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25199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9-25 |
玉烟“田间革命”启示下的中药材标准化跃升
筑基“第一车间”破局品质提升
——玉烟“田间革命”启示下的中药材标准化跃升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文雯
在云南产业发展的版图中,玉溪烟草产业通过打造“第一车间”,构建起以质量为核心的原料保障体系,为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品质根基。如今,玉溪中药材产业正以玉烟为蓝本,在基地建设与品牌塑造上探寻前行路径,谋求标准化的跃升发展。
构建联动模式
探索中药材种植新路径
江川区九溪镇矣文村委会千斤坡脚,120余亩林下种植的七叶绞股蓝枝繁叶茂,长势喜人。“这些绞股蓝今年3月份种下,照目前的长势,预计每亩产量可达1吨以上。以前种茯苓,得自己跑市场,价格也不稳定。现在种绞股蓝,技术由玉溪市农业科学院支持,产品通过玉溪农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对接红云制药订单收购。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扩大种植规模的信心更足了,明年打算把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玉溪市江川区巽帆农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开志说。
这一项目,是玉溪农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涉足的首个中药材种植项目,也是玉溪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将中药材产业打造为第二个“烟草型”产业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玉溪探索建立“科研单位+国有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联动机制。
随着红云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拳头产品绞股蓝总苷胶囊销量持续增长,新产品研发快速推进,从四川广元与陕西安康等地购进的原料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在此背景下,2024年,红云制药(玉溪)有限公司和玉溪市农业科学院合作,从四川广元引进绞股蓝种苗,在红塔区、新平县、江川区、易门县等县区开展20亩的多点试种。“试种结果表明,绞股蓝适宜在玉溪海拔1600米至2200米区域的荫蔽条件下种植,每亩年均可产绞股蓝根茎干品200公斤至300公斤,总苷含量达14%至20%,产量和总苷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绞股蓝主要种植区。按当前市场均价40元/公斤计算,每亩总收入8000元至12000元,扣除种植成本后,每亩纯收入可达4000元至8000元,经济效益可观。”参与绞股蓝多点试种的玉溪市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沐婵告诉记者。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要求,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重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打造集科研、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中药材全产业链的发展要求,在充分听取和咨询省、市中药材种植专家意见后,玉溪农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联合红云制药(玉溪)有限公司、玉溪市农业科学院共同开展绞股蓝订单化种植项目。三方围绕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种苗繁育、规范化种植及初加工等关键技术开展系统研究,计划用3至5年时间建立一套适宜当地的绞股蓝规范化人工种植技术体系,并通过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建成万亩绞股蓝标准化种植基地。
在具体操作中,玉溪农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平台集聚作用,链接药企、科研机构和种植户三方。“一方面,依托专家团队制定绞股蓝种植技术规程,通过田间课堂、现场观摩等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构建起覆盖育苗、栽培、采收的全流程技术标准,形成以初加工厂、科技实验室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配套建设种质资源库和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另一方面,通过项目提升亩均产值,并把市场需求反向传导到种植端,以订单保障收购,带动种植户增收。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还将激活包装物流、生态旅游等关联产业,构建种植标准化、加工集群化、营销品牌化的产业生态。”玉溪农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春武表示。
突破发展瓶颈
开启标准化品牌化之路
云南作为全国中药材资源禀赋最具优势的省份之一,截至2024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全国5000多个品种的中成药超过70%使用云南原料,“无云药,不成方”已成为业内共识。然而,处于滇中腹地的玉溪,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仍面临诸多挑战。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马文彬介绍:“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明显的区位优势、较高的种植水平,这些都是玉溪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支撑条件。但不可忽视的是,玉溪中药材产业还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以群众散种为主,标准化程度低,龙头带动不明显,产业链薄弱等问题。”种植大户李开志也认为:“玉溪发展中药材产业亟待解决资金不足、水电等配套不到位的问题。”云南万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晓东则表示:“玉溪中药材产业要发展好,需要在政府引导下优化种植区域布局,突出重点特色品种,同时还需要通过企业或有实力的大户来对接市场。”
为确保产品质量可控,红云制药(玉溪)有限公司在玉溪种植了400多亩绞股蓝、毛萼香茶菜和猫爪草。“独特的土壤和气候环境,让玉溪中药材质量明显高于其他产区,发展中药材产业很有前景。未来希望相关部门能更多地到一线调研,搞清玉溪到底适合种什么、应该种什么,一定要找准着力点,不能盲目发展。”红云制药(玉溪)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和敏说。
“玉溪土地资源有限,中药材种植体量小,要实现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从种植端开始,以绿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要求,选准特色品种,走差异化、精品化发展路子。”玉溪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工作专班负责人卢超表示。
优质种苗是中药材种植的根基。玉溪加强种质资源储备,目前共收集野生中药材种质资源441份,确定芦荟、滇重楼、滇黄精、天门冬、露水草5个优势药材为玉溪道地药材,通过企业自主选育、科研单位合作选育等方式,先后选育出18个药用植物新品种,培育有芦荟、重楼、黄精、露水草、天麻五大核心品种。
玉溪市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主要开展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研究。近5年来,该所共收集和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8类350余份,并对部分种质资源进行了植物学鉴定。先后选育出作物新品种9个,并配套集成栽培技术,起草制定地方标准9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我们所选择的项目都符合玉溪实际,附加值高,便于示范推广,目前我们正在与相关企业和单位合作,开展毛萼香茶菜和绞股蓝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创新利用、猫爪草适应性种植研究、核桃林下滇黄精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标准化示范等项目。”马文彬说。
