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41540482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4-07-03 |
坐标北京!听玉溪在京杰出人士诉乡情话发展
□ 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晓兰
6月30日,市委、市政府在北京召开“风华玉溪 共襄京彩”玉溪在京杰出人士座谈会,邀请玉溪在京杰出人士代表欢聚一堂,共叙家乡情缘,共话家乡发展。
盛夏的北京气候炎热。会议室里,家乡人的到来带来了一阵清新爽朗之风。“我是红塔区人”“我是通海的”“我是新平的”“我是江川的”……一进入会场,嘉宾们就亲切地把普通话“切换”成玉溪话,与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在浓浓的乡音中,共诉家乡情谊,在交流沟通和思想的碰撞中,凝聚起关心、支持家乡建设的共识和合力。
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凝聚力量
“在‘玉溪之变’的推动下,现在的玉溪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吸引力!有情有义的玉溪人欢迎大家回来共建家乡!”在听了与会市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两壮两新”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民生保障的新成效后,嘉宾们畅所欲言、出谋划策,表示将尽最大努力推动家乡各项事业发展。
北京爱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琼,20世纪90年代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在从事生物医药行业。她谈到,生物医药产业需要集聚高层次人才,技术创新非常重要,建议挖掘玉溪在知名高校和生物医药相关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她还建议成立城市发展基金,为不同行业开展专项支持,注入发展动力。
现任京东物流集团副总裁、智能园区产品负责人者文明是红塔区人,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在读创新领军工程博士,现在从事的工作与物流技术相关。他表示,非常愿意为家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资源和经验,建议在产业发展中盯紧钢铁和生物医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促进三个产业深度链接。他还建议玉溪发挥优势做好文旅融合,让更多人走进玉溪、了解玉溪、爱上玉溪,回到玉溪发展创业。
“看到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玉溪发生的新变化,让我对家乡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北京健康(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铁军从事运动健康相关工作。他谈到,可以把运动健康业务作为一个切入点,以马拉松为载体,把玉溪打造成运动康复度假胜地,做强玉溪的体育运动事业,带动体育产业发展。
中国内地女导演、编剧、制作人李海蜀是通海人,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专业毕业后就进入了影视行业。多年来,她一直关注家乡的文化产业发展。她建议,地方要树立甲方思维来讲好自己的故事,整合资源搭建专项行业平台提供具体支持,凝聚各种力量一起把事情做成,做出更多展示家乡形象的文艺精品。“我们在外游子对云南、对玉溪的情感特别真挚,希望能为家乡做点事,祝愿家乡发展越来越好!”她说。
玉溪发展的关键在教育、在人才
此次参加座谈的嘉宾们,来自玉溪各县(市、区),大多是通过高考进入北京的高校求学,在首都凭着智慧、胆识和毅力,一步步成长起来,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书写属于自己精彩人生的玉溪儿女的优秀代表。因此,教育和人才话题为大家所关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玉溪在外人才工作,持续优化人才生态、推动产才融合,通过实施“兴玉英才支持计划”等具体措施,不断把玉溪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引进的优势。在教育方面,今年玉溪高考实现了质的跃升,多项指标增幅较大。在听了玉溪市今年高考情况、全市教育发展情况和人才发展政策、人才保障措施介绍后,家乡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做法和成效让大家欣喜和振奋。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室主任杨增岽说:“我很关注玉溪师范学院的发展。该校多年来为地方教育培养出了很多优秀教师,现在应该进一步重视支持其发展。相信家乡的教育会越来越好!”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教育是促进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希望玉溪教育要趁势而上,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达标后,着重师资培养培训、校长管理水平提升及骨干教师的培养选拔,对于教师的培育要从精准结合诉求、优化课程设置等方面来开展。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中心博士、副研究员李东,2005年从玉溪到清华大学上学,在清华度过了14年的时光。他建议玉溪可以成立一个类似博士协会的组织,把从玉溪走出去或在玉溪工作过的博士们团结起来,促进人才流动和交流。同时,他希望能够对玉溪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指导。“因为教育是未来,只有教育做好了,玉溪的发展才会更好。”他说。
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媛媛是通海人,2004年考入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毕业并留校工作。“尽管平时在北京工作,但我们一直以身为玉溪人、来自聂耳故乡为傲。”她谈到,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玉溪在外人才的重视和关心,大家有责任、有义务形成更好的凝聚力,一起关注玉溪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做好玉溪在外人才工作与在外人才支持家乡建设双管齐下,“玉溪人民,有情有义”的双向互动正在实现。记者了解到,玉溪市已连续4年入选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100强名单。目前,玉溪市拥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8人、院士专家工作站29个,全市人才资源总量36.13万人,人才贡献率、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量和技术合同成交额均居全省第二,人才资源占人口比重居全省第三。
相关阅读:
- 玉溪市政府网站监管年度报表(2022年度) 2023-01-28
- 《玉溪日报》印刷用新闻纸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2025-05-16
- 玉溪第四中学礼堂一楼改造公厕项目(二次)流标公告 2025-05-16
- 廉政话剧《生死倒计时》玉溪上演 2025-05-16
- 来玉溪看球赛,多条精品旅游线路等你体验 2025-05-16
- 苏州园林文化特展走进玉溪 2025-05-16
- 玉溪海关26条便利措施赋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5-15
-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到玉溪调研 2025-05-15
-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扎实推进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