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11314002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开日期 | 2021-12-16 |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解读《玉溪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依据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文化、旅游是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助推文化强国建设是“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重大历史使命。谋划布局好“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工作至关重要。按照省市有关工作部署、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玉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建议等要求,市文化和旅游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和要求,把握时代特征,强化战略思维,为玉溪“十四五”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提供了政策支撑。
二、《规划》范围
规划由八个篇章组成。
第一章 发展基础:“十三五”主要成绩、存在问题、发展机遇、发展挑战、政策支撑。
第二章 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发展目标、主要任务。
第三章 优化布局,推动全域文旅发展:优化“一核两翼”发展布局、打造三个主题系列文旅线路、培育四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多类型文化旅游目的地。
第四章 抢抓机遇,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同融大滇西旅游环线、同构滇中核心旅游圈、同建昆玉文旅同城化。
第五章 创新驱动,挖掘文旅消费潜力:政策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市场创新、环境创新。
第六章 强基提质,塑造文旅发展优势:实施“十大”文化精品工程、推进“十美”玉溪建设、推进文旅高端化建设、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第七章 共建共享,整合文旅发展力量:公共服务共享、人文交流共享、人才队伍共享、营销推广共享、市场治理共享、数字发展共享。
第八章 统筹协调,筑牢文旅发展保障:强化综合协调、加大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绿色发展、加强考核督查。
同时,根据行业特点编制了公共服务发展、文化艺术发展、文物保护利用、非遗保护传承、旅游业态发展、文化产业、人文交流、人才发展共八个专项规划。
三、主要内容
(一)发展定位
一是建设国际高品质康养旅居新高地;二是建设文化强市,打造“聂耳音乐之都”;三是建设千亿级支柱产业。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完善,文化艺术精品创作不断增加,文物保护利用不断加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旅融合进一步加强,“国际高品质康养旅居新高地”建设取得突出成效,“聂耳音乐之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文旅产业基本建设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千亿级支柱产业,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25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达1亿人次,年均增长26%,旅游总收入达1000亿元,年均增长30%;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5%;从业人员达10万人;到2035年,文旅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文旅产业增加值GDP比重突破15%,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升。
(三)重大项目
全市计划实施重点重大项目共201个,包括“新业态建设工程”重大项目10个、“新业态建设工程”重点项目17个、“公共设施补短板工程”重点项目54个、“文化精品工程”重点项目32个、“文旅数字化工程”重点项目20个、“半山酒店”及“五星级酒店”项目39个、“文旅特色城镇”项目9个、“文旅特色村”项目20个。
四、主要任务
(一)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按照“一极两区”建设要求,完善覆盖全市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深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玉溪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全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百千万文化工程,加快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纪念馆)标准化数字化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进文化智慧化建设。组织开展好惠民演出、公益培训、公益活动,大力发展文创、演艺、旅游等夜间经济业态,以文化提升夜间经济层次,建成完善覆盖市、县、乡、村、组和农户的六级文化体系。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立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面向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统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使用和管理,加快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共建共享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实施“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行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建设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持续抓好“中华诗词之市”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一批体现地方特点、有一定群众口碑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品牌。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推进主要旅游公路网络设施、旅游标识、自驾车服务建设,实施旅游公路沿线标识系统规范化建设工程。重点实施百千万文化工程、智慧公共服务工程、群众文艺星火工程、文化惠民展演工程。
(二)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
按照“一极两区”建设要求,依托玉溪文艺阵地优势,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将音乐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音乐演出节目,举办以“聂耳音乐周”为代表的音乐赛事等活动,推动滇剧、花灯精品创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深入推进旅游演艺产业培育工程,创新创作一批大型舞台艺术作品和精品剧目,开发具有影响力、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文化旅游演艺新产品。实施文艺产品质量提升工程,设立玉溪文化艺术基金,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培育一批名家名人。讲好聂耳和国歌的故事,将“聂耳音乐之都”打造成尽展玉溪魅力、代表玉溪文化的特色品牌。重点打造一批融入玉溪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加强文艺基金奖项申报,力争玉溪市优秀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资助项目扶持以及系列文艺大奖。聚焦文艺活动赛事,推动重大文艺展演、本土赛事举办和文艺惠民演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强文艺阵地建设,完善文艺基础设施。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加快领军人才培养。重点实施“聂耳音乐之都”建设工程、艺术“高峰”工程。
(三)建立文物保护利用体系
按照“一极两区”建设要求,加强文物综合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遗存和自然遗产系统性保护,建立全市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体系。着力推动考古工作的发展,加强对遗址的保护,继续实施甘棠箐遗址、兴义遗址、李家山古墓群、金莲山古墓群、学山遗址等遗址保护,开展“三湖”区域贝丘遗址、红河流域及南盘江流域文化遗存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提高文物保护利用的水平和效率,将古滇青铜文化、贝丘文化、陶瓷文化等与旅游产业发展和特色小镇建设充分融合。抓好文物保护和利用政策措施的落实,强化文物安全监管责任,完善文物安全联席会议和综合考评制度,督促文保工程提质增效,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推动博物馆精品建设,加快博物馆管理改革,加强博物馆藏品管理,构建现代博物馆体系。推动文物利用活起来,大力推进文物衍生品、文物旅游、文物展览的发展。大力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水平,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线。重点实施文物保护活化工程、红色文化弘扬工程。
