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21399750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开日期 | 2022-11-29 |
玉溪市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简报(102期)
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建设做好“四篇文章”
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价值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紧扣提升玉溪中心城区城市品质,坚持做好“路、居、绿、亮”“四篇文章”,城市建设结出累累硕果,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增强。
一、做好路文章:交通提质通民心
交通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命脉,出行是否通畅,不仅关乎人们的生活,更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格局和品质。过去,玉溪中心城区老化路较多,东西不通、南北不畅的问题成为影响市民通行的“拦路虎”。对此,市委、市政府坚持抓好中心城区疏堵保畅工作,近年来打通了多条“断头路”,疏通了多处“肠梗阻”。今年9月20日,环山路(玉兴路至凤凰路段)改扩建项目启动,项目包括照明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绿化工程、给排水工程、交通工程、通信工程等。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路面工程,原来的双向四车道将改为双向六车道,待2023年这一项目完工后,这个“肠梗阻”路段的通行情况将得到大大改善。这只是玉溪中心城区交通提质的一个缩影。2021年5月,聂耳路窑头段实现通车;今年7月,东风路(红塔大道至出水口公园,不含凤凰路至玉兴路段)道路改造工程实现通车,全路段四车道改为六车道;8月,红塔大道延长线东段通车;红九路、冯井中心路、金科·桃李郡周边3条市政道路等多个项目正有序推进。此外,红塔区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启动实施红龙路、彩虹路、南祥路、创智东路、聂耳路中段和4个下穿通道项目(即南祥路、冯井中心路、彩虹路、五纬路下穿通道)共6个项目的改扩建工程,目前正加快完成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开工建设。通过分步、分批、分段实施道路工程项目,玉溪中心城区在不断拉开城市框架,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切实解决群众关注的交通拥堵问题,全面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二、做好居文章:改善条件惠民生
玉溪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多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主要存在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及环境差的“四老一差”特点,给居民造成了排水难、停车难、消防难、休闲难、出行难等“急难愁盼怨”的“五难”问题。红塔区按照“一区一策、改造一片、提升一片”的思路,努力让老旧小区“面子”“里子”得到“双提升”。
今年9月初,红塔区凤凰街道红塔社区金信花园小区的两位居民代表将一面写有“为民服务暖人心,排忧解难办实事”的锦旗送到红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达了住户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肯定及对工作人员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金信花园小区因建成时间长、年久失修、没有物业管理等原因,四幢房子的外墙瓷砖脱落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在2021年老旧小区连片改造工作中,金信花园小区外墙瓷砖脱落问题被列为重点改造内容,多年来的安全隐患终于得到了解决。
走进已改造好的共美家园,道路宽敞平坦,小花园生机盎然,居民坐在休憩亭中闲聊,处处洋溢着生态宜居、共美共享的崭新家园形象。住户张先生说,以前小区的生活环境让人感觉压抑,改造后,绿化很好,处处敞亮,生活在这里很舒适。
老旧小区改造事关民生。我市建立健全政府统筹、条块协作、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谋划规划上,按照“整体规划、连片改造、系统开发、共建共享”的思路,重点实施“一水两污”、电力、通信、供水、管网改造。为做好玉溪中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红塔区将老旧小区改造分为试点连片小区、连片小区和不连片单一小区3个类别,结合各片区实际情况,充分听取居民意见,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进行改造,最大限度整合资源,降低改造成本,探索出了“花最少的钱,做政府最应该做的事,达到群众最满意的效果”的老旧小区改造“红塔模式”。
