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21408229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开日期 | 2022-12-24 |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玉溪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玉溪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
(2022—2025年)解读
《玉溪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解读如下:
一、总体要求
《行动方案》系统地阐述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效途径,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抓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为原则,按照“优一产、强二产、特三产”的发展思路,加强统筹协调,聚集发展要素,破解发展瓶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优做强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苗木盆景、木竹加工、林浆纸、林化工、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等重点产业。
二、主要目标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争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在2021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220亿元以上,林草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85︰10︰5优化为66︰23︰11。全市林草产业市场主体实现倍增,达800户以上,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以上,省级林草龙头企业60家以上,实现龙头企业县级全覆盖。
三、重点任务
一是精准提升林草资源质量。深入开展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科学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因地制宜发展商品林,培育优质木材资源。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强化小蠹虫、红火蚁、经济林病虫害防治,加大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治理力度;开展森林抚育经营。
二是持续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理顺生产、生活、生态 “三生”空间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依高起点推进磨盘山、哀牢山、玉白顶、元江河谷型稀树草丛、澄江化石地等科普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建设;以县为单位制定林草产业发展负面清单,依法依规发展林下经济。
三是做优做强特色经济林产业。充分发挥玉溪气候、地域优势,在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同时,积极推进做优以核桃、油橄榄、板栗、笋用竹、柑橘和芒果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重点开展核桃、油橄榄、板栗和笋用竹等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示范。到2025年,全市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保持360万亩,综合产值达134亿元。
四是加快苗木盆景产业发展。突出玉溪资源特色及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乡土珍稀苗木培育示范,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创建特色苗木盆景一流示范基地,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特色主导产品。到2025年,苗木盆景产业综合产值达40.25亿元。
五是提升林下经济产业化水平。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的前提下,巩固和提升林药、林菌、林菜、林花、林下种养殖等立体复合经营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到2025年,全市林下综合利用林地面积达420万亩,综合产值达20亿元。
六是促进木竹加工、林浆纸、林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以国家储备林为重点,做大木竹材建材产业规模,推动木竹加工、林浆纸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积极鼓励技术创新、新技术引进,加强林业生物产业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促进林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到2025年,木竹加工产业总产值6亿元,林浆纸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林化工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
七是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以“三湖”为品牌,民族文化为优势,打造“民族+森林+健康”的森林生态旅游。争取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建立特色森林康养产品体系,完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打造全国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高品质康养旅居新高地。到2025年,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5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林草产业发展工作纳入林长制工作重要内容,各县(市、区)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及时制定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生产规模大的优质企业,增强农林企业发展活力;加强小而特、特而精、精而强的本土特色企业扶持培育;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支持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妇女和返乡农民工等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持续推动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
三是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争取政策性贷款,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协调金融机构创新林草产业供应链信贷产品,积极为林草产业企业增信,扩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加大对龙头企业及全产业链主体的金融支持。符合国家政策条件的,给予贷款贴息支持。
四是加强项目谋划。围绕国家、省、市宏观政策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突出重点领域,抓特色产业,全方位、多层面谋划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大的项目,及时进入国家、省项目储备库,筑牢抓项目、争资金、稳增长、促增长的基础。
五是加强林草产业招商工作。做优、做强、做大林草产业,关键是拓展市场和精深加工,路径是培育和引进大而强的销售企业和产品加工企业。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营造全市林草系统上下联动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
六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以企业、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种养、加工、储运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开展产品检验检测、产品认证、产品文化、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产业投融资、产业融合、产业市场等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玉溪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玉政办通〔2022〕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中央、省驻玉单位:
《玉溪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12月23日
玉溪市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
(2022—2025年)
