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328481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3-03-14 |
梭克引水工程 从愁水喝到不愁喝的转变
在距离梭克村马场小组不到一公里的山顶,记者看到了3年前完工的引水工程蓄水池,蓄水池可蓄100立方米清水,上有水泥封顶,水池一侧,两根水管从树林深处蜿蜒而至,附耳倾听,水流叮咚的声音不绝于耳。
村子曾经用于人饮的水塘,其水质浑浊,现已成为该村生产用水水源。
村民普春家随时可以放出自来水
引水工程源头七二水库,库容乐观,水质较好。
新平县平甸乡梭克村群众是幸福的!
当全市很多地方都因连年干旱正持续遭遇着饮水用水难时,他们却一改以往不再愁水喝了,这一切都得益于2010年初投资76万元实施的那个引水工程。而他们从当初在各级党委政府带领下迎难而上积极抗旱自救,到如今生产生活用水不愁的经历,也给很多正在与旱灾搏斗的人们带来启示与希望。
曾经
“宁可请客人吃饭,不能请客人喝水”
梭克村是新平县一个偏远的山区彝族村落,这里生活着1300余人。由于地理位置原因,2009年以前这里就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地方,村民中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宁可请客人吃饭,不能请客人喝水”,从中足可以看出水资源在当地的稀缺。
2009年全市遭遇旱情以来,梭克村情况也变得更加糟糕。当年该村农作物受旱面积2665亩,秋冬农作物基本绝收,春耕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全村1300余村民、1万余头大牲畜饮水更是难上加难。据村民们回忆,当时大家都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农活,外出四处找水,田间、路边、山腰,只要有水,管不了水质如何,都背回来喝。
村民杨海平说:“现在,想起以前背水喝的日子都还让人感到难过。我们背回来的水水质很差,喝起来经常闹肚子,喝前必须烧开,否则杂质多还有异味。最难的是要看住家里的小孩,稍不注意让孩子喝了生水就要拉肚子,再去看一次病花个100多块钱,开支比种地收入还大得多。”
对于以前的日子,该村村主任杨朝会也有着深刻体会。今年40岁的杨朝会说:“在我的记忆中,每年村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找水,而且背来的水都是浑的。在村子上方有个水塘,里面常年有水,水质不仅浑浊,不时还会有臭味,但是村民管不了这么多,只要里面有水就喝。2009年、2010年就更严重了,水塘里连脏水也没有了,那时全村1300余人真的已经到了不知道怎么办的地步。”
饮水工程
军民携手上阵 8天根除旱魔
面对日益严重的喝水问题,靠拖拉机拉水、人背马驮已经不能解决梭克村1300余群众的大面积缺水状况。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下,梭克村决定从9公里外的平甸乡宁河村啊梯左七二水库架设引水管道,只有把水库里的水引过来,全村10个村民小组的饮水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2010年3月4日,成都军区和玉溪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来到梭克村,并当场落实76万元修建引水工程的资金。当年3月22日,驻滇某集团军工兵团就派出60名官兵,参与到引水管道架设工程中,梭克村发动全村村民轮流上阵展开抗旱自救攻坚战,人人每天扛着45公斤的钢管往返于四五公里的崎岖山路上,整个工程仅用8天时间,就将全长14000多米的引水管道分流到梭克村10个村民小组。水管正式通水之后,梭克村1300余群众终于第一次喝上了梦寐以求的干净纯净自来水。
如今
十年九旱状况不复存在
3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这个曾经极度缺水的山区彝族村寨。
在距离梭克村马场小组不到一公里的山顶,记者看到了3年前完工的引水工程蓄水池。蓄水池可蓄100立方米清水,上有水泥封顶,水池一侧两根水管从树林深处蜿蜒而至,附耳倾听,水流叮咚声不绝于耳。杨朝会说:“你别听水流不大,一天下来注入的水可不少,像这样的蓄水池整个村子一共有3个,村里人喝水完全够了。因为有这些清水,以前浑浊的水塘就成了村民们的生产用水水源。有水收成也就不愁了。”
沿路向下,记者看到村子外曾经供人饮的水塘,水塘里水体浑浊,水塘一角一股细流不断注入下方农田,农田中一片郁郁葱葱。村民普春正在自家的两亩土豆田中劳作。他说:“以前,我们这里连喝的水都没有,现在不同了,不仅喝上了清水,连田里也能栽上庄稼,这两亩土豆能卖几千块钱。自从引水工程竣工后,我家实实在在地增收了。”
在普春家中,记者看到天井旁的水龙头随时能放出清水,房顶上还新安装了一套太阳能热水器。普春说:“这个太阳能是我家年前装的,水是从村子蓄水池引到我家小水窖中的,现在我一星期能洗上两次热水澡,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放眼看去,梭克村马场小组的很多农户屋顶上,都像普春家安装起崭新的太阳能,早已看不出这里曾是一个十年九旱的村子。
当前
全乡抗旱自救有序展开
在平甸乡,其他村子就没梭克村那么幸运了。
虽然不少村子在与旱灾的抗争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整体的灾情仍不容乐观。截至3月4日,全乡农作物受旱面积8365亩,其中成灾8315亩、绝收50亩,因旱造成经济损失106.9万元。同时,全乡97个村民小组中,17个村民小组1655人、481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和缺水现象。其中,者甸村白果左、老方寨、老曾寨3个村民小组村民饮水完全靠挑水维系,哨小组、蚂蚱斗2个村民小组用车拉水吃,梅子箐、弯子村等12个村民小组定时限量供水。受灾最为严重的是费贾村委会弯子村小组和梅子箐小组。弯子村小组总人口178人,耕地面积320亩,受干旱影响饮水困难70人、牲畜20头;梅子箐小组总人口45人,耕地面积120亩,受干旱影响出现饮水困难的有45人、牲畜40头。且两个小组原有水源枯竭,无其他新水源点,难以开展抗旱自救。
面对这一情况,平甸乡各级党委、政府与村民联动配合,投入运水车辆2辆,自筹抗旱资金3000元、抗旱用油0.5吨,日均运水量20立方米,临时解决了235人、60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