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11312223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 | 公开日期 | 2021-12-10 |
环保产业异军突起,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玉溪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积极培育壮大环保产业,逐步健全环保产业市场机制,环保产业呈特色化集聚化发展趋势,环保产业优势逐渐显现,在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湖泊保护治理等领域已形成一定优势,个别行业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初步统计,全市环保产业关联企业共159户,其中,危险废物处理处置企业19户、固体废物综合利用39户、环境检测2户、机动车检测25户、环保治理和服务74户,广泛涉及湖泊保护治理、环保技术服务、环境检测服务、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第三方治理等方面。
做优做强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产业。持续强化特色领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具有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固体废物处置企业19户,可处置利用汽车尾气废催化剂、废矿物油、医疗废物等11类危险废物,年处置利用规模84685吨,年收集规模89490吨。龙头企业的地位日益凸显,充分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全面带动行业产业链发展。
——建成省内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的贵金属资源再生循环利用产业基地,失效汽车尾气催化剂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实现产业化。贵研资源(易门)有限公司位于玉溪市易门县工业园区,公司利用贵金属系列回收专利及专有技术研究成果,以失效汽车尾气催化剂、失效石油化工催化剂、失效精细化工催化剂、贵金属电子合金废料共四类原料的回收提取为主要产业化内容,建立物料制备预处理、火法富集、湿法富集、精炼提纯、分析检测、环境及污染物处理共六个产业化示范生产平台,实现冶金技术、环保技术、项目建设运行—质量管理体系、工程建设总体四个方面的集成,产业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生产管理和商务运作全面与国际规范接轨,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及市场竞争能力,形成我国最大的铂族金属二次资源再生循环综合利用的冶金产业化示范基地。年处理5000吨贵金属二次资源物料(其中失效汽车催化剂1500吨,失效石化催化剂2500吨、失效精细化工催化剂500吨、合金废料500吨)。产出铂族金属10吨、金5吨、银150吨。2019年产值19.92亿元,2020年产值30亿元。
——废机油回收处置体系逐步成熟,形成了完善的“回收、贮存、运输、综合利用”一体化的再生利用体系。云南新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易门工业园区,公司于2015年4月建成2.4万吨/年废矿物油再生利用生产线,2019年3月建成3万吨危险废物沾染物生产线,2020年7月建成10万吨废矿物油综合利用生产线,公司配套云南省规模最大的危险废物物流运输公司(云南诚昊物流有限公司),拥有运力规格不同的危险废物运输车共116辆,公司搭建了遍布全省16个地州129个县市的51个危险废物收储点(云南同磊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生产原料保障的最大优势。形成全国唯一一家集“回收、贮存、运输、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全链条废矿物油再生制造企业,2020年生产润滑油基础油5503.16吨,销售225吨。
——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不断增强,我市共建设2户医疗废物处置企业,公立和私立企业并存、蒸煮和焚烧工艺共用,是省内处置工艺齐备、处置能力最强的州市之一。玉溪易和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和玉溪市兴洁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均位于红塔区,处置工艺涉及高温蒸煮、焚烧处置两大类,处置种类覆盖感染性、损失性、药物性、病理性和化学性5类医疗废物,共设3条医疗废物处置线,日处理能力可达13吨/日,许可处置总量为2905吨/年。2020年7月,为逐步实现医疗废物全过程信息化追溯,云南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卫生健康委选取玉溪市兴洁垃圾处理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开展“云南省固体废物(医疗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平台(一期)”建设工作,该平台2021年3月17日正式运行,目前已监控该公司已收集、处置医疗废物28.282吨。
稳步打造废旧资源综合处置和循环利用产业。加强废旧资源特别是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加快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处置,推广扩大废旧资源综合处置和循环利用产业。全市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39户,骨干企业25户,其中,省工信厅公告认定玉溪市工业固体废年物综合利用骨干企业19户。高效率综合处理利用废钢铁、报废汽车、矿渣、炉渣、磷渣、脱硫石膏等工业废物,通过对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以保家和太标为核心,废旧汽车回收产业初具规模,带动废旧钢铁回收利用产业发展。云南玉溪太标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位于研和工业园区。公司主营废旧车辆、废钢铁回收拆解加工,年回收拆解加工3万辆废旧车辆,形成年加工生产25万吨废钢铁能力,2020年产品产量为49,996.22吨,产品销量61,370.87吨。玉溪保家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位于研和工业园区,公司主营废旧车辆、废钢铁回收拆解加工,形成年回收拆解加工2万辆废旧车辆、加工生产35万吨废钢铁能力,2020年产品产量为10756.13吨。
——依托市内钢铁企业,积极发展废旧钢铁回收利用产业。玉溪富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位于红塔工业园区,建成年处理120万吨废钢加工利用项目,2020年废钢收购量为48.16万吨,废钢加工量45.76万吨,废钢铁销售配送量33.70万吨,销售收入87284万元。玉溪益福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位于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厂区内,企业实施的“15万吨/年废钢铁回收处理加工生产线扩建项目”于2016年6月投入正式生产。2020年废钢收购量为15.64万吨,废钢加工量15.39万吨,废钢铁销售配送量15.39万吨。
——不断深挖废旧资源回收利用空间,逐步扩大回收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年产矿渣微粉240万吨、活性石灰51万吨生产能力,2020年实际生产矿渣微粉60万吨,产值0.78亿元。华飞伦再生资源回收(玉溪)有限公司位于玉溪市红塔区北城街道,主要从事废弃塑料制品回收利用,总投资5300万元,新建废塑料综合利用10万吨/年生产线。2021年6月建成投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约5亿元、利税5000万元。云南易门科源工业固废物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和易门共创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均位于易门县,两户企业年回收利用炼铁除尘灰、贫铁矿,铁矿渣6万吨;云南玉溪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年产矿渣微粉240万吨、活性石灰51万吨生产能力,2020年生产矿渣微粉60万吨,产值0.78亿元;泰山石膏(云南)有限公司位于易门县工业园区,年回收利用磷石膏、脱硫石膏27万吨,年生产纸面石膏板3870万平方米。