基地建设是发展中药材产业的重要抓手,绿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均要依托基地来实现。据玉溪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玉溪共有中药材生产基地1037个,主要生产25个品类中药材,生产面积达9.75万亩。其中,市级中药材生产基地33个(种植基地29个、加工基地4个),认定面积1.96万亩。新平县、峨山县、元江县生产面积均在万亩以上。生产面积较大的品类有续断、三七、露水草、芦荟、黄精、除虫菊、重楼、龙胆、天门冬;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主栽品种有三七、天门冬、滇黄精、滇重楼、白及、天麻。
不久前,云南万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刚完成给瑞幸咖啡供应600吨芦荟丁的大单。作为集芦荟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国内最早专业从事芦荟产业开发的领军企业,该公司已在元江建成6000多亩配套现代化灌溉设施的优质芦荟种植基地,其中通过欧盟、美国、中国有机认证的种植基地近1000亩。
据方晓东介绍,这些基地都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按照绿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开展科技化种植,种植前要进行土壤检测,由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教会农户种植方法,芦荟采收前一周要对照相关标准进行采样检测,检测合格才可进厂加工。通过有机认证的近1000亩基地则由第三方进行飞检。
正是得益于规范化的基地建设,云南万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国《QB/T2489-2018食品原料用芦荟制品》《QB/T2488-2006化妆品用芦荟汁、粉》两个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所生产的芦荟丁及果酱、芦荟汁、芦荟粉3大类50多个芦荟工业原料系列产品销往全国30个省、县(市、区),并出口欧美、东南亚、日韩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创新型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
锚定发展目标
全力打造滇中产业新高地
按照《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工作要求,玉溪结合实际,锚定未来3年的发展目标:到2027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年产量14万吨左右,农业产值13亿元以上,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把玉溪建成滇中重要的中药材绿色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集聚区。
目标已确定,玉溪离打造滇中重要的中药材绿色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集聚区还有多远?又将如何实现突围突破?
据卢超介绍,下一步,玉溪将进一步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在不同海拔地区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特色品种种植,构建“6+10+N”中药材品种生产体系;加大良种繁育供应,建立种质资源圃,加大中药材新品种的研发引进、试验示范;推动基地提质增效,提高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标准化水平,鼓励企业申报绿色、有机中药材产品认证;着力提升加工水平,做大产地初加工,做强精深加工,培多育强市场主体;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提升产品品牌影响力,使玉溪成为各大药市的稳定货源提供地;加强技术规范体系建设,完善服务配套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服务支撑。
在品牌培育方面,目前玉溪已形成以元江芦荟、红塔区三七和石斛、易门黄精和白及、新平重楼和露水草、华宁天门冬、通海天麻为主的种植和加工格局。其中,元江“万绿”牌芦荟粉、维和药业三七粉获云南“10大名药”称号,云南信南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滇重楼通过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华宁永强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天门冬和黄精、通海源森天麻专业合作社天麻通过有机认证,通海大哨天麻专业合作社天麻通过有机转换认证。
在海拔1890米的元江县甘庄街道青龙厂社区一碗水小组,云南信南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的224亩滇重楼长势喜人,丰收在望。作为我市首家,也是玉溪目前唯一一家获得中药材GAP基地认证企业,该公司始终把药材质量和品牌打造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致力打造高品质、高标准的中药材供应体系。2021年,公司通过国家中药材标准化与质量评估创新联盟的“三无一全”认定,并获云南省中药产业协会“中药追溯”“云药追溯”证书。2024年,公司按照GAP基地“六统一”标准,从规划生产基地、供应种子种苗、投入品管理种植技术规程、采收加工、包装贮存等方面实施全流程精细化管控,确保中药材有效成分稳定、无农残与重金属污染。同时,通过统一培训、统一考核、统一指导,建立信息化追溯系统,确保各生产环节管理落实到位。
“中药材GAP基地认证是我国针对中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环节制定的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通过认证后,从该基地出产的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追溯码,采购商扫码即可查看产品的种源、环境、采收、加工、包装、储存等信息,实现了药材生产的全流程可追溯,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公司已形成集种子繁育、种苗培育、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药材采收加工及品牌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运营体系。下一步,我们还打算申报中药饮片GMP认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实现从种植、初加工到中药饮片的产业链闭环。”云南信南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明凤表示。
记者手记
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打造滇中重要的中药材绿色生产基地和精深加工集聚区,玉溪中药材种植要向烟草产业学什么?
要把烟草统一种植规划的经验运用到中药材种植中来。要优化种植区域布局,完善适应性区域规划和年度种植计划,根据省级列出的重点品种和特色品种,在玉溪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品种种植。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种植结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
要把烟草统一种源研发供应和统一种植标准的经验借鉴到中药材种植中来。聚合资源,整合研发力量,加快良种、新品种研发,加大种子种苗供应力度。解决技术标准不完备、技术培训不足的问题,培育发展一批专业的技术指导队伍,逐步培育“专业药农—乡土专家—产业带头人”人才梯队。同时,要培多育强市场主体,推进全产业链延伸,带动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培育形成一批中药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相关阅读:
- 元江:农业提质 旅游焕新 生态永续的热区答卷 2025-09-25
- 从玉烟“大品牌战略”看中药材龙头崛起之路 2025-09-24
- 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调研组到玉调研 2025-09-24
- 梯田上的丰收狂欢 哈尼族的文化盛宴 2025-09-24
- 峨山萃秀书院里的滇剧回响 百年“滇粹”唱响非遗新声 2025-09-24
- 我市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丰收节活动 2025-09-23
- 我市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丰收节活动 2025-09-23
- “大玉医”城市医疗集团(玉溪市第二人民医院)零星修缮采购项目谈判采购公告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