(四)构建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按照“一极两区”建设要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挖掘玉溪文化优势,振兴非遗记忆,构建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力度,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着力挖掘玉溪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构建玉溪非遗品牌体系。加强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加快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行动计划,建设一批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持续推进非遗名录体系优化、保护基地建设、公益宣传展演以及社会参与提升,创新构建非遗保护体系。推进传承人体系、传承基地体系、传承活动体系建设,建立活态化传承体系。推进非遗品牌体系构建、“非遗+城建”融合以及“非遗+互联网”融合,创新玉溪的非遗开发利用模式。加强非遗保护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一批非遗文化精品,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推动表演艺术类非遗代表性项目进景区景点展演。积极推进非遗数字资料库、校园传习示范区、乡村非遗博物馆、特色型非遗街区等项目建设。重点实施非遗保护传承工程、传统工艺振兴工程。
(五)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按照“一极两区”建设要求,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创新中心和文化产业集群,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顺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大力发展文创、演艺等夜间经济业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提升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玉溪青花街、华宁碗窑村等旅游文化综合体影响力,加大陶瓷、青铜、银饰、刺绣等文创产品开发力度。推动节庆会展业、文化演艺业、文物博览业、影视动漫业发展;培育文化融合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数字、体育、农业的融合。重点实施文化街区建设、文创园区培育、文化消费促进等项目。
(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一极两区”建设要求,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优质旅游产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推进文旅产业向“四化”发展,打造以山为纽带、以水为载体、以人文为依托的精品旅游带,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旅游节会品牌。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跨界投资及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建立重大、重点、储备项目动态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结构,提高新业态项目投资比重。围绕大滇西旅游环线,培育打造一批文旅产业集聚区,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文旅产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整合特色庄园、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项目,建立旅游引导的城乡互动关系,打造休闲度假乡村旅游目的地。打造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发展实力。打造拳头产品,树立文旅品牌形象,创建旅游目的地品牌。
(七)加强对外文化旅游交流
按照国家“一带一路”发展要求,拓展对外宣传平台渠道,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加大文化对外交流力度,展示玉溪形象、讲好玉溪故事。开展“中老”文化旅游交流活动,扩大人文交流的空间范围,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完善国际交流渠道,优化国内合作渠道,规范社会参与渠道,搭建群众文艺渠道,全面拓宽人文交流合作渠道。打造人文交流品牌,创新创意人文交流活动内容,使人文交流的内容体系更加丰富立体。建立人文交流成果转化工作体系,建设人文交流信息系统,加强对人文交流成果转化利用。创新对外文化旅游交流,积极开展友好城市、人文交流渠道拓展、人文品牌形象推广等工作。
(八)培育文化旅游人才队伍
按照云南省万名文旅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和玉溪市“十四五”规划中关于实施产业人才攻坚专项行动等要求,加快文旅人才发展,千方百计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行政管理人才、公共服务人才、文化艺术人才、文博人才、非遗人才、文创人才、旅游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满足文旅高质量发展需要。实施文旅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以人才规划、人才获取、人才开发、人才激励、人才评价为核心,加快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人格塑造”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懂文化、懂旅游、懂品牌、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文旅人才信息化建设,搭建文旅人才载体平台,加强文旅工作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五、执行标准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确处理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避开水源地、自然保护地等区域,将文旅资源保护落到实处。积极探索文旅可持续发展模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将文旅产业发展成为环境友好、可持续性的产业。严格执行环境评价标准,做好文旅项目开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评价,努力把项目存在的负面效应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推进文旅企业节能减排,实施文旅能效提升计划,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推广节能节水产品和技术,对酒店饭店、景点景区、乡村客栈等建筑进行节能计量改造,建设节水型景区、酒店和旅游村镇。
六、注意事项
强化文旅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强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构建上下衔接的一体化规划格局,提升各县(市、区)的规划可操作性。强化高位推动,加强统筹安排、协调推进,加强各个部门之间协同,形成推动规划实施的合力,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新业态产品开发、公共服务体系、文化艺术、文物保护、非遗保护传承、文化产业等重点工作,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七、关键词诠释
“一极两区”:是指“滇中崛起增长极、乡村振兴示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
“十大”文化精品工程:是指实施“聂耳音乐之都”建设工程、百千万文化工程、智慧公共服务工程、群众文艺星火工程、艺术“高峰”工程、文物保护活化工程、红色文化弘扬工程、非遗保护传承工程、文化惠民展演工程、传统工艺振兴工程。
“十美”玉溪:是指从“吃、住、行、游、购、娱、城、村、湖、云”十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旅游要素数量和质量,打造美食玉溪、美居玉溪、美行玉溪、美景玉溪、美礼玉溪、美乐玉溪、美城玉溪、美村玉溪、美湖玉溪、美云玉溪。
八、重要举措
争取好、用好国家和省里的各项“助旅促旅”政策,全力支持全市文化旅游规划落地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对精品旅游、优质旅游的支持力度。根据《云南省旅游革命评价奖励办法》和《云南省旅游综合监管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等要求,制定《玉溪市旅游革命评价奖励办法》,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成功创建4A级以上旅游景区、五星级酒店、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度假区、旅游名镇、旅游名村以及精品酒店、半山酒店、等级旅游民宿(客栈)、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等给予支持。
相关阅读:
- 玉溪市卫生健康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4-08-28
- 玉溪市环境保护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适用主体清单 2023-09-04
- 玉溪市公共交通领域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主动公开基本目录 2023-08-25
- 玉溪市文化和旅游局领导信息 2025-02-12
- 玉溪市妇幼保健院政务信息公开 2024-08-28
- 玉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监督局基本情况介绍 2024-08-28
- 玉溪市人民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
- 玉溪市中医医院政务公开信息 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