为认真贯彻《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云政办发〔2022〕84号)精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推动玉溪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全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的安排部署,加强统筹协调,聚集发展要素,努力破解我市林草产业“大资源、小产业、低效益”局面,解决市场不畅、企业不强、品牌不响的问题,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提高林草产业发展质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玉溪“一极两区”建设贡献林草力量。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确处理林草资源保护、培育与利用的关系,建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林草生态产业体系,筑牢发展新根基。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林草资源禀赋,聚集发展要素,充分挖掘产业潜力,培育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和林草生态产品品牌。
3.创新驱动,集约高效。加快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推动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集聚发展转变,培育发展新动能。
4.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督管理,完善服务体系,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力争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在2021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达到220亿元以上,林草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85︰10︰5优化为66︰23︰11。全市林草产业市场主体实现倍增,达800户以上,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以上,省级林草龙头企业60家以上,实现龙头企业县级全覆盖。
(四)总体布局
结合玉溪生态区位、资源禀赋及产业基础,按照“优一产、强二产、特三产”的发展思路,新平县、华宁县重点发展核桃产业,易门县、峨山县重点发展油橄榄产业,红塔区重点发展林下经济、木竹加工产业,江川区、澄江市、通海县重点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易门县、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华宁县重点发展热区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林化工和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滇中区位、资源、生态和人文优势,加快推进全域森林康养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精准提升林草资源质量。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坚持适地适树、良种壮苗、应栽尽栽,推动城镇、道路、“三湖”区域、景区等重点区域森林扩面提质增效。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天然林保护修复和公益林管护,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保护草原资源,科学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滇中生态脆弱区域,特别是重点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地,开展封山禁牧等森林质量提升措施,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因地制宜发展商品林,培育优质木材资源。推进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强化小蠹虫、红火蚁、经济林病虫害防治,加大紫茎泽兰、秀色棕榈象等入侵物种的监测治理力度。开展森林抚育经营,改善林分结构,优化林火阻隔系统布局,提高森林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市林草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应急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条及以下各条均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落实,不再列出〕
(二)持续加强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结合“三区三线”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理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提升重要生态区域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依托新平磨盘山、哀牢山、玉白顶、元江河谷型稀树草丛、澄江化石地等自然资源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科普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根据各县(市、区)森林草原资源状况和种养传统,以县为单位制定林草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合理确定适宜发展的林草产业类别、规模及利用强度。支持依法依规在公益林发展林下经济。严禁在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发展林下种养,严禁以发展林下经济为名擅自改变林地性质或毁坏林木。(市林草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做优做强特色经济林产业。充分发挥玉溪气候、地域优势,在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同时,积极推进做优以核桃、油橄榄、板栗、笋用竹、柑橘和芒果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开展核桃、油橄榄、板栗和笋用竹等特色经济林提质增效示范,核桃提质增效50万亩,到2025年建成示范基地10个,核桃初加工机械一体化示范点2个,核桃产业综合产值达10亿元;油橄榄提质增效1万亩,到2025年建成示范基地1个,种植规模达5万亩,油橄榄产业综合产值达1亿元;板栗提质增效2万亩,到2025年建成示范基地2个,种植规模达12万亩,板栗产业综合产值达1亿元;笋用竹提质增效10万亩,到2025年建成示范基地1个,种植规模达25万亩,笋用竹产业综合产值达1亿元。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林业产业新业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以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基础,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对相对集中连片建立的示范基地,壮大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生态惠民、产业富民。到2025年,全市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保持360万亩,综合产值达134亿元。(市林草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快苗木盆景产业发展。突出玉溪资源特色及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开展乡土珍稀苗木培育示范,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创建特色苗木盆景一流示范基地,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特色主导产品。苗木盆景产业实现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到2025年,苗木盆景综合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达40.25亿元。(市林草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提升林下经济产业化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和提升林药、林菌、林菜、林花、林下种养殖等立体复合经营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围绕三七、天麻、滇重楼、滇黄精、天门冬等道地优势中药材品种开展林下仿原生环境种植,到2025年,建成1个林下药用植物资源圃、3个道地优势药材良种繁育基地、5个规范化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全市林下道地中药材利用林地总规模达4.5万亩。充分发挥玉溪食用菌种质资源优势,重点围绕美味牛肝菌、松露、干巴菌、鸡油菌、鸡枞、青头菌、红菇、奶浆菌、松茸等野生食用菌,鼓励支持村组集体以“竞标承包、入股承包、集体承包”等方式,建设野生菌保育促繁及供应基地,到2025年规模建设不少于1000亩的保育促繁示范基地10个以上。依托科研院校,指导支持有一定能力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食用菌仿生栽培示范基地,到2025年建成100亩以上的示范基地5个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服务业,创新交易方式,形成以易门县、红塔区为龙头,其他县(市、区)互补的食用菌交易网络。打造方便食品、调味品、功能营养品等食用菌产品生产高地和“云菌”玉系品牌,到2025年打造“云菌”企业品牌5个以上,产品品牌10个以上,支持企业开展“两品一标”认证,同时,构筑菌旅融合发展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林下空间积极发展家畜、家禽、林蜂等,将林下养殖和林下饲草种植,统筹纳入畜禽养殖、动物防疫、加工流通和绿色循环发展体系,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到2025年,全市林下综合利用林地面积达420万亩,综合产值达20亿元。