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91067533 | 文     号 | 统计信息第66期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9-07-30 |
上半年玉溪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报告
201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争当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目标,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各项工作,1-5月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体保持稳中有降趋势,6月份能源消费出现大幅上升趋势,节能形势较为严峻。
一、能源消费总体情况及特征
(一)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426.3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下同),同比增加51.0万吨标准煤,增长13.6%。其中:采矿业能源消费量19.6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6%,同比增加2.0万吨标准煤,增长11.6%;制造业能源消费量405.9万吨标准煤,占95.2%,同比增加48.9万吨标准煤,增长1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能源消费量0.8万吨标准煤,占0.2%,同比增长11.2%。
(二)能源消费增速稳中趋升
2018年由于高耗能企业生产向好,能源消费拐点式增长并呈逐月下降趋势,今年开局,能源消费增速趋于平稳,1-5月基本保持稳中有降趋势,6月份由于磷化工业恢复生产加之新建水泥孰料生产线投产,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增速达13.6%,比1-5月提高4.1个百分点。
(三)主要能源品种消费量增加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焦炭消费量180.1万吨,同比增长15.9%,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消费量172.0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焦炭消费量的95.5%;原煤消费量160.9万吨,同比增长18.3%,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消费量91.1万吨,占56.6%;电力消费4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消费量17.5亿千瓦时,占40.9%;洗精煤(用于炼焦)25.2万吨,同比增长11.0%,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消费量25.2万吨,占100%。
(四)三大主要耗能行业“两升一降”
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能源消费量249.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9.5%,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58.4%,拉动规上工业能耗增长10.8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能源消费量90.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3.4%,占21.1%,拉动规上工业能耗增长2.8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能源消费量26.4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7.0%,占6.2%,负拉动规上工业能耗1.4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两行业能源消费合计339.1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的79.5%,拉动规上工业能耗增长13.6个百分点。
(五)县区能源消费“八增一降”
上半年,全市9县(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速“八增一降”, 9县(区)能源消费增速除澄江县下降,其余县区能源消费均呈增长态势。通海县因2019年新纳规一户高耗能钢铁企业,能源消费大幅增长,增速达84.6%;江川区因磷化工业恢复生产,打破自2018年3月以来连续15个月负增长局面,1-6月增速达31.1%;华宁县因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6月投产,能源消费同比增长13.9%。分县区能耗增速由高到低依次是:通海县84.6%、江川区31.1%、峨山县26.6%、华宁县13.9%、新平县11.6%、红塔区11.0%、元江县5.7%、易门县3.6%、澄江县-4.7%。
从本月增速上看,6月份玉溪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36.3%,除易门县、新平县和元江县基本平稳,其余6县区能源消费增速均呈两位数增长,特别是通海县增速达1.3倍,江川区达71.6%。分县区6月(本月)能耗增速由高到低依次是:通海县130.3%、江川区71.6%、红塔区55.8%、华宁县48.2%、峨山县44.4%、澄江县20.5%、新平县8.6%、易门县5.3%、元江县4.9%。
从贡献率看,拉动玉溪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的县区主要是红塔区和通海县,分县区能耗增长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红塔区35.6%、通海县30.3%、新平县19.0%、华宁县5.5%、峨山县5.4%、江川区2.6%、易门县2.3%、元江县1.6%、澄江县-2.3%。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建投产高耗能企业能耗较大
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玉溪市耗能最高的两个行业,2018年两行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比重达71.1%,2018年12月通海县新建投产一户钢铁企业云南穆光工贸有限公司,1-6月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占通海县规模以上综合能源消费量的68.6%,对通海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贡献率达139.9%,6月份华宁玉珠水泥有限公司新建水泥熟料生产线投产,拉动华宁县能耗大幅上升,新建高耗能企业投产,给原本就严峻的节能形势再加重压,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两行业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比重达79.5%。
(二)磷化工业恢复生产,推动能耗持续上升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是仅次于钢铁和水泥的第三大高耗能行业,自 2018年5月以来,磷化工业产能不足,连续14个月能源消费都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今年以来,1-5月能源消费都是保持36%以下的下降幅度,6月份澄江县和江川区多户磷化工业恢复生产,磷化工业能源消费拐点式上升,仅6月份全市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能源消费量增加3.2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4.6%。
(三)完成节能目标形势严峻
从行业上看三大主要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都呈逐月上升趋势,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两大行业能源消费增速均持续两位数增长,且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速已经接近2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去年增速基本在5%左右,今年以来都是两位数增长,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6月虽然能源消费累计是下降,但是随着黄磷企业的恢复生产,能耗将大幅上升。
从县区看,通海县、峨山县和新平县今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一直持续两位数增长,特别是通海县分月增速均在65%以上,6月份江川区和华宁县能耗也在大幅上升,其中江川区增速达31.3%,在国家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及更加严格的环保约束条件下,完成玉溪市2019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特别是“十三五”能耗增量控制目标压力较大,形势严峻。
三、意见建议
(一)充分认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节能减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要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建立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三”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云政发〔2017〕31号)文件,省政府将对“十三五”各州市能耗总量和强度进行“双控”,省人民政府每年组织开展州、市人民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环境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对未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的州、市人民政府实行问责,对未完成能耗总量控制目标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和约谈,实行高耗能项目缓批限批。玉溪市“十三五”能耗增量控制目标为120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15%,2016-2018年全市累计能耗增量180万吨标准煤,已经超 “十三五”能耗增量控制目标,2016-2018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9.13%,2019年-2020年年均下降3.4%才能完成“十三五”强度目标。2019年一季度经省统计局核定玉溪市单位GDP能耗下降0.16%,二季度随着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提高,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更难完成,希望各能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二)狠抓落实,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一是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二是对高耗能企业进行限产,严控高耗能行业生产过快增长。三是改造提升高耗能企业,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四是严格行业规范和节能审查,对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煤炭、造纸、焦化等行业中,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或生产、使用淘汰类产品的企业和产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
(三)强化重点能耗企业监测预警
一是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或技术改造项目的监管,对企业的能源消耗过程进行检验、评价、分析、查找原因,挖掘潜力,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加强对重点能耗企业的监测预警,耗能大户在全市的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大,是节能的重点,节能降耗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重点用能企业的能耗变动趋势,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预警。
签发:张娟 审核:杨霞 拟稿:杨霞
相关阅读:
- 行动方案陆续出台 银行多举措助燃消费 2025-03-14
- 从“一季红”到“四季火” 场景创新激活消费动能 2025-03-14
- 行动方案陆续出台 银行多举措助燃消费 2025-03-14
- “两新”“国补”下乡进村 创新服务激活农村市场消费活力 2025-03-14
- “两新”“国补”下乡进村 创新服务激活农村市场消费活力 2025-03-14
- “两新”“国补”下乡进村 创新服务激活农村市场消费活力 2025-03-14
- 听民意 汇民智|“这样的互动,有助于让中国制造变得更聪明”——一场全国人大代表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作人员的对话 2025-03-12
- 玉溪市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报告 (2025年2月) 2025-03-10
- 两会现场速递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新部署 2025-03-07
- 两会现场速递丨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解读报告新部署 2025-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