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53040020251635063 | 文     号 |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11-19 |
古村龙凤树守望爱情三百年 ——寻找玉溪名木古树系列报道之“华宁古黄连木”

龙凤树的树冠。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饶平 文/图
在华宁县宁州街道马鞍山社区,藏着一个外观如其名的村落——鸡蛋村。村后山体浑圆如卵,村前龙洞河蜿蜒流过,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村里那两棵同生同长、被村民称为“龙凤树”的黄连木古树。龙洞河水清如碧绿绸带,河岸边这两棵古树并肩而立,用虬结的枝干撑起了鸡蛋村的历史记忆。
易守难攻的“铁柜子”
鸡蛋村的原名叫“铁柜子”,是一个充满冷兵器时代质感的名字。明清时期,华宁匪患频发,鸡蛋村因地处山坳,四周林木茂密,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屏障。
“在古代,有一年,土匪来攻打我们的村庄,攻了三天三夜,硬是没打进来,村庄的防御就像铁柜子一样严实。”村里的张启平老人回忆着祖辈口耳相传的故事。古代鸡蛋村的防御智慧藏在每一个细节里:村口由黄连木、清香木组成了“绿色城墙”,树干坚硬,可抵挡土枪土炮;山后隐秘的山洞由巨石支撑,村民接到放哨人员的鸣锣预警后,三分钟内就能携带粮食躲入洞中;横跨龙洞河的木桥可随时拆卸,形成“水障”阻隔土匪。
正因如此,在周边村寨屡遭劫掠的年代,鸡蛋村却始终安然无恙,因而被称为世外桃源里的“铁柜子”。
本是同根生的奇树
从桥上走过村口的龙洞河,记者看到了那两棵并肩而立的古树。左边那棵枝丫虬结,每年春天都会开出金黄如蝶的花,结出形似豌豆的果实;右边那棵却终年静默,无花无果,只以葱茏枝叶与左边的树相望。村民将两树合称为“龙凤树”,左为龙树,右为凤树。
“黄牛头树”是龙凤树的土名,当地没人说得清学名究竟为何。张启平记得,祖父曾说这两棵树“比村子年纪还大”,粗略推算树龄已超三百年。最奇特的是,龙树的果实虽不可食用,却能在青果期散发出淡淡松香,村民常捡来置于窗台驱虫;凤树则被视为“祥瑞之兆”,谁家添丁或娶媳妇,必在树下设宴请客。
除了龙凤树,鸡蛋村周边还分布着三四十棵百年古树,黄连木占了大半,间杂着清香木、麻栎树。黄连木树干粗糙如铠甲,木质坚硬细密,村民早年用其制作成农具的木把柄,斧头把用黄连木做的,十年都不开裂。清香木叶片揉搓后散发柑橘香,旧时孩童常摘来当“天然香料”,如今村里的清香木古树成了省级保护植物。麻栎树果实可磨粉制豆腐,树皮曾是染布的天然原料。
承龙与阿凤的爱情传说
据早年考察过鸡蛋村的华宁县文联副主席施本宽讲述,龙凤树的来历在民间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传说。
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外乡匠人陆承龙来到鸡蛋村,与猎户之女阿凤相识相爱。两人在门前种下两棵黄连木,以打制的双连环为信物,许下相爱终生的誓言。
婚后第三年,龙洞河水暴涨,危及全村。承龙发现是上游山体崩塌堵塞河道所致,决定冒险炸石泄洪。在点燃炸药的瞬间,阿凤为救丈夫被碎石击中,夫妻双双跌入洪流。临终前,阿凤说:“等咱们变成树,便让根须在地下相缠,枝干在天上相抱……”
次日,村民发现两人相拥的遗体旁,他们种下的树苗已长成碗口粗的大树,树根在石缝里交错如锁链,硬生生缠住了崩塌的山体。次年春天,两棵树突然疯长,左边一棵开满金黄花朵,右边一棵四季常青不见花开。开花那棵树皮光滑如女子肌肤,枝干舒展如凤鸟展翅;不开花那棵树皮布满鳞纹,枝干遒劲似游龙盘曲。
至今,村里嫁娶的新人仍会在龙凤树下系红绳,传说若红绳能同时缠过开花与结果的两树枝干,便能像承龙与阿凤那样,生同衾,死同穴,魂灵化作连理枝,千年万载不相离。
站在龙洞河畔远眺,鸡蛋村静卧在群山环抱之中。龙树的黄花与凤树的绿叶在风中轻颤,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彩画。或许正如村民所言:“树有根,村有魂,只要古树还在,鸡蛋村的故事就不会失传。”当现代人还在都市里憧憬着诗与远方时,鸡蛋村的古树早已用年轮写好了答案:所谓乡愁,不过是两棵古树的守望,以及岁月沉淀的智慧与从容。
相关阅读:
- 玉溪市政府网站监管年度报表(2022年度) 2023-01-28
滇公网安备 5304020200008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