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22509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9-15 |
江川区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构建多元产业体系 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江川区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汤思琪
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是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的重要抓手,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举措。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时代课题,江川区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认真思考和答好“群众持续增收之问”,精准施策、多路并进,聚焦乡村产业怎么富民,千方百计助农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协同共赢的新路径。
“烟草+N”模式拓宽乡村发展新赛道
日前,江川区宁海街道海浒社区的108传奇馆内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沉浸式了解江川烤烟的种植历程,品味“海浒108”品牌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海浒社区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基础设施完善,烤烟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面对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社区深入挖掘“108分”烟叶的品牌价值与文化内涵,立足实际,加快实施海浒108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全力打造集河湖观光、生态田园、水上赛事、星光夜市、民宿餐饮、科普研学于一体的星云湖沿湖乡村振兴示范点,推动一产与三产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正是基于烤烟产业的持续巩固和提升,社区才有更强信心探索农文旅融合,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海浒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杨正江介绍,当地采用“烤烟+水稻”轮作模式,既实现稳产保收,又有效维持土壤肥力、减轻病虫害,提升土地综合效益。“今年社区烤烟种植面积约750亩,烟叶品质优良,预计总收购量140吨。”杨正江说。
产业转型带动居民收入结构多元化。以往居民收入多依靠种植烤烟和蔬菜,如今借助土地流转、种植生态水稻和日益兴旺的乡村旅游,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海浒社区马料庄居民小组的张文娇就是其中之一,她趁游客增多、夜市经济兴起,摆摊销售自制手工艺品,生意好时一晚营业额可达2000元。
从单一农业走向多元文旅,从传统农村变身热门景区,依托星云湖生态资源,江川区正积极培育“农业+文旅”“乡村+旅居”等新业态。据介绍,目前4个沿湖镇(街道)正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通过举办开渔节、梨花节、丰收节等活动,带动沿湖农民临时性就业近2万人。
“我们将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建立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增收渠道、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发展与农民致富的双赢。”江川区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股股长代历满表示。江川区将继续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康养休闲、乡村旅居、文化创意、特色餐饮等六类业态,让农民获得更多产业增值收益,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科技赋能解锁“智慧花卉”新密码
眼下正值海棠上市季节。记者在江川区江城镇左卫村委会的玉溪滴源花卉产销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滴源花卉”)看到,各色海棠花开正艳,负责人方贺成正在指导社员管理盆花。
大棚内除鲜花外,最引人注目的是地面铺设的一层“生态地毯”。方贺成轻轻掀开“地毯”一角,露出底部的自吸式灌溉系统。他自豪地介绍,这套系统可阻隔农药、化肥下渗,实现水肥循环利用,对土壤和周边环境零污染。
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滴源花卉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已发展社员60多户,种植面积160余亩,涵盖康乃馨、舞春花、天竺葵等13个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河北、湖北等地。先后获评“全国绿色无污染种植基地”“2023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等称号,并拥有两项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成为江川区合作社发展的优秀典型。
亚洲花卉科创谷实现种苗年产能超1.3亿株;玉溪禾韵园艺产业有限公司利用中央水肥数控技术提升玫瑰品质和环保性;玉溪江川坤宇花卉有限公司开展多肉新品种高效繁育与产业化应用研究……江川区通过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和特色精品打造,持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强农富农和乡村振兴持续注入动力。
截至目前,江川区已建成区级农业基地418个,认定市级农业基地152个、居全市第二。6户企业上榜“绿色云品”品牌目录,水产种质资源场启动建设,强俊智慧农业数字综合服务中心即将投入运营。江川区泉溪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入选“2024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江川农业龙头企业达51家,较去年同期增长55.6%,构建起“省级7家、市级13家、区级31家”的梯度格局。今年上半年,这些龙头企业实现现价总产值18.69亿元,带动6万余户农户增收,交出了一份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双赢答卷。
稳中求进以高质量为发展导向
群众的钱袋子鼓不鼓,日子过得甜不甜,是乡村振兴成效最生动的注脚。如何让田野结出“致富果”,助力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需要以“问”破题,用实干作答。江川区立足资源优势,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深入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投资、设施农业发展、品牌打造和产业融合。
据代历满介绍,为做优做特农业产业,江川区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推进数字农业建设,打造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按照“一乡一特、一特一片”思路,统筹推进星云优质稻米示范区、光山多肉、九溪草莓和窑房猕猴桃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全力推动现代化集约化农业发展,打好“绿色食品牌”。通过打造蔬菜、花卉等具有特色化、差异化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稳住农业基本盘。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江川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3.26万亩,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8.22万亩,蓝莓种植面积为3931.6亩,草莓种植面积为0.47万亩。中药材产业方面,现有加工企业1家,种植面积884亩,产量70.2吨,主要种植品种为三七、重楼、绞股蓝、黄精、天麻、白芨等。
江川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邓树芬表示,江川区将以生态农业为根基、设施农业为动力、高效农业为突破、共享农业为目标,积极推进全产业链升级,强化科技和品牌引领,做精生产、做强加工、做响销售,把江川区“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示范村的“点上经验”不断扩展为全域振兴的“面上成果”,让越来越多的沿湖农民在乡村振兴发展中找到新出路,不断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相关阅读:
- 江川区以“五问”破题答好富民增收卷 2025-09-12
- 江川区人民政府召开第47次常务会议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