教育部和省级表彰。通过开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争做立德树人大先生”宣讲和“玉师清风”专项行动,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平安校园建设更有力度
玉溪市将校园安全放在优先位置,持续开展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侵害等9个专项行动。与政法、公安、市场监管、文旅等部门联合构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排查+联动处置”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校园安全治理格局。创新实施防溺水网格化管理,建立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按风险等级对水域实行网格包保,落实“每日巡查、常态下沉、每月调度、问题解决”四项机制,成功承办全国2025年中小学暑期安全工作交流研讨会,经验在全国推广。
全市校园专职保安、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全面加强,实现安全“三防”建设4个100%达标。学校校医或专(兼)职保健教师配备率达98.19%。校园食堂“六T”实务管理、“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平安校园”创建率100%,为师生安全筑起坚实防线。(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冯天娇)
相关阅读:
- 致全市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教职员工的一封信 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