巩固提升环保治理和服务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玉溪
本土环保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全市环保治理服务型企业达到101户,核心业务涉及湖泊保护、环保治理、环保技术服务、检测服务等方面。玉溪华恒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清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户环保监测公司为全市70%的排污单位提供监测技术服务;玉溪慧波机动车辆安全检测有限公司、云南佳汇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25个检测机构、82条检测线为全市33.9万辆机动车开展环保检测业务;云南炳森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云南绿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74户环保公司为全市提供环评、污染治理等技术服务。
抓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制造系统。玉溪高新区成功申报国家级绿色园区;水松纸厂、贵研资源、创新新材料、江磷集团、旭日塑料5户企业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新昊环保、源天生物等6户企业成为省级绿色工厂。南宝生物、源天生物6个产品创建成为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新昊环保科技公司成功创建国家绿色制造集成系统项目。积极创建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和节水企业,2017年以来创建省级合格企业3户,市级审核评估16户;创建省级工业节水型企业14户。努力培育绿色制造重点工程项目,培育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支持以磷石膏、冶炼渣、尾矿等为重点的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以废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废旧轮胎、废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为重点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以及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实施、工业生产清洁化改造、绿色环保装备制造项目、重点行业节水技术改造项目、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等。
积极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探索治污新型模式。围
绕杞麓湖水质的达标改善,推动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建设基础设施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第三方环保企业与通海县人民政府签订整体外包全面综合治理协议合同,确定由环保企业投融资实施杞麓湖山水林田湖“十三五”综合治理项目,地方政府以通海秀山等旅游开发经营权换投资,其余债务平摊在未来财政支出中。这一项目是我市利用第三方环保公司按照EPC模式整体承建湖泊综合治理项目模式的首例,具有示范作用。依托北控水务集团开展城镇污水处理,建成全市所有县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玉溪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成为我市水污染防治领域的骨干力量。在典型引领推动下,全市所有涉及的重大环境污染治理项目均采取了第三方治理方式,云南尖峰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和云南海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中标治理抚仙湖流域重点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北岸沿湖村落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一、二标段)管护,新平工业园区、研和工业园区的污水均委托第三方企业治理运维,云南炫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治理运维通海县垃圾处理厂,通海山秀水务发展有限公司通过PPP模式对通海第二污水厂项目进行施工建设与运行管理,通海北控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治理和运维通海县第一污水处理厂。推动新兴钢铁等市内大中型企业积极剥离环保相关业务,成立专业环保公司,为同行业提供高水平的第三方治理服务提供参考。引导扩展,把第三方治理服务延伸到生态环境监测领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了以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环保服务企业投资建设和运维管理环境监测设施的实践。
加大林业投入,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全
市林业总投入25.25亿元,其中“三湖”径流区林业生态建设项目投入94553.54万元。全市林产业经营总面积505.4万亩,综合产值91.07亿元。林产品获得绿色产品认证12项,有机产品认证3项,省著名商标15个,省名牌产品10个,获得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及其他专利102项,建立院士工作站2个。到“十三五”末,玉溪市特色经济林规模191.33万亩,投产面积81.93万亩,林浆纸产业规模26万亩,林化工产业规模产量7700吨,竹藤产业规模58.9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值1065万元,森林生态旅游规模66.9万亩,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加工企业34个,加工量37176立方米,林下经济开发利用规模194.74万亩,绿化观赏苗木规模2.55万亩,苗木花卉基地164个,森林康养开发规模2万亩,康养基地5个。
玉溪市将持续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玉溪“一极两区”发展定位,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持续加快环保产业发展,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相关阅读:
- 市商务局开展“共建无废城市,共享绿色生活”宣传活动 2025-05-16
- 玉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 2025-05-13
- 玉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 2025-05-13
- 金观平:抓产业创新不能忽视传统产业 2025-03-14
- 2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创近四年新高 2025-03-14
- 国家税务总局等7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开展2025年助力小微经营主体发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的通知 2025-05-12
-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2025-05-12
- 玉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12GWh电池储能舱及其配套10GWh磷酸铁锂电芯智能制造项目(一期)节能报告审查意见 2025-05-12
- 玉溪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易门县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2025-05-12
- 玉溪市持续深化文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打造赛事经济发展强劲引擎 2025-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