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328437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3-01-04 |
探访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孩子蹦又跳 老人呵呵笑
记者探访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
孩子蹦又跳 老人呵呵笑
2012年12月30日,是玉溪当年最冷的一天。这么冷的天气里,住在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老人和孩子们过得怎么样?失能的老人是否得到很好的照顾?那些被父母遗弃的孤残儿童过得好吗?新年前夕,玉溪日报记者几次走访玉溪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近距离观察老年公寓和儿童福利院的老人和孩子们的生活。
孩子
到儿童福利院一周后,3岁女童穆善和(音)已经不再哭闹着“找妈妈”。
去年12月24日上午,110警车把穆善和送进儿童福利院。
工作人员耐心询问:“你叫什么名字?”
“穆善和。”
“你家在哪儿?”
“汕头(音)。”
“你爸爸妈妈叫什么名字?”
“穆善和。”
多次询问无果后,穆善和只能在儿童福利院住下来。刚开始,穆善和一直哭闹着要“找妈妈”,但被问及家的地址时,穆善和说“家在墙后面的后面”。在她看来,穿过福利院的墙,后面就有村庄和人家,家就在那儿。
经过一周的努力,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还是无法从这些简单的信息里找到穆善和的家人。与穆善和多次交流后,市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庞慧亚推断,穆善和说的“汕头”可能不是广东汕头,她的稚嫩童音里夹杂着云南贵州一带的口音。她不可能出身于很贫困的家庭,她认识“大白兔”奶糖,会任性地在一堆糖果中把“大白兔”捡出来一直吃个够,甚至为此少吃饭。庞慧亚做了大胆的猜测:穆善和会不会是走丢的?现在全国都在打拐,也不能排除被拐的可能……
自从玉溪市儿童福利院投入使用后,前后共有9名孩子在这里生活过。这些孩子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们都是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孩子。穆善和是唯一一个健全的孩子。其他孩子中,1岁的简平是个唇腭裂的孩子;正学走路的何熙患有脑积水;1岁4个月的何园没有耳道;4岁的高露有泌尿系统疾病和唇腭裂;7岁的昕昕只有不到1岁孩子的智商;2岁的蒙蒙患肌无力;4岁的城秀已被人领养。年龄最小的是去年12月23日110警车送来的一个新生儿。这是一名弃婴,仅从露出的脸庞还不能确定她的缺陷。工作人员解开包裹,发现这孩子连脐带都没处理,送到医院清洗口腔、打破伤风针时,婴儿的出生缺陷才进一步暴露——性别特征不明显、手腕畸形、消化道发育不全、心肾功能不好……目前,孩子还睡在医院接受治疗。
妈妈
去年7月30日以前,由于玉溪市没有儿童福利院,这些孤残儿童分别被寄养在玉溪市各县区不同的家庭中。其中,寄养孩子最多的是位于北城的一个私立机构——夕阳红托老(托幼)院。玉溪市儿童福利院建成并投入运行后,孩子们陆续从不同的寄养家庭来到公办的儿童福利院。
儿童福利院目前有14名工作人员,除两名已婚人士外,其余12名都是玉溪卫校2012年的应届毕业生。尽管大多数保育员的年龄在18至20岁,但孩子们都管保育员叫“妈妈”。福利院还根据保育员和孩子的相处情况,给他们找到合适的“妈妈”。
简月平是第一个住进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来时她只有半岁,十分瘦弱。“这孩子是捡来的,我们希望她月月平安,所以起名简月平。”介绍情况时,庞慧亚不止一次亲吻简月平的脸颊,“我最喜欢这个孩子了。”
尽管年龄小,但简月平得到的宠爱并不少。保育员法璞萍照顾简月平最多,她和简月平感情最深。去昆明参加培训时,庞慧亚在电话里逗她:“你再不回来,你姑娘简月平听见你的名字都没反应了。”这句话把法璞萍逗得稀里哗啦地哭。
由于唇腭裂,简月平容易呛咳,容易上呼吸道感染,吃饭、喝水都要特别注意。“她是我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不能让她感冒。”庞慧亚介绍,儿童福利院已经考虑春节后就让简月平接受手术治疗。
1岁4个月的何园至今不会说话,没有耳道但她有听力,听见音乐会兴奋,但医生检查后说“她有脑瘫的迹象”。
“这孩子爱干净,看到被自己尿湿的裤子会提进卫生间,样子特可爱。”市儿童福利院负责人唐娟介绍,这是因为与孩子最亲的“妈妈”是一名保洁员。
