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91086973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19-10-08 |
滇中大地的坚实足迹
创新开放生态宜居文明幸福的魅力之城(资料图片)
曾记否,70年前,玉溪商业凋零,经济百废待兴,工业基础更是“一穷二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地区,发展基础十分薄弱;而如今,这个因水而生、因水而美的聂耳故乡、云烟之乡、花灯之乡、高原水乡早已旧貌换新颜,经济实力持续增强,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曾记否,70年前,玉溪人民生活积贫积弱,物质极度贫乏,市场消费能力较弱;而如今,物质财富极大改善,人民收入持续增长,居民消费从生存型向小康型转变,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产品供给极大丰富,市场需求持续旺盛,玉溪人民享受着殷实幸福的小康生活。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70年沧海桑田,玉溪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不凡业绩,正是国家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见证、一个缩影。70年的砥砺奋进,深刻改变了玉溪面貌,也为中华民族不断迈向伟大复兴谱写了光辉的玉溪篇章。
光辉历程与不凡业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实施了土地改革,使农业经济摆脱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玉溪和全国一样,顺利完成了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等重大任务。1952年,玉溪地区生产总值只有0.66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5.1亿元。
1978年12月13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这个崭新的时期。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率先从农村起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调动了玉溪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和完善,让农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出现了“万元户”和“万斤粮户”;玉溪县百货公司探索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改革,敲响了商业领域体制改革的钟声;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出现新的特点,城乡人民的消费结构发生新变化,工业企业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化,市场的作用日益显现。那时的玉溪,农民盖房子的多了,娶媳妇的多了,农民手边钱多了,不但买单车、手表,有的还买电视机。1978年至1984年,玉溪用了6年时间,生产总值从5亿元增加到10亿元,再次翻番则仅用了3年时间,1987年,我市生产总值达到20亿元。
1987年以后,凭借烟草工业取得的辉煌业绩,玉溪经济经历了一轮爆发式增长,1991年至1998年,经济总量从47亿元增长到327亿元,年均增速高达32%。1998年6月28日,玉溪撤地设市,之后的5年,烟草经济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单一局面遭遇瓶颈,国家对烟草的双控政策,使得玉溪经济发展进入低迷期。2002年的地方生产总值从1998年327亿元下降到278亿元,经济结构调整成为玉溪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3年,在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玉溪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同年玉溪经济发展实现止跌回升目标。2005年至2007年,科学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发展主题,玉溪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2007年,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2008年至2012年,在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考验面前,我市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成功化危为机,并确立“文化和市”战略,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经济新常态下的路径选择
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市与时俱进,自加压力,提出实现目标任务的工作重点是必须打好民营经济、县域经济和园区经济“三大战役”,努力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我国“三期叠加”的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立足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提出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光辉思想指引下,玉溪市经济步入深层次变革及全方位转型阶段,高质量发展、经济新常态、稳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科教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成为新常态下玉溪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2012年以来,稳中求进成为玉溪经济工作的主基调,玉溪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2013年,我市提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的新玉溪。201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未来重点培育发展大生物、大能源、大制造、大旅游、大服务5个万亿元“大产业”,打造云南工业升级版,力争到2020年,培育形成六大千亿元新兴产业、十大千亿元园区、十大千亿元企业。我市对接全省产业发展目标,在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2016年至2020年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巩固提升卷烟及配套、矿冶及装备制造、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三大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文化旅游、信息、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2017年,玉溪市以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玉溪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科教引领创新发展”;同年9月8日,玉溪“科创城”启动建设。
党的十九大以来,玉溪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社会发展“5577”总体思路,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做强做大经济总量,抓住全省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的契机,努力促进玉溪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70年来,玉溪和新中国一起,经历了发展和建设的探索历程,并取得了不凡的业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造的新辉煌,表现出的是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统计显示,2018年,玉溪市生产总值接近1500亿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两千多倍,也就是说,现在要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年的经济总量只需要3.8个小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玉溪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物质条件极大改善,2018年,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76万元和1.43万元,居全省前列,70年来平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长。
经验启示与未来展望