据悉,“十四五”期间,红塔区老旧小区改造共涉及444个小区、22个片区,改造范围用地面积819.4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3.87万平方米,涉及4.49万户居民,计划总投资35.57亿元,于2024年全部改造完成。届时,玉溪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将得到较大提升。
三、做好绿文章:美化环境提“颜值”
如今的中心城区,口袋公园、景观随处可见,一棵棵树木挺拔苍劲,一株株绿植枝翠叶绿,一簇簇鲜花美丽夺目。
今年,很多市民发现环山路与凤凰路交叉口附近新建了一个口袋公园,规划有序的绿化景观、蜿蜒曲折的休闲步道、简单别致的休息长凳、安全便捷的公交车停靠站,让这个口袋公园既漂亮又实用;科教创新城片区,高边坡种上了矾根、火焰狼尾草、玫瑰、常春藤等植物。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年8月,我市启动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以此为契机,红塔区深入分析中心城区绿化现状,按照“统筹规划、生态环保、技术支撑、产业助力、休闲游憩、绿美惠民”的思路,回答好“栽在哪里、栽什么树、谁来栽树、如何栽树、谁来管护、钱如何筹”六大关键问题。今年7月以来,红塔区共在中心城区道路、公园、老旧小区、闲置空地、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水系周边等重点区域摸排选定植树地块(区域)208个,复核确认可绿化面积988.2亩,计划投资4708万元,植树16万株。
四、做好亮文章:点亮城市提品位
城市的夜景亮化是展现城市活力与品位的一张名片。今年以来,红塔区统筹推动“亮美红塔”城市建设项目,对高速公路入城口、城区主干道、道路沿线的高层建筑、民房进行美化亮化,用5个月的时间,打造了一个流光溢彩的中心城区。
玉江大道上,沿线路灯已更换了500盏左右,部分道路上的雕塑小品在灯光的照射下非常吸睛,有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展现出城市迎宾大道的魅力;昆磨高速公路刺桐关至高仓立交沿线的107幢高层建筑立面进行了灯光亮化,加挂灯光装饰小品,让昆磨高速公路沿线的城市夜景和风貌有了较大提升;万和家园公租房片区是昆磨高速公路沿线两侧的高层建筑群之一,通过改造,每当夜幕降临,楼宇间的LED线性灯,与住户家中的灯光交相辉映,一幅灯火通明、万家和谐的场景展现在眼前。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红塔区的亮文章已初见成效,接下来,还将梳理中心城区东西向、南北向主要干道两侧高层建筑的亮化情况,查缺补漏,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梅)
江川区星云街道:“三向发力”奏响小区治理“和谐音”
江川区星云街道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大力实施城市更新项目,开展文祥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通过党建引领“强内力”、夯实基础“强定力”,聚焦共治“强合力”,“三向发力”奏响了城市治理的“和谐音”。
党建引领“强动力”,打造社区治理“红色引擎”。一是成立临时党支部,建强小区治理“主心骨”。星云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组建5个临时党支部,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带头表率、班子成员主动请战,担任党支部书记,实行“支部包小区、党员包居民”两级包保分工,每个支部负责3个小区,每个党员包保2—3户居民。针对改造过程中居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的问题,30名党员逐户走访、听取意见,带头讲政策、解难题、聚人心,把问题说开,把思想谈通,赢得群众支持和理解,居民们开始主动支持、配合、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活“红色细胞”。由下营社区党总支带头,发动党支部、小组干部、网格员、党员代表组建了一支30人的党员先锋队,划分为5个工作小组下沉到15个小区,全面摸排登记35栋楼、64个单元共648套住房的住户信息,为科学制定改造方案提供了基础信息支撑。同时,依托在职党员“三双报到”,整合到社区报到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力量,先后发布活动23次,其中妈妈夜校1期,亲子活动4期,文明讲堂活动2期,志愿清洁、环境卫生整治服务13期,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1期,帮残助老服务1期,关爱儿童服务1期。共计15家单位党组织、173名党员参与到美好家园小区治理中来,征集72条居民意见,协助解决35条问题。