宠爱
由于脑袋不断在长大,1岁8个月的脑积水患儿何熙至今还不会走路,“头太重,她平衡不了身体”。只要有空,保育员总是带着她练习走路。何熙爱笑,她的笑声很纯净很逗,儿童福利院多名工作人员的手机铃声都是她的笑声。
4岁的高露原名高路,他是在高速公路上捡到的,因此得名,这孩子是儿童福利院中唯一的男孩。初从寄养家庭来到福利院的时候,长期的营养不良让他十分瘦弱、个头很小,全身的皮肤因蛋白质过敏又红又肿。由于患泌尿系统疾病,高露一撒尿就疼,天天尿裤子。“看他痛得叫,我们也心疼啊。”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高露撒尿的状况好了一些。
进儿童福利院之前,高露做过两次唇腭裂修复手术,但由于术后摔了一跤,又伤到嘴唇,至今他的上嘴唇仿佛仍是肿的。记者拍照时,高露好奇地凑过来看相机,看到相机中的自己时,他开心地笑了。
市儿童福利院负责人唐娟在1岁半的蒙蒙身上花费的精力最多。蒙蒙初到福利院时,除了哭,她没有任何面部表情。由于患肌无力,她不会伸手、不会站立,手掌连一个小纸片都握不住,脚踝的肌肉萎缩明显。
看着这个无力的孩子,唐娟和保育员精心为蒙蒙设计了一套康复方案,教孩子用力和笑。经过半年的训练,蒙蒙已经有了很大进步,她现在会伸手,会抓“妈妈”的围巾和工作牌,会跟着音乐“舞蹈”,还说过一回“好”,教她站立她已经不再害怕,面部也开始出现丰富的表情。
儿童福利院里年纪最大的孩子叫金语灏,小名昕昕,她几乎不说话,一直很狂躁,有时会咬人。唐娟她们曾请过专业医生来给昕昕诊断,但医生至今没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诊断,可以肯定的是,昕昕甚至达不到1岁孩子的智商。“她什么都吃,她仿佛一直用嘴来探索世界。”庞慧亚发现,石块、草、蚂蚁、木头,昕昕看到什么都吃,仿佛没有味觉。最想不到的事情是,她竟然连自己穿的纸尿裤也想吃。
唐娟的电脑里有很多个PPT,这都是“妈妈”们给自己最亲的孩子做的,上面记录了孩子进入儿童福利院半年来成长和进步的点点滴滴,其中一页写着“每个孩子都该被宠爱”。
老人
2012年12月29日上午8点45分,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操场上,工作人员带着老年公寓入住的老人做广播操,一旁是儿童福利院里围观的孩子。在玉溪城郊,一群颐养天年的老人和被父母遗弃的孤儿相遇,他们同享一种福利,共同拥有一片蓝天。
投资6700余万元、占地67亩的玉溪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在设计之初就是一个综合性福利机构,它包含6个子项目,其中,玉溪市老年公寓和市儿童福利院是其最重要的项目。与市儿童福利院紧邻的玉溪市老年公寓,从7月30日开门营业以来,目前有44名老人入住。
从易门铜矿退休的陈清海和普映兰夫妇入住老年公寓已2个月,本来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住,但他们现在已经打算“在这儿养老送终”。普映兰今年72岁,75岁的老伴脑梗后一直坐轮椅。在家时,普映兰要买菜做饭,还要照顾老伴,这把她累得够呛。入住老年公寓后,他们夫妻共住一个标准间,每人每月交费1400元,其中,有600元伙食费、600元住宿费,另有200元护理费。在这里,每天有工作人员帮忙打扫房间,衣服被子有人洗,食堂的饭菜也很合胃口,他们夫妻俩都长胖了。
普映兰的月工资有1500元,老伴的月工资有1700元,两人每月交给老年公寓2800元后所剩无几,但他们觉得这钱花得值。“这里比家好几倍,我们夫妻两个都很满意。”普映兰说。
80岁的肖光碧和86岁的丈夫伊才茂是第一批入住玉溪市老年公寓的老人。此前,肖光碧多次到昆明等地报名住老年公寓,但一直没有床位。从报纸上得知玉溪要建老年公寓后,肖光碧和老伴早早就到市民政局报名登记。等了两年后,他们如愿以偿。入住玉溪市老年公寓的前一年,肖光碧一共住了3次院,先后请过7个保姆。肖光碧算过,在医院住院时,护工每天的工资是80元,一个月花了她2400元。回到家后,给保姆开的工资是1500元。钱不是问题,问题是花钱了也请不到好保姆。有一天,保姆出去玩,肖光碧在家想解小便,硬是坐在轮椅上等了保姆4个小时。2011年在家,肖光碧整整一年都没出过门。尽管住二楼,但房子没电梯,家人没办法把她推出去晒太阳。身体不舒服打120,救护车直接把她送到医院,也不可能到处转。在老年公寓入住后,肖光碧每天可以坐着轮椅去晒太阳。
在老年公寓,肖光碧选择了二级护理,24小时内她可以拉铃叫护士。玉溪市老年公寓配备了26名护士,她们都是卫校的毕业生,取得了护士资格证。像在医院一样,护士们上班后会给老人量血压,交班时有记录,老人不舒服可以及时转诊治疗。“我孙子说老年公寓像宾馆,儿子说伙食好,我们全家都满意。”肖光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