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53040020251635970 | 文     号 |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11-25 |
张燕华:办人民满意教育强体育发展动能
办人民满意教育强体育发展动能
——访玉溪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燕华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冯天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立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局,明确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锚定航向、凝聚力量。”近日,玉溪市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燕华围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推动教育体育事业与区域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接受专访,深入阐述对全会重大理论观点、战略部署及目标任务的理解把握,并就“十五五”期间如何将全会精神落地见效、谋划推进教体领域重点改革发展,提出具体思路与务实举措。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核心是把准政治方向、站稳人民立场、提升发展效能。”张燕华表示,玉溪教育体育工作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改革发展,强化各领域改革的关联性与协同性;始终坚守教育体育的民生属性,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把政策部署转化为群众可感知、可受益的实际成果。立足实际,玉溪谋划了未来五至十年教育体育事业发展三年跃升、五年示范、十年领航的“3510”战略蓝图,力争到2035年各项发展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全面建成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人民满意的教育强市、体育强市。
在教育强市建设中,玉溪以“13512”高质量发展施工图筑牢根基。“1”即锚定建设“教育强市”总目标;“3”是建强“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三支队伍强化人才支撑;“5”是统筹推进学前、义务、高中、职业、高等五类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现代教育体系;“12”则是实施党建引领铸魂、立德树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扩优提质、高中教育优质特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十二大重点工程,推动玉溪教育实现整体性跃升。
面对学龄人口“长期下降与短期波动并存、乡村减少与城镇集聚加剧”的新形势,玉溪主动转变治理理念,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谋划,以三大举措破解资源配置难题。搭建覆盖全市的学龄人口数据库与动态监测预警“智慧大脑”,精准预判5至10年学位需求;将学校规划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重点补齐城区教育资源短板,稳妥整合薄弱学校,构建集约化发展格局;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十五五”期间计划投入110多亿元实施近200个教育重点项目,精准投向学位紧缺区域,同时盘活闲置校园校舍,提升资源使用效益,让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惠及每一个孩子。
体育强市建设方面,玉溪以“11335”+精品赛事发展思路为抓手,充分激活“体育+”多元价值。聚焦建设体育强市总目标,以文体旅高质量融合发展为核心引擎,全力打造高原训练胜地、户外运动天堂、四季赛事乐园,构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的良性生态,办好“五个一批”精品赛事,同时重点打造“一超二马三赛四基地”精品赛事活动,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放大体育赛事溢出效应。“十四五”以来,玉溪已实现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体育场地达9869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2.27%,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达94.72%,成功获评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
深化文体旅融合是玉溪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重要实践。“我们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兴旅,让自然之美、文化之韵、运动之乐相得益彰。”张燕华介绍,玉溪正从三方面持续发力: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持续提升足球赛事知名度,提高马拉松、自行车等项目办赛水平;打造国内知名“高原训练胜地”品牌,吸引国字号及各省市专业队伍驻训;构建“一极一心一圈两带多基地”体育产业空间布局,辐射带动农、文、体、旅、商融合发展。“到2035年,我们要形成‘水、陆、空’全业态协同发展的体育产业集群,让体育产业成为玉溪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柱。”张燕华说。
相关阅读:
- 普厂村“四步连环”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11-25
- 2025年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锦标赛落幕 2025-11-24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