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227721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2-08-28 |
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 丰富中国世界遗产大国内涵
游客参观澄江化石地展览馆
7月1日22点22分,澄江化石地在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通过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43个、云南第4个世界遗产,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一个化石类自然遗产,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丰富了中国作为世界遗产大国的内涵。同时,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还将为今后我国申遗提供可以借鉴的范本,对国家自然遗产战略制定起到推动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多样,造就了丰富多样的化石资源。虽然化石遗址众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化石一直无缘《世界遗产名录》。自中国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截至2011年,中国已有世界遗产41项,在这些遗产中,多数是风景名胜,没有一个是化石类遗产。与此同时,其他国家却兴起了化石遗产的申报热潮,澳大利亚的哺乳动物化石遗址、德国梅塞尔坑化石遗址、埃及阿尔西丹河道、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龙公园等近10个项目陆续申报成功,有力推动了遗产地的保护、研究工作。中国作为一个化石资源大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经过比较,澄江化石地在全世界所有的寒武纪化石遗址中脱颖而出,因其岩石和化石展示了杰出的、保存非凡的记录,是距今5.3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生命的快速多样化的见证,其科学价值无与伦比。同时,澄江化石地自然要素完整、保护管理到位,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的一致赞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认为,位于中国云南省的澄江化石地保存了具有独特重要意义的化石遗迹。澄江化石地的岩石和化石展示了杰出的、保存非凡的记录,是距今5.3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生命的快速多样化的见证。在这一短暂的地质间隙时段产生了几乎所有主要动物类群的起源。澄江化石地多样化的地质证据代表了化石遗迹保存的最高质量,传承了早寒武纪海洋生物群落完整的记录。它是一个复杂的海洋生态系统最早的记录之一,也是一个进一步认知早寒武纪群落结构的独特窗口。
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化石类自然遗产的空白。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梁永宁认为:“澄江化石地是中国面积最小的世界自然遗产,但评价很高。从遗产类型而言,澄江化石地是中国唯一的古生物化石类世界遗产,很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中国唯一的化石类遗产。因为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云南将成为中国世界遗产最多的省市之一。”
同时,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还将为我国其他申遗项目提供可借鉴的范本。化石类遗产因其项目类型特殊,有很严苛的条件和评估程序,必须具备全球重要价值,此外还要满足“完整性”条件和保护管理的要求。由于门槛高、条件苛刻,难度很大,令许多国家望而却步。从近年来世界各国申报的自然遗产项目来看,有三分之二的项目遭淘汰。“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为今后申遗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范本,也对国家自然遗产战略制定起到了推动作用。”澄江化石管委会副主任陈爱林说,“化石类遗产在全世界也不多,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潜在的化石类遗产也比较多,澄江化石地申遗成功可以为后来者提供清晰的申报思路,提高申遗的‘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