三是大力推进“红色物业”,串联“红色纽带”。探索“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社区+楼栋长”的五方联动“红色物业”管理模式,以党建引领串联起党支部、业委会和物业“三驾马车”,共同解决老旧小区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由下营社区党总支牵头,组建美好家园小区业委会,按照“楼栋推举、组织推荐、居民推选”程序,从一批群众口碑好、办事能力强、示范带动有力的党员、干部中推选出13名委员,其中4名委员由社区两委成员兼任。业委会成立后,下营社区党总支和业委会主任相互配合,经街道党工委批复成立了小区党支部,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当选为党支部书记,成功实现了社区居委成员与小区业委会委员、党支部委员交叉任职、三向进入。目前,下营社区正积极协同业主委员会、小区党支部引进物业公司,对接居民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需求,共同建设和谐文明的美好家园小区。
夯实基础“强定力”,筑牢小区治理“稳固底盘”。以“连片、共建、并管”模式,对文祥片区(美好家园)24个小区、53栋楼房进行科学规划,把“小、散、独”院落连成一片,让“小院”变“大院”。以“围墙一律拆除、违建一律拆除、管线一律入地、物业一律入驻”的原则进行连片提升改造,将整个片区划分为“星、湖、云、月”四块区域,形成“一街四苑、各美其美”的布局。
一是优化小区空间,改造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拆除私搭乱建,整合闲置用地,拓宽、亮化行车道、彩绘人行通道、美化街边绿化带,打造小区2km慢行绿廊;对小区污水管网、停车场、休闲设施等进行提升改造,增设充电桩、无障碍通道、文化广场等便民设施,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大食堂、青少年文化中心、物流快递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
二是坚持“一小区一策、一院落一景”,提升小区风貌。以治理精细、环境精致、服务精准为标准,打造一批精美示范小区。其中,A区星苑建设了“滇瓦紫砂”文化亭、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娱广场、公共厕所;B区湖苑突出“邻里互助 睦邻友好”文化主题,“你好,邻居”的标志牌引人注目,滚动播放科教文娱、公益宣传片的电子显示屏吸引不少居民驻足观看;C区云苑五彩斑斓的墙绘、丰富多样的健身器材满足了居民的休闲娱乐需要;D区月苑建设了社区大食堂,很好的解决了老人、小孩、上班族的吃饭问题。
三是开发“智慧系统”,让小区“面子”“里子”得到双提升。推广应用“党建引领 美好家园”社区数字治理智慧平台,通过视频监控、电子门禁、人像识别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实行24小时监测,保障居民的生活安全,大大提升了业主的居住安全指数,提升社区居民安全感。应用数字身份识别、智能互联等技术,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电子档案,实时更新住房、住户信息,增强服务精准性、便捷性和高效性。
聚焦自治“强内力”,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一是科学布网画格,实现“多网合一、一网管理”。按照“网不漏格、格不漏户、户不漏人”的总体原则,科学定格、精准定人、清单定责,实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按照“一小区划分一个网格责任区、配备一名中心户长,一栋楼配备一名楼栋长”的要求,从社区两委及“监委”班子成员、退休党员干部、居民代表等群体中选配了15名中心户长、43名楼栋长,全覆盖、立体式织密小区网格。每一个小区、每一栋楼均悬挂公示牌,公示中心户长、楼栋长信息,让每一户居民轻松找到专属的“小巷管家”。管家们主动上门问、开门听、日常访,深入开展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矛盾化解、应急救援,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实现网格管理、多级联动、责任到人,形成“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治理格局,有效激活了最小基层治理单元。二是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引导居民自治、德治。在业委会委员、党员、楼栋长的示范引领下,小区居民开始热心小区公共事务,自愿当起楼栋燃气管道检修的“义务安全员”,主动担任起小区环境整治的“巡视员”,自觉拾捡垃圾、劝导非机动车乱停乱放等等日常服务工作已下沉至小区、延伸至楼栋、传递到家门,小区治理由以前的几个人管千百家事,变成了千百个人管自己的事,居民自治、德治的良治局面已逐渐形成。
相关阅读: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
-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信息 2025-02-12
- 玉溪市妇幼保健院政务信息公开 2024-08-28
- 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监督局基本情况介绍 2024-08-28
- 玉溪市人民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中医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儿童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