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328492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3-02-22 |
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加上前几年毕业尚未就业的毕业生,预计数字将达到千万。新一轮毕业生就业压力近在眼前。
对玉溪而言,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外,与玉溪的经济结构有着直接关系。玉溪城市较小,企业发展明显滞后,缺乏成规模的优质产业,符合大学生预期的“白领”岗位并不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服务业及高端休闲康体旅游,才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之道。
1 “找份像样的工作不容易”
今年26岁的徐斌(化名)2009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说起找工作的经历,拥有双学位的他满脸无奈地直摇头。
作为红塔集团职工子女的徐斌,毕业前对找工作的事并不是很上心。按照往年政策,他本科毕业进红塔集团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就在其等待毕业时,红塔集团的政策变了,徐斌必须通过公开招考才能被录用。面对激烈的竞争,准备并不充分的他没能如愿以偿。
进红塔集团无望后,徐斌把目光转向了电力公司,可却连简历都投不进去。
随后的两个月,徐斌开始跑招聘会,四处投递简历。可很多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对徐斌来说都没有吸引力:“移动招的是客服,迎宾‘小弟’;电信招的是网络维修,骑个小摩托街头巷尾地跑;大部分私企提供的岗位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是个人都能干的工作’。”
“玉溪企业不多,数得上名的大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徐斌说,这些小私企,工资待遇低是其次,关键是对能力的提升和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没有太多帮助。最后,徐斌把目光锁定在考公务员上。
可考公务员又谈何容易,几十上百人争抢一个岗位。看着考场密密麻麻的竞争者,好多还是以前的同学、朋友,徐斌心里凉了半截。最终,公务员考试以失败告终。
之后,深受打击的徐斌做过昆玉高速公路的收费员,参加过多次小企业的面试,但都没得到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
毕业一年后,徐斌终于在一家事业单位安定下来了,虽然是编外人员,但起码这份工作对个人能力的锻炼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工资待遇也不算差。
可让徐斌烦心的是:这样的工作缺乏稳定性,随时有“走人”的可能。“现在只能努力工作,不然不知道哪天就被‘淘汰’了。”
其实,徐斌的就业经历也是玉溪大部分大学毕业生就职经历的一个缩影。新年前夕,网友“坑爹的路人甲”在《致玉溪市委张书记的一封公开信》中写到:由于玉溪经济发展迟缓,带来玉溪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很多人从毕业到工作都一直在不断地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红塔集团。然而,这些单位部门能够提供的岗位有限,消化不了那么多的求职者。玉溪城市相对而言比较小,企业发展明显滞后,在玉溪想找一份像样的工作可能性很小,多集中在饮食、服务等行业,缺乏成规模的优质产业,也没有一些让我们80后、90后看到希望的朝阳产业。我们80后能找到的工作月薪不到2000元,面对5000元的高额房价,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很多网友都跟帖说“坑爹的路人甲”写出了80后的心声。“以前一说大学生就业难,就指责大学生眼高手低、就业观念不正确等,其实归根结底跟玉溪经济结构有关,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供给不足,大家才会挤破头去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徐斌说。
2 就业岗位以基础性岗位为主
为了验证徐斌的话,1月16日记者来到玉溪市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
可能是临近年关的原因,招聘单位仅有三四家,提供的岗位也不超过20个。这令一大早就从华宁赶来参加这场招聘会的付玉龙感到很失望。
付玉龙是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所学专业为工业设计,他找工作的方向是设计类的。可在这场不到20个岗位的招聘会上,并没有设计类的岗位。不死心的付玉龙开始在往期的招聘启事中继续寻找,唯一一个对口的岗位是一家广告公司招聘设计人员,可要求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实在不行只能到昆明去找了。”付玉龙告诉记者,他在网上看过昆明的招聘,对设计人员的需求量远远大于玉溪,而且也没工作经验之类的限制条件。
付玉龙的高中同学黄亮看完招聘启事后表示,玉溪的招聘单位不仅少,而且集中在小企业,很多都是生产性岗位,工资待遇也偏低。“1500元—2000元的工资,如果不提供食宿的话,像我们家不在红塔区的,仅能保障基本生活。”黄亮指着一则招聘启事说。
“这就是玉溪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现实。”玉溪锐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百伯网云南总代理招聘顾问杨勤文说,玉溪80%的招聘岗位都是基础性岗位——一线车间,以体力劳动为主,对技术、学历要求不高;而符合大学生期望,类似“白领”的岗位不到10%。
目前玉溪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生产性部门扩张驱动,这决定了就业机会主要分布在生产性领域和部门,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工作岗位严重不足。大学扩招带来大学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的同时,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并没有同比增长,从客观上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此外,玉溪的企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小型企业为主。据2010年统计年鉴显示,全市共有9557家工业企业,其中9479家为小型企业。小企业看中的不是学历,而是工作经验,而且大部分符合大学生就业需求的管理岗位都是从基层提拔起来的老员工。小企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工资待遇低,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的薪酬一般在1500元—2000元之间,在这个高物价的年月,仅够保障基本生活。“所以很多大学生宁愿待在家等待机会,而不愿意到小企业上班。”杨勤文介绍说。
不稳定、没有发展前景是徐斌不愿意选择小企业的主要原因。“在全国经济形势都不太好的背景下,许多小企业连自己的明天在哪儿都还不知道,它怎么为求职者提供发展前景呢?”徐斌说,小企业的不少岗位属于“是个人就能干的”,体现不出大学生高学历的优势,对个人能力的提升也很有限。
3 招商引资破解大学生就业难
玉溪目前正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就业局面:大学生过剩,而基础操作工却出现“用工荒”现象。
“这是由玉溪的产业结构造成的。”杨勤文分析说,玉溪的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基础操作工的需求量大,而适合大学生的科技含量较高的高新企业则很少。玉溪的现实就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非烟产业不强,支柱单一。
多年来玉溪都是以“两烟”为支柱的经济结构,2006年矿电产业总产值超过卷烟及配套产业,成为玉溪继“两烟”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矿电业的发展,虽然使用工人员成倍增加,但作为资源性粗放型的重工业,矿电产业解决的更多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仅仅依靠自身条件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强化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吸收引进资金、技术,借助外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玉溪市招商合作局调研员龙福者分析说,玉溪的外来投资还存在总体规模小、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除部分资源性、地产类项目外,可形成长期税源、可支撑持续发展、可提供高就业岗位的生产性大项目有限,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总量少、发展慢、实力差,影响力、带动力弱。
一份数据显示,近年来,玉溪引资规模远远落后于昆明和曲靖,不及大理和红河。以2011年数据为例,玉溪实际利用外资和市外国内资金分别为3796万美元和117亿元,比昆明少12.3亿美元和983亿元,比曲靖少1.9亿美元和10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比大理、红河略高,但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分别少94亿元和55亿元。
1月10日,玉溪市委下发今年的1号文件《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招商引资是加快玉溪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培植新财源、新税源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现实选择,是增加就业的有效措施。
“大学生作为研发型、管理型人才,比较符合高新技术企业,咨询、商贸、金融等服务行业的用工需求。”龙福者总结,可这类型的企业正是目前玉溪比较缺的。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培育产业群,推进工业化进程,只有众多的工业企业兴起,有一大批高新技术、附加值高的企业,才能有一定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供大学生选择。同时只有把“蛋糕”做大,才有足够的市场吸纳金融等服务行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产业招商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龙福者肯定地说,在以后的招商引资工作中,结合玉溪实际我们将多引进现代工业、生物制药、农产品加工、高端休闲康体旅游及服务业,逐步优化玉溪的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