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12158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7-14 |
让非遗之花绽放校园——峨山富良棚中心学校非遗传承小记
富良棚中心学校中学部的学生在学习花鼓舞。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娟 邝晓林 文/图
今年以来,在峨山县富良棚中心学校,课后服务正以一种独特而精彩的方式,将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的成长紧密相连,为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7月初,记者走进富良棚中心学校小学部的非遗刺绣课堂,看到非遗传承人李绍平正耐心细致地向孩子们传授刺绣技巧。五年级(2)班的何瑾萱专注地聆听着,手中的针线在绣布上穿梭。何瑾萱说:“我从上个学期开始参加学校的非遗刺绣课后服务,彝族刺绣花纹特别漂亮,颜色搭配丰富,衣服上的花纹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刺绣里藏着很多祖先传下来的故事,我想借此多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
今年4月,在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金山龙航小学的互动活动中,富良棚中心学校小学部的同学们满怀热忱,精心准备了30件刺绣作品,何瑾萱准备的那件作品便是其中之一。她回忆道:“当时没想到,我的作品能得到上海朋友的关注,他们送给我们那么多书,我们就想把家乡的非遗刺绣回赠给他们。”这次交流,增进了两地学生的情谊,让上海青少年领略了彝族刺绣的魅力。何瑾萱开心地说:“上海朋友反馈说礼物既神奇又漂亮,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个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使者。”
峨山县富良棚中心学校校长沈雪波表示:“与上海龙航小学的互动交流,让我们的孩子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了解了外面的学习生活,有了学习梦想,同时也向上海的朋友宣传了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与小学部安静的刺绣课堂不同,中学部的操场上,花鼓舞课堂充满活力与激情。同学们正跟随峨山县非遗传承人房常英学习花鼓舞。初一学生李诗吟神情专注,全身心投入其中。她与花鼓舞的缘分,始于富良棚乡热闹的开新街活动。李诗吟说:“开新街时,看到大人们在广场上跳花鼓舞,我深受震撼。”
学习花鼓舞并非一帆风顺,但李诗吟凭借热爱,仔细琢磨每个动作,课后不断练习,逐渐掌握了技巧,对花鼓舞也有了更深感悟。她说:“通过学习花鼓舞,我感受到非遗进校园的重要性,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还让花鼓舞得到了传承。”
在操场的另一边,舞龙教学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同学们齐心协力,跟随舞龙非遗传承人的节奏挥舞“龙身”,传承着民族精神。学生李斯荣表示:“我喜欢舞龙,既能传承文化,又能强身健体,所以我参加了舞龙社团。”
为搭建“非遗进校园”的桥梁,富良棚乡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设置非遗课堂,引进非遗传承人每周到校“手把手”教学,推动“非遗进校园”工作常态化、创新化。沈雪波介绍:“我们聘请富良棚乡市级、县级非遗传承人作为校外教师授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传承非遗,增强文化自信,也让课后服务更加丰富多彩。”
富良棚中心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结合自身实际,在小学部和初中部开展舞龙、花鼓、刺绣和体育等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沈雪波说:“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是非遗传承社团,富良棚乡是彝族聚居地,学生对花鼓舞、刺绣、舞龙喜闻乐见,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放松的机会,让他们更有动力投入学习生活。”
如今,在峨山富良棚中心学校,课后服务丰富多彩的课程正让非遗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对于未来,沈雪波有着清晰的规划:“我们打算拓宽非遗传承项目的范围,引入玉溪窑陶瓷制作、漆扇制作等项目,进一步融合留守儿童关爱和‘壮苗行动’与非遗传承课后服务,让非遗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