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7679855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17-12-13 |
苦聪人郎梦的致富梦
在山高箐深、自然风光旖旎的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平掌乡西北部,有一个地处边缘、信息闭塞、交通极为不便的贫困山村——库独木村,这里聚居着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拉祜族西支系苦聪人。土生土长的39岁拉祜族汉子郎梦,从新平县城的经销部一回到村子,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便赶到茶山上,像待恋人般温柔地望着郁郁葱葱的茶树,说起自家种植的56棵百年古茶树更是如数家珍。
起梦:拉祜族“茶风俗”
从郎梦有记忆起,阿爷阿奶就告诉他,拉祜苦聪人“哪里有野菜哪里安家,哪里有猎物哪里住下”,祖祖辈辈都有种植茶树的风俗。耳濡目染下,小郎梦十二三岁便学会了犁地、耙田、采茶、制茶。现在的他依然清楚地记得,为了多种几棵茶树,增加些收入供孩子上学,父辈们往往在陡峭的半山上种茶树,让栽培管理茶树和采摘茶叶变得异常艰辛。
1997年,19岁的郎梦从新平县职业高中毕业后,过上了四处打工的日子。2008年,漂泊十年的他回家过春节,父母的一句“老人年纪大了,不如回家好好种茶”,让他回到了村子重新创业,开启了种茶致富之路。
助梦:信用社“双重支持”
2014年,埋头种茶6年的郎梦,将25亩茶园扩大到了60亩。尝到甜头的他,开始琢磨起投资加工古树茶的事情。平掌信用社分管片区信贷员详细听了他的想法后,向社主任作了专题汇报,并再次鼓励他“趁年轻,好好做”。经过相关审批手续,郎梦很快拿到了10万元贷款资金。在信用社的精神和资金“双重支持”下,郎梦做起了古树茶的初加工。
2016年,郎梦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平掌信用社在综合考量下又贷出20万元资金,帮助他实现茶叶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在县城建起了经营销售实体店。目前,他不仅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带动部分村民扩大种植规模,每年向村民收购古茶树青叶1000余公斤,年均收购款达16万元,让老乡们的茶叶足不出户就能卖上好价格。
在郎梦这样一批有想法、有闯劲的年轻拉祜人的带领下,曾经贫穷落后的库独木村,茶树种植面积从10年前的1000余亩扩大到了现在的2600多亩,仅种茶一项户均便可实现年收入近4000元。
圆梦:精准扶贫“三信创建”
郎梦原名“郎世章”,父亲的原意或许是出于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希望他能写出锦锈文章。提起改名的缘由,起初有些不好意思的他,只是说觉得名字有些土,不好记。当说到他和他的库独木村、他的拉祜族兄弟姐妹以及古树茶,便不由地激动起来:“我们农村人、拉祜苦聪人还是应该有梦想的,希望通过努力梦想成真!”
在库独木村委会的7个村民小组中,有拉祜“直过民族”217户6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6户196人。为加快拉祜族群众脱贫攻坚步伐,新平县农信社积极贯彻落实当地党委、政府提出的“坚决打赢‘直过民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工作要求,2016年在县政府、人行的支持下完成平掌乡“三信创建”工作,实现“信用乡、信用村”授牌挂牌,让拉祜族群众享受到农信社贷款手续简化、“一次授信、周转使用”及利率优惠等便利金融服务。
如今的郎梦又和信合人讲起了他的新梦想:怎样很好地搭建互联网销售渠道,让藏在深山老林的纯生态古树茶从库独木村走向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每每回到村里,他都不遗余力地向村民们宣讲保护古茶树的重要性,唠叨如何使用农家肥、不使用化肥农药等管护茶树的细节,常常回味起阿爷阿奶“烧茶”“烤茶”“糟茶”古老而悠长的清香。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苦聪人郎梦和他的“古树茶梦”,在库独木村对大自然充满敬畏的“祭龙节”里,在茶叶采摘、摊晾、杀青、揉捻、晒干、分拣、包装的手工制作流程里,变得一点点清晰起来……(玉溪日报记者 潘绍斌 通讯员 杨益民)
相关阅读:
- 中超公益看台点亮山里娃的足球梦 2025-07-29
- 华宁林下鸡枞培育成功 实现“鸡枞自由”不是梦 2025-07-28
- 华宁林下鸡枞培育成功 实现“鸡枞自由”不是梦 2025-07-28
- 玉溪多举措护航高校毕业生“爱玉留玉”逐梦路 2025-07-24
- 玉溪多举措护航高校毕业生“爱玉留玉”逐梦路 2025-07-24
- 华宁“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托起群众就业梦 2025-07-23
- 董军:联农带农筑梦田间 2025-07-10
- 勇逐科研梦深耕农业田——53岁农技员许艳斌用执着书写农业科研新篇 2025-07-07
- 新农人勇闯致富路—— “瓜姐”杨世艳的乡村振兴梦 2025-07-04
- 高仓街道开展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 2025-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