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91081741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9-09-12 |
精准扶贫 交通先行——元江那诺的华丽转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乡富不富,基础在公路”。在玉溪的最南端,有个美丽的地方,叫元江那诺。云海壮观、梯田秀美、民风淳朴。
(“云上公路”连通哈尼山寨 崔永红/摄)
那诺乡政府所在地那诺社区,距县城66公里,北与羊街乡毗邻,东与澧江街道接壤,南面、西南面与红河县大羊街乡、车古乡隔河相望,总国土面积108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哈尼族乡村。全乡有5个村、1个社区,91个自然村,84个村(居民)小组,4168户,19453人,农村劳动力13285人。2015年以前这里产业结构、财政结构单一,产业扶贫难度大;养殖产业投入少,规模小,产出低,除满足自身消费外,难于形成可观的经济收入;种植业需投入劳力多,特别是林果产业见效慢;道路条件差,全乡农村公路坡陡弯急、路面等级低,还经常塌方滑坡,不仅群众出行存在极大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还制约农产品流通,极大影响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全乡群众要求改善道路出行环境的愿望极为迫切和强烈。
要致富,先修路。为了切实改变全乡农村公路现状,解决群众出行难困境,自2015年市、县交通运输部门挂钩帮扶那诺乡以来,全乡开始全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大山深处,一条条农村公路打开了山里通向山外、贫困通向致富的大门,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民心路,串起一个个美丽乡村,给村子带来了人气,给农民带来了财气。纵横交错的村路,延伸到田间地头,延伸到百姓家门口,延伸到农民的心坎里。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驱车沿着元车线缓缓前进,新修好的元车路(那诺至梅浦段)蜿蜒曲折,像一条白色的玉带向哀牢山脉深处延伸。美丽的村庄、新盖的民居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眺望对岸大山间悬挂的水泥路。
殊不知,一年前,这条路还是另一种光景。
(铺筑前的梅浦路,路面泥泞)
元车路(那诺至梅浦段)是那诺乡的交通主干道,也是元江县唯一没有硬化的县乡道,是那诺乡通往红河州红河县的唯一通道。由于年久失修,该路段路况很差,车辆正常通行和群众出行、贸易往来等受到严重影响。沿线有打芒小学、哈施小学、浪树小学3所学校,由于主干道晴通雨阻,给村里的学生、村民的牛羊车马等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然而这只是那诺乡农村公路的一个缩影。在2016年末,那诺乡多数道路都像梅浦路一样晴天灰、雨天泥。
(正在进行路面扩宽的梅浦路)
(梅浦路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那诺乡乡长张荣称,由于路难行,房屋建设成本高,进度慢,生活条件迟迟得不到改善,很难留住人才。“以前,晴天尘土飞扬,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雨天又成了烂泥塘,脚都放不下去。”梅浦路的建设将解决打芒、哈施、浪树三个村委会和红河县车古乡、大羊街乡广大群众出行难的问题,紧密的连接了红河县的车古乡,使贸易往来有了更多的选择。
脱贫攻坚,道路先行
2015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玉溪市交通运输局挂钩帮扶元江县那诺乡者党村、打芒村,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为综合规划全面扶贫工作,玉溪市交通运输局班子成员多次深入那诺乡展开工作,与哈尼族群众拉家常、找穷根、话发展、寻出路。“我们会想方设法把通村道路修好,你们要增强信心,寻找发展的路子,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玉溪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那诺乡者党村第一书记廖江华现场讲解那诺乡路网规划)
2017年8月,玉溪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廖江华作为那诺乡贫困行政村者党的第一书记,从驻村开始的第一天就深入每条在建的公路上了解情况,实地查看那诺乡基础设施建设,详细了解那诺乡自然资源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他经常在工作中强调,“让那诺的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交通要当好先行官。要做好沿线群众的思想工作,整合当地劳务、运输资源,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发挥共建优势,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交通人克服种种困难和不适,带着感情和责任,日复一日地奔走在村组道路上,田间地头里。驻村工作队员及乡村干部白天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晚上分析汇总、因户施策。从民情摸底到产业扶贫规划,从各扶贫项目开始到督导项目进展,从慰问困难村民到解决实际困难,他们用脚下常沾的泥土和心中沉淀的真情践行着“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那诺乡公路建设现场)
我国力争在2019年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都通硬化路,全力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当好先行、做好保障。目标就是“小康路上,绝不让任何地方因为交通而掉队”。而这一点,在2018年的元江那诺,已经做到!