(市林草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市文化和旅游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促进木竹加工、林浆纸、林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以国家储备林为重点,大力培育珍贵用材林、速生丰产林、大径级用材林和混交林。加强优良竹种定向选育,做大竹材建材产业规模,推动木竹加工绿色低碳转型,提升人造板产能和环保性能。坚持产业建设生态化,全面构建技术先进、生产清洁、循环节约的林浆纸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改扩建一条10万吨/年竹浆纸生产线,以新平县为主、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进行竹浆纸原料生产。积极鼓励技术创新、新技术引进,加强林业生物产业高效转化和综合利用,开展优质药用天然冰片提取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拓展产品在工业、医药、食品等多领域市场占有率,增加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到2025年,木竹加工产业总产值6亿元,林浆纸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林化工产业总产值达5亿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林草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七)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争取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推动森林康养与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行业深度融合。结合美丽县城、特色小镇、森林乡村等建设,挖掘森林药材、名木古树、经济林果、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丰富内涵,以“三湖”为品牌,民族文化为优势,开展医疗、健康服务、康复疗养、休闲养生、体育健身、自然教育等形成“民族+森林+健康”森林生态旅游。围绕易门、峨山、新平、元江和澄江5个县(市)建设一批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立特色森林康养产品体系,完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提高森林康养基地管理水平,打造全国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高品质康养旅居新高地。到2025年,争取创建各级森林康养基地15个,森林人家50个,省级以上森林乡村180个,森林康养步道不少于200公里,综合产值达到15亿元。(市林草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八)稳步推进林草产品品牌建设。鼓励支持林草企业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积极参与云南省“10大名品”、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到2025年,林草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项,有机产品认证5项。(市林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林草局要加强统筹协调,将林草产业发展工作纳入林长制工作重要内容,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工作合力,组建专家组,强化指导督促,为林草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各县(市、区)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林草产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制定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市林草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重点围绕“三湖”流域、红河谷—绿汁江流域的绿色有机农林产品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建设和产业配套服务领域培育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生产规模大的优质企业,增强农林企业发展活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林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支持成长性良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微农林企业延链补链、提档升级,加强小而特、特而精、精而强的本土特色企业扶持培育,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重点培育对象提质、扩规、壮大,全面构建梯度培育格局,推动龙头企业“多起来”、“活起来”。深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加强社企合作对接,强化指导扶持服务,着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带动能力。引导合作社完善章程制度,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提高林农组织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发挥林业资源优势,从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环节,支持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妇女和返乡农民工等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加强创办企业扶持力度,持续推动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落地见效,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市林草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企业争取政策性贷款,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协调金融机构创新林草产业供应链信贷产品,积极为林草产业企业增信,扩大信用贷款投放力度,加大对龙头企业及全产业链主体的金融支持。符合国家政策条件的,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市林草局、市乡村振兴局、市税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项目谋划。围绕国家、省、市宏观政策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发展方向,突出重点领域,抓特色产业,全方位、多层面谋划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产业关联大的项目,及时进入国家、省项目储备库,筑牢抓项目、争资金、稳增长、促增长的基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林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市乡村振兴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林草产业招商工作。做优、做强、做大林草产业,关键是拓展市场和精深加工,路径是培育和引进大而强的销售企业和产品加工企业。各县(市、区)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招大商、大招商”要求,以“有机、绿色、安全、健康”为主题,借助互联网、电商平台、展销会等渠道,不断扩大玉溪林草品牌宣传,提升玉溪林草产品知名度。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营造全市林草系统上下联动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市林草局、市投资促进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税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六)强化科技支撑。积极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以企业、市场和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开展种养、加工、储运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开展产品检验检测、产品认证、产品文化、产业政策、产业规划、产业投融资、产业融合、产业市场等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市林草局、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相关阅读: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2022年) 2023-01-28
- 玉溪市政府网站监管年度报表(2022年度) 2023-01-28
- 玉溪市简介 2024-04-24
- 玉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12-07
- 峨山公路分局2025年公路养护水泥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 2025-03-14
- 易门公路分局2025年至2027年道路养护运输服务竞争性磋商公告 2025-03-14
- 玉溪公路局机械化养护和应急中心2025年~2027年公路应急行业文化宣传服务项目(二次)成交结果公告 2025-03-14
- 玉溪市红塔区医疗共同体(玉带分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谈判采购公告 2025-03-14
- 玉溪市江川区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采购项目推介会公告 2025-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