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53040020251631020 | 文     号 |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10-29 | 
一个早点铺凝聚相亲相爱一家人——记红塔区凤凰街道瓦窑社区张秀华家庭

张秀华(右二)和公公、婆婆等人在家闲聊。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白诚颖 文/图
上有公婆和奶奶,下有女儿一家三口,在奔五的年纪,可以歇下来享受生活了吗?关于这个问题,红塔区凤凰街道瓦窑社区5组居民张秀华的回答是:以勤劳、包容、友善治家,全力经营好自家的早点铺,以亲民的价格让更多人享受美味米线,用一个早点铺凝聚起一家人干事创业的热情。10月13日,记者来到玉溪中心城区张秀华的家时,她正在客厅里与公婆、女儿和孙子闲坐聊天。“我们家现在是四代同堂,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家还是五代同堂。”张秀华说。
最大的孝顺就是干好自己的事
去年12月2日早晨,张秀华的公公、婆婆在家看着老母亲吃完稀饭,靠在椅子上休息,忽然抬了下头就安详地离世了,享年99岁。她离世后,这个五代同堂的家少了一代人。对于老母亲的离世,张秀华的公公十分痛心地说:“只要母亲活着,即便我今年80岁,我也觉得自己还小。”张秀华的公公、婆婆养育了4个儿子。多年来,老两口与高龄的母亲一直和三儿子杨开玉、儿媳张秀华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提及对上两辈老人的照顾,张秀华一脸谦虚地说:“我们家的老人身体健康,很自律,我为他们做的事不多,反而是得到了老人们力所能及的帮助。”2011年,在尝试了多种小生意后,张秀华和丈夫决定开早点铺卖米线。杨开玉当过兵、跑过货车,很能吃苦。张秀华是家庭主妇,善于操持家务。为了做出好吃的米线,张秀华叫来哥嫂、弟妹、侄子、侄女和邻居等来品尝她的手艺,经过一周反复调试,大家都说“味道好,可以开张了”。
就这样,秀华扒肉米线店开张了。随着食客的增多,张秀华和丈夫又把早点铺搬到了紫艺新型集贸市场,至今已经营了14年。在张秀华看来,对长辈最大的孝顺就是干好卖米线这件事,让一家人生计有着落,不让他们再操心。为此,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做事,从来不内耗。
互帮互助的一家人
清晨五点左右,当玉溪中心城区大多数家庭还在熟睡中时,张秀华和丈夫已开始在早点铺忙碌:肉汤咕噜咕噜沸腾着,冒着热气的杂酱、焖肉相继端出,手起刀落间,韭菜、葱花已经备好。六点半,“秀华扒肉米线”准时向食客供应早点。
每天早上,一家人配合默契,米线烫熟、入碗,配上精心熬制的肉汤、帽子,再配上韭菜、香椿、葱花等作料,一碗早点就做好了。
多年来,看到儿子、儿媳辛苦打拼,张秀华的公公、婆婆在照顾好高龄母亲的同时,还力所能及地干一些拣菜、磨肉、切肉和看护婴儿的活计。
“碰到要炒杂酱和焖肉时,80岁的公公早早就起床帮忙切肉、磨肉。”张秀华一脸感激地说。
“我们这个曾经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团结和睦的最大原因,就是每个人都摆正自己的位置,相互帮助、理解、包容,不计较得失。”张秀华说。
开店这些年,张秀华被人称赞最多的是,把乐于助人的品质从家里带到早点铺,给顾客带来了不少方便。有一次,新平县一名老人的丈夫在玉溪市中医医院住院,身体好转后想吃凉拌折耳根,她跑了几个餐馆买作料都被拒绝了。来到张秀华的店,她转身就给这位老人包了一包作料并说:“你不用付钱,安心吃,需要再来。”
多年来,店里有顾客遗忘过手机、钱包、衣服、雨伞等物品,张秀华总是很认真地给客人收好,当顾客折返寻找时,总能物归原主。不少客人成了店里的常客,不仅仅是因为价格合理、味道好,还因为老板为人厚道。碰到做重体力活的师傅来店里吃米线,只要对方说米线不够吃,张秀华都会说:“没事,你只要说,我都免费给你加。”
“6元一碗的杂酱米线会不会卖便宜了?”有人这样问张秀华。张秀华笑盈盈地回复:“可以了,不能随便涨价,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享受好味道。”
幸福就是一家人常在一起吃顿饭
在张秀华看来,幸福就是一家人经常聚在一起,吃上一顿饭。
张秀华的哥嫂、弟妹已经当了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加上他们的侄辈、孙辈,这个大家庭有20多口人。逢年过节,张秀华还邀请公公、婆婆的兄弟姐妹来家中聚餐,大家欢聚一堂聊天吃饭,家里洋溢着幸福和谐的气氛。
平日里,不管哪个小家庭有好吃的东西,大家就会聚在一起分享。张秀华的女儿从普洱婆家带来了年猪肉,便招呼大家来聚餐;大侄女从江川婆家带来星云湖开海捕的鱼,便送到她的爷爷、奶奶这里一起分享;二侄女从会泽婆家带来火腿,便邀约大家一起吃饭;小侄子爬山捡到新鲜蘑菇,立即在家庭微信群里邀约尝鲜……每次聚餐,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家人配合默契,把家务处理得井井有条。
记者离开时,看到张秀华家的桌子上摆放着凤凰街道颁发的“五好家庭”的奖状。走出门来,门头上悬挂着相关部门颁发的“光荣之家”“孝亲之家”的牌子在阳光映照下熠熠生辉。
相关阅读:
- 红塔区“五育并举”绘就素质教育生动画卷 2025-10-28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80号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