2016年末,那诺乡列养农村公路24条,51.323公里;2017年末列养32条,58.304公里。到2018年年底,全乡所有行政村已100%通硬化道路,危险路段有防护设施;30户以上、贫困发生率35%以上的自然村已100%通硬化路。全长21.7公里的梅浦路实现提档升级已基本完工;覆盖全乡6个村(社区)84个村民小组的47条农村公路已全部立项,全长201.611公里,概算投资 2.1亿元。完成了元蔓高速公路那诺连接线(那诺段)征地和路基开挖工程;大水路实现通车,当沟、亚朗、红土坡等农村公路完成路面铺筑主体工程,猪街公路窄改宽项目顺利完成,彻底打破了因交通滞后造成的群众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等发展瓶颈。
为那诺乡村振兴、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那诺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被市交通运输局评为“四好农村公路”创建示范乡,那诺乡从四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建好了农村公路,为脱贫攻坚提供了交通保障。二是管好了农村公路,提升了服务水平。2018年以来,那诺乡处理占用公路用地41起/212㎡,清除占道经营户21户,恢复公路路面24起/342㎡,清理排水沟7起/179.9m,恢复被污染公路路面7起/254㎡,清除公路垃圾18㎡,设置警示桩34根,设置警示标线87m,清除落石15处,拆除围墙2间35㎡,拆除私设广告牌3块/5.6㎡。三是护好了农村公路,巩固了建设成果。乡、村道列养率均达100%,经常性养护率分别为85%、74%,优良中等路率分别为75%、68%,绿化率分别为82%、80%。四是运营好了农村公路,满足了群众出行需求。那诺乡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建有汽车客运站有1个,私家车和货车拥有量逐年增多,基本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网络。
无路不富,路畅业兴
有人说:“路的历史,可以反映人类的发展史。”诚然,无论是实质的,还是思想的,脚下的路,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前进速度。
纵横交错、平坦的水泥路,缩短了那诺乡的时空距离,变成了老百姓一步步走出落后和贫穷、走向富裕的富民之路。随着农村路的快速发展,将有效带动特色种养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有力支撑现代农业与新型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将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了那诺乡区位优势,并把梯田等优质旅游资源利用起来,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崭新平坦的水泥路)
要致富,先修路,这条深入人心的标语蕴含着多少交通人的心血和汗水。那诺乡47条公路包含了那诺乡6个村社区所有的进小组的道路,201.611公路的路程,通往外界的大水路、永金高速那诺连接线正在动工建设,我们看到一条条道路在青山间蜿蜒,如同一根“血管”,为当地的贫困老百姓送去发展致富的新鲜“血液”。我们也看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那诺乡的变化和发展。2019年,那诺乡全面提升甘蔗产业优势,在全乡大力宣传甘蔗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坚定群众种植甘蔗的决心和信心,目前全乡已种植甘蔗11945.6亩,其中翻桩490亩,宿蔗11455.6亩。有效整合梯田种养殖资源,引进彩色水稻种植,拼种出中国梦等图案。全面巩固养殖产业基础,上半年,全乡生猪存栏19784头、出栏4736头,大牲畜存栏2922头、出栏1186头,禽类存栏76523羽、出栏32134羽,预计畜牧业产值1409万元。全面提升劳务经济效益,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开展电焊工技能培训60余人,截至2019年6月,全乡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653人次,实现劳务经济收入7600万元。猪街村大水路的建成,为猪街甘蔗产业发展、猪街茶贸易输出、二掌传统文化村落旅游业等打下了良好的交通条件基础。成为了一条致富路,使产业更好的走出去,群众增收有保障,更好的助力脱贫攻坚。
在已经到来的下半年,那诺乡将继续沿着新建的致富路进一步发展。强化烟叶生产管理,提升烟农生产技术水平,向技术和管理要效益;大力推进甘蔗品种改良,全力推广应用种植技术,提高蔗农种植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甘蔗种植效益;积极引导群众雨后发展稻田养鱼和蛋鸭养殖,同时在适宜地区大力种植玉米、豆类等耐旱作物,并以此带动畜牧业发展;把劳务输出作为富民强乡、助力脱贫的重要产业加以培植。依托那诺乡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从水稻种植、热区资源开发、稻田养鱼、鸭、鹅等,主打“绿色”、“生态”、“无公害”品牌,三业形成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路通畅,人心畅
