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328127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3-01-22 |
农作物吃上了“营养餐”
2012年,结合农作物高产创建等方式,市农科院推广油料作物新品种及配套新技术21万亩,累计增加粮油2200万公斤。这只是去年市农科院用科技服务“三农”的一个缩影。
“前段时间,在峨山塔甸查看采用抗旱避灾种植的山地油菜情况时,当地农民说,种了很多年油菜,都没有收成,今年总算得吃了。”1月12日,在玉溪市2012年度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总结交流会上,市农科院院长张钟说。张钟院长提到的塔甸山地油菜,靠的是市农科人员探索出的优质山地油菜种植制度改革集成技术,采用抗旱、耐瘠、早熟的品种,配套统一化除草、免耕早栽、套种、精量播种、测土施肥等,不仅能抗住干旱,还可获得比常规技术高30%的产量。
去年,市农科院立足农业科技创新,抓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储备和推广运用成果,累计引进和种植粮油作物、蔬菜、生物资源等育种材料4100余个,开展课题16个,筛选出21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作物新品系,其中有5个进入省品种区域试验,1个进入国家区试,1个进入省生产试验,2个水稻品种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开展了星云湖径流区蔬菜控氮减磷研究与示范、作物漂浮吸收入湖河水氮磷养分研究与示范、抚仙湖径流区蔬菜菜后水稻控肥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三个课题,增加水稻及蔬菜产量150万公斤,减少氮用量17万公斤,相当于少施尿素38万公斤;减少磷施用量5万公斤,相当于少施普钙31万公斤。开展了可降解地膜覆盖试验、示范工作,完成示范面积3000余亩;提出了灯盏花、除虫菊、马铃薯配套栽培技术,举办了灯盏花和除虫菊配套栽培技术种植示范,效果显著。
过去的一年,市农科院还举办了各类普及新农技的培训,累计培训科技人员及农民近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