总结玉溪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可以看到,玉溪经济总量连续翻番,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2018年,玉溪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93亿元,比1952年增长2227.4倍,年均增长8.4%。伴随着经济总量的连续翻番,人均生产总值水平也实现了大幅提高。2018年,玉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641元,比1952年增长893.9倍,年均增长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玉溪从一个农业市逐步迈入了工业强市的行列,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从“一二三”到“二一三”,再到“二三一”,实现了巨大变革,并且正努力向着“三二一”的结构优化方向迈进。2018年,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为10.0∶51.3∶38.7,工业主导型产业结构愈加巩固,服务业地位日渐提升。70年来,玉溪市紧紧围绕国家投资政策和产业发展导向,不断推进交通、通信、“三农”、城镇、科教文卫、特色产业、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195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仅22万元,2010年达到324.6亿元,年均增长58.1%;2011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29.5亿元,2017年完成1080.8亿元,2018年比上年增长11.3%,2011年至2018年年均增长26.7%。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
梳理玉溪经济70年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看出,玉溪市在应对跌宕起伏的经济形势上,适时调整发展思路和经济增长速度,在稳增长和转型发展方面创造性开展工作,抢抓了科学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扩大内需、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昆玉一体化等历史机遇,有效化危为机,为玉溪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玉溪和全国一样,经济发展呈现出三个特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玉溪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逐步告别经济高速增长的旧时代,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任务将变得更加艰巨。
70年来,玉溪市与全国同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综合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都显现出历史性跨越的特点,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业内人士分析,70年来,玉溪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规律性和特点:一是经济增长靠投资驱动明显。二是烟草产业在稳经济增长方面起到最关键的作用。三是关系民生的相关指标表现良好:玉溪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稳步增长且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其中农民人均纯收入遥遥领先全省平均水平。四是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近年来,受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影响,玉溪经济增长率也出现了放缓现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7年出现可喜现象,经济增长率达到了9.3%。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发展除了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外,还必须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发展新趋势如何融入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当中,玉溪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时代机遇,主动融入全省产业发展目标,与全省同步提出坚持和实现产业发展的“两型三化”:依托科教创新城建设进行产业创新;以开放型农业引领产业的对外开放;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发展的高端化;全力以赴推进工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生态发展战略统领产业绿色发展。
70年峥嵘岁月,玉溪人民用勤劳和双手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是一股涓涓细流,正延绵不断地汇入祖国大家庭,奏出中华民族不断迈向伟大复兴的辉煌乐章。展望未来,更需要一代又一代玉溪儿女接力奋斗、砥砺前行,在新征程上创造出更大辉煌、更大奇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必定铿锵有力。(玉溪日报记者 陆合春)
【编 后】努力推动玉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玉溪市经济与全国一样,创造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为了改变过去传统发展模式,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破解我国面临的经济发展难题的战略部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总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也是玉溪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更是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从“体量优势”到“质量优势”华丽转身的治本之策。
遵循规律是基础。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只要玉溪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对的,经济起飞的条件一旦成熟,玉溪经济就会实现跨越式发展。70年发展历程证明,玉溪经济发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寻找好发展路径,必定迎来新一轮的大跨越。
创新驱动是源泉。未来玉溪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势”就是经济转型,因而不可避免地将面临调整、转型的阵痛。如何打造玉溪发展的升级版,玉溪必须通过新的发展理念和思路应对危机,抢抓机遇。一是抓创建科教创新城的重大历史机遇,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让创新成为引领玉溪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我市被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重点支持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名单。玉溪市规划的科教创新城建设已初具规模,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华为和联通大数据中心已建成启用,以大数据、云计算、5G应用、区块链为核心的“数字玉溪”建设驶入快车道,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正分步实施。面对经济变革的时与势,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体系建起来、体制机制活起来,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内生动力。二是抢抓发展机遇。当前玉溪获得了全国首批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第三批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等机遇,下一步,更要积极争取“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等带来的政策红利,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向更高台阶,创造更大辉煌。
相关阅读:
- 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立法走出坚实步伐 2024-12-04
- 擦亮聂耳文化名片——玉溪大地绽放“合唱之花” 2024-07-17
- 擦亮聂耳文化名片——玉溪大地绽放“合唱之花” 2024-07-17
- 六届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 为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打下坚实思想基础 2024-01-15
- 追寻徐霞客足迹 领略抚仙湖美景 2023-10-10
- 滇中大地春耕备耕忙 2023-02-20
- 盘点我市二〇二二年经济工作亮点——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3-01-04
- 彩云之南描绘新画卷——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云南篇 2022-06-21
-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云南篇”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玉溪 2022-06-13
- 滇中大地耕作忙 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