在那诺乡这样的典型山区,境内沟壑纵横,大小沟道近万条,4168户、19453人分散居住在百余个不同的山头上,大大增加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和自筹资金的难度,脱贫攻坚通村路修建以前,这里的村民基本都靠摩托车出行,如今,肩扛手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那诺乡的变化,只是我市加快交通脱贫攻坚显成效的一个缩影。十九大召开后,市交通运输局紧扣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通建制村水泥路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县乡道联网路、窄路拓宽、安防工程及危桥改造等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畅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破解阻碍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随着交通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路网织密,越来越多的村庄像那诺乡一样,从闭塞的环境中走了出来。农村公路路况及路网状况的显著改善,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别是我市脱贫攻坚发挥了重要作用。
路通则百业兴,在滇中明珠——玉溪的土地上,一条条建设完工的农村公路如同一根根毛细血管,源源不断地向乡村输送“营养”,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支撑。玉溪市交通运输局抓好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对全市贫困自然村及直过民族村“脱贫攻坚”公路建设进行专题规划,与市扶贫办、财政局联合下达2016至2017年30户以上贫困发生率在35%以上和“直过民族”户占30%以上自然村农村公路建设计划411项1318公里。开展扶贫联系点元江县那诺乡“四好农村路”示范乡建设,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扶持。目前,全市127个贫困建制村通村道路已全部硬化;30户以上贫困发生率35%以上自然村公路383项1186.4公里已完工;30户以上直过民族户占30%以上自然村公路28项131.9公里,已全部完工。
贫困地区农村公路的建设,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助推器。随着山区道路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山区农村群众出行,村民购置小车、农用运输车、摩托车、电动车呈逐年增加趋势,交通的改善,改变了群众生产、就业和经营模式,成为农村群众增收的助推器。其次,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增强了农村吸引投资能力的同时,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公路畅通带来了新的商机,部分地区以公路打通为契机,谋划旅游产业发展,农民通过开农家乐实现了增收。农村公路的畅通,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再次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公路修建为契机,全市建立起了更加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大大推进了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和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交通人以“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交通精准扶贫攻坚战役中,玉溪市交通运输系统挂钩扶贫以通畅工程项目为主要抓手,为其他专项扶贫项目铺路架桥,可以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图文/玉溪市交通运输局驻村扶贫工作队员 朱娜)
相关阅读:
- 元江县:开展地震灾害综合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2025-03-11
- 元江县全域农业智慧水网项目开工 2025-03-04
- 云南元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2025年预算公开 2025-02-21
- 12328交通回音壁(服务区遗失物品) 2025-02-17
- 元江县应急管理局开展烟花爆竹集中排查整治 2025-02-05
- 12328交通回音壁(绿通政策) 2025-01-22
- 元江分局:干部讲堂,为干部“充电赋能” 2025-01-06
- 关于元江县联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申请核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二级资质的公示 2025-01-13
- 倒计时!永金高速新平(戛洒)至元江(红光)段通车在即 2025-01-09
- 云南11个交通项目取得新突破 2025-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