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09887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7-01 |
澄江市构建联农带农发展新路径
澄江市海口镇以“14315”模式破题——
构建联农带农发展新路径
工人在设施大棚里对蓝莓植株修枝抹芽。
□ 通讯员 陈超 符亚娟 文/图
当前,玉溪市正深入开展“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澄江市海口镇聚焦培优育强高原特色农业目标,依托“澄江蓝莓”国家地理标志优势,以基地建设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稳步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创新探索出“14315”政村民企银多方联动共富的蓝莓产业发展新模式,构建起联农带农、共富共享的发展新路径。
在位于海口镇海关社区稗子田小组的澄江高原特色数字化设施农业生态蓝莓项目基地里,本地居民何小龙带领工人在自己承租的设施大棚里对蓝莓植株修枝抹芽。
何小龙在这里租下28亩设施大棚,成为海口镇蓝莓产业发展浪潮中的一员。“蓝莓种植技术要求较高,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种不好。在这里和公司合作,相比自己栽种风险小得多。”何小龙坦言。
近年来,澄江蓝莓凭借其独特的品质优势,迅速占据了全国市场的一席之地。海口镇党委、政府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发展机遇,聚焦培优育强高原特色农业目标,经过努力攻坚,于2024年4月成功引进中链达通(澄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与澄江市产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设澄江高原特色数字化设施农业生态蓝莓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75亿元,建设2104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定植蓝莓苗近37万株。依托“澄江蓝莓”国家地理标志优势,该项目创新探索出“14315”政村民企银多方联动共富的蓝莓产业发展新模式。
“14315”模式中的“1”,即打造一条数字化品牌生态链,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控品溯源;“4”即建设、育种、生产、销售分工协作四个细分产业链环节;“315”即三个“15”共富机制,包括承租户最低只需支付15%现金租金、企业收取承租户总收益15%作为服务费、村集体公司按每公斤蓝莓收取1.5元管理费。
何小龙说:“公司提供了最关键的技术服务和资金保障,我贷款70多万元,放款很快,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现在,对于何小龙这样的承租户来说,资金和技术两大难题迎刃而解。在企业统一负责设施建设及农资采购的基础保障下,中链达通(澄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多家银行达成合作,推出“蓝莓贷”专项贷款,承租户除15%的现金承包费外,剩余85%的承包费可由银行贷款承担。除了资金保障,企业还提供“一条龙”专业技术服务,覆盖种苗、种植、管理、采收全过程。此外,企业统一负责销售,并建立“亩产不达标则降低次年承包费”的产值兜底机制,与承租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14315’多方联动共富模式的运用,通过多重保障显著降低了普通农户和承租户的参与门槛和风险,让资金有限的农户也能参与蓝莓产业发展。”中链达通(澄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奎介绍,该模式的优势在于依托公司进行资源整合与服务保障,让广大承租户更能享受到蓝莓产业的发展红利,也更有利于蓝莓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项目一期已吸引41户本地及外地承租户完成了全部承包,预计今年11月首批蓝莓鲜果上市。
在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中,海口镇把“干”字落实到田间地头,锚定产业发展这一核心,创新构建了“镇、村、民、企、银”五维协同机制,其中积极探索并实施的“14315”多方联动共富模式正是最生动的发展实践,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海口方案”。
“海口镇干部职工主动到一线服务企业,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海口镇党委副书记张晨介绍,项目建成以来,共孵化培育本地致富带头人11人,带动当地群众约110人稳定就业,实现劳务收入462万元。同时,季节性用工达到900余人,实现劳务收入1620万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