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53040020251636629 | 文     号 |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11-28 |
江川区:农业增效益 农村增活力 农民增收入
江川区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农业增效益 农村增活力 农民增收入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瑞琪 李国梁
近年来,江川区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鼓励农业企业发挥技术和市场优势,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今在江川,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清晨的江川区江城镇,在湖光山色中苏醒。在玉溪滴源花卉产销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滴源花卉”)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郭大姐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细心检查每一盆康乃馨的生长情况,动作娴熟地调整着浇灌系统。
“以前种鲜切花,土地盐渍化,花容易死。现在种盆花,收入更高了。”郭大姐一边打理花苗,一边向记者介绍。五六年前,她家靠种植鲜切花为生,1亩多田地,年收入仅能维持生计。花卉品种选择要靠自己摸索,市场价格波动只能自己应对。
转机出现在2018年,玉溪滴源花卉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主攻盆花市场,带领周边花农抱团发展。郭大姐立即加入,成为合作社的一员。“现在种着四五亩地,价格好的年份有10多万元收入,比以前增收好几万元。”郭大姐笑着说。更让她安心的是,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并负责销售,农户只需专心种花;而且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后,浇水、施肥都比以前省力,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工成本。
该合作社理事长方贺成介绍,他们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模式,统一种植技术和栽培流程,形成产销一体化体系。这种模式不仅让社员收入普遍比非社员高,还通过无土栽培和自创的底部自吸式灌溉技术,实现生产污水“零排放”,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保护了生态环境。
与此同时,在位于前卫镇的玉溪市江川区万坤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万坤农业”)蔬菜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岳大哥正在菜地里忙碌着。2012年,他把家里的1亩多地流转给公司,自己则成为公司的工人。
“我负责技术管理,浇浇水、施施肥,月收入五六千元。”岳大哥告诉记者,在“家门口”工作既能接送孩子,又能照顾老人,收入也比以前可观。
万坤农业负责人万海坤介绍,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协会+农户”模式,流转土地300余亩进行规模化种植。“在基地里干活的大部分是60岁以上老年人,日工资100元到150元,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
在滴源花卉,64户社员通过标准化生产,种植面积达120多亩,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92%。滴源花卉荣获“2023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等称号。在万坤农业,蔬菜种植面积达300多亩,芹菜、韭葱两个品种获绿色食品认证。
夕阳西下,星云湖波光粼粼。从花团锦簇的滴源花卉到绿意盎然的万坤农业,江川区的农民正在联农带农机制的带动下,书写着增收致富的新篇章。
相关阅读:
- 江川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区委宣讲团动员会召开 2025-11-28
- 江川区烟薯套种喜获丰收 2025-11-28
- 江川区委城市工作会议召开 以更实举措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5-11-28
- 江川公路分局老旧设备报废处置项目成交结果公告 2025-11-27
- 玉溪市江川区江城镇中学学校食堂蔬菜、干货调料采购配送服务询比采购公告 2025-11-27
- 新平工业活力涌动 2025-11-27
- 新平工业活力涌动 2025-11-27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