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227655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2-08-02 |
玉溪:倾力打造民生水利 实事工程润民心
今年3月,玉溪市中心城区抗旱应急供水工程完工通水,让市民在大旱之年喝上了安全优质的泉水。
“今年的烤烟比去年好啊,你看这一箩,分量就比去年的重了许多。”在自家的烟地里,红塔区黄草坝二组村民李继贵用手提着满满一箩新采的烟叶掂了掂,对记者说:“无论是色泽,还是油润度,都比去年好。”
李继贵今年种了8亩烟,这几年,由于受到干旱影响,收入只有1万多。今年,在水利、土肥保障的情况下,收入有望达到两万元以上。
黄草坝烟区是红塔区的一个路、渠、管网配套的标准化大型烟区,早在2008年初,就通过中低产田地改造,使全村的8000亩连片烤烟山地修通了机耕路,铺设了灌桩,实现了保水、保肥的生产目标。前年,红塔区又投资200多万元,加固蚂蟥坝的坝堤,使蚂蟥坝的蓄水量从50万方提升到80万方,在干旱时节最大限度地满足全村烤烟地灌溉的需要,受到了全村人的赞誉。
玉溪是著名的云烟之乡,以烤烟、粮食、蔬菜等作物为主的种植业历史悠久。但就是这样一方沃土,却遭受着水资源缺乏的困扰。以2010年计,全市多年平均人均自产水资源占有量为1882立方米,仅为全国的89.6%,为全省的38.9%。其中红塔区、江川县、澄江县、通海县、华宁县、易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都低于全国人均值,更远远低于全省人均值,尤其是红塔区,低于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紧缺地区指标1000立方米,属于水资源紧缺地区;江川县和通海县低于国际公认的严重缺水地区指标500立方米,属于水资源严重紧缺地区。
“在玉溪,资源性、水质性、工程性缺水并存,水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矛盾日益突出。”市水利局工程管理站站长范文说。
怀着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玉溪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责任心,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将水利建设工作作为头等大事,优先安排资金予以支持,一代代水利人全力以赴,投身到水利建设的宏大事业中。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中央和省的支持下,“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水电总投资43.1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26倍,目前共建成水利工程25.11万件,年设计供水能力128522万立方米,年实际供水能力116187万立方米,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24.1%,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水利工程建设均位居全省前列。现在,玉溪已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溉、排洪、排涝、供水等工程体系,为抗御水旱灾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农村,176万农民饮水困难的问题已基本解决,饮水安全人口达到128.7万人。分布全市的众多库坝润泽380万亩耕地,为农民带去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在城市,玉溪建成了以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玉溪大河防洪水系综合整治一期、二期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城市景观、工业用水、农业灌溉提供了可靠保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石。
在连续3年的持续干旱考验中,玉溪的水利工程发挥了有效作用。191件抗旱应急水源保障工程解决了重灾区66.01万人、1.24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和1.68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全市遍布山乡的23万多口小水窖,为山区、半山区群众储存起了生活、生产的“希望”,有效保障了饮水安全;水利部门加强水资源调度,倒排供用水计划,将水库、坝塘的每一方水用在了刀刃上……3年来,全市未发生一起因干旱而喝不上水的事件,旱区社会稳定,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16元,增长15.1%。水利,已成为承载着玉溪农业丰收、农民增收的一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