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227816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12-04-27 |
大旱之年 小学生乔慧的节水经
乔慧与同学们一起轮流洗脸
向农户要水
洗完脸的水又用来洗脚
把洗完脚的水抬去浇花
老田小学位于华宁县青龙镇以东的老田村委会中央,海拔1500米至1800米,是一所全日制寄宿学校。经过多次改扩建和收缩校点,学校现有学生114人、教师9人,乔慧是这114名学生中的其中一名六年级学生。近日,记者来到老田小学,和乔慧一起体会用水的艰辛。
1 一盆水的使用过程
“奶奶,能给我点水吗?”
“舀嘛舀嘛。”
“谢谢奶奶!”
因为缺水,还没洗脸的乔慧利用下课间隙,拿着盆到学校附近的农户家中要水。这样的行为不是乔慧个人的特殊行为,而是老田小学100余名孩子面对持续干旱常见的一种生活方式。不管孩子们到哪家要水,农户们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要多少自己舀。
乔慧要到了水但却没多舀,她道谢后,抬着小半盆水赶回学校。
“为什么不多舀点?”
“够用了,多了就浪费了,老师平时就教育我们要节约用水。”
跟记者交谈间,乔慧回到宿舍。此时,听到乔慧已经去要水的三四名同学早就等着她,想一起将就着她的水洗把脸。
洗完脸,乔慧和另外一名同学脱掉鞋子洗脚后,又把水抬去浇校园里的花草。乔慧说,自从干旱引起学校饮水困难后,10个同学洗一盆水的时候都有。而自己一早就把脚洗了,也是想这盆水单洗洗脸太浪费了,不如连脚洗了,晚上睡觉也就不用再洗。
2 舍不得喝的矿泉水
“老田小学三面环山,南面为开阔山谷。这里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四季分明,学校后面有一片茂密森林,东面有一条小溪……”这是学校很久以前的一个简介。因为从2009年以来,这里再也没有感受过雨水充沛,唯一感受到的是越来越高的气温和越来越少甚至完全枯竭的水源。
乔慧说,2009年以后,学校就开始出现饮水困难。为保证学校正常饮水,村委会、学校积极寻找水源点、架设皮管引水,并在宿舍楼房顶建了两个蓄水池储水,储一夜后到第二天节约着用,也基本能够保证学校食堂和学生的生活用水。但随着旱情越来越严重,原先寻找的水源点再次出现枯竭,水就越来越不够用了。饮水最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是抬着盆到村里要水用,但这也无法保证正常的洗漱。
“学校饮水最困难的时候也得到过两次矿泉水捐赠。第一次是桶装水,学校规定每人每天只能接两瓶水喝,自己节约着点,还是够喝了;第二次捐赠的是一些瓶装水,我没舍得喝完发给自己的所有瓶装水,藏了几瓶,周五放学回家带给爷爷奶奶喝。”乔慧笑着说。说了半天话,记者随手拿了两瓶矿泉水给乔慧,她只是拧开盖子浅浅地喝了一小口就放下。“多喝点嘛”,面对记者询问,乔慧直说:“够了够了,不渴、不渴。”
看着乔慧舍不得喝的举动,校长王聪笑了。他说:学校原本不缺水,但这几年连续干旱,使得师生饮水都困难,更别说日常洗脸漱口、洗澡洗衣服了,大家都是周五带着一身脏回家洗、周日再带着一身净回学校。
由于近来忙于找水源,王校长已经两周没回家,来学校前也没带干净衣服。他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这身衣服已经两周没换洗了。
3 一样微笑两样心情
据了解,就在记者到来的当天早上10时左右,学校师生盼了近两个月的饮用水,总算在村委会、镇水管站的协调下,将距离学校3公里远的水源用皮管引到了学校。
看着难得的山箐水,乔慧高兴地和同学们一起,争抢着直接把嘴对到水龙头上饮用,脸上露出微笑。不过,即使有了可以满足需要的水源,孩子们早已形成的节水意识,还是让他们习惯性地把水龙头开得很小很小。看着孩子们的开心样,王校长也在一旁笑着说:“不怕、不怕,今天学校有水了,可以再开大一点。”
相对于乔慧和同学们的纯真微笑,王校长的笑容里却多了几分忧虑。他告诉记者,自开学以来,为了保障师生饮水和食堂做饭用水,没课的时候他就带着同事一起,每天步行数十公里寻找水源。近两个月的翻山越岭,总算把水引到了学校,现在却又得为架设引水皮管的1万余元工程赊款而发愁。因为没有任何资金来源的学校,是怎么也拿不出这1万多元钱支付施工方的,他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学校必要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