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191048953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19-05-27 |
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玉溪答卷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是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是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是各民族的时代风貌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展示和集中体现,是拓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2018年12月4日,我市召开动员会,明确2020年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目标任务,坚持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市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朝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目标大步迈进,做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玉溪答卷。
抓统领,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云南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安排部署,搞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我市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创建示范市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考核机制,纳入市对县(区)综合考核,层层签订示范区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范围涵盖全市74个乡(镇、街道),并延伸至村(社区)及重点村寨、宗教活动场所和部分企业,做到责任到位、任务明确。2018年12月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动员大会,提出2020年前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目标,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上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市级财政每年安排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专项资金1000万元至2000万元,重点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协调民族宗教关系和做好民族宗教代表人士工作,落实经费保障,加快推进示范创建工作。
抓发展,着力补齐民生短板
在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道路上,玉溪把五网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制定实施五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加快167个重大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民族地区的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认真落实民贸民品优惠政策,每年为民贸民品企业争取国家贷款贴息资金近千万元,贴息数居全省前三位,全市32家企业受益,有4家企业入选国家民委“百家壮大”企业。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蔬菜、水果、生物药材和花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种植业亩均产值居全省首位;稳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落实培育云南源天生物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玉溪凤凰生态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省级农业小巨人培育企业”2户,全市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稳定在159户。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我市整合项目建设资金20.15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4.95亿元,以“三统一”模式推进美丽100校园行动计划暨校安工程建设,建成美丽学校160所,校安工程圆满收官,“全面改薄”走在全省前列,数字化校园实现全覆盖,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活动,全市省级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示范学校达88所。医疗卫生方面,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创业就业方面,以职业院校为主阵地,对少数民族贫困乡(镇)、贫困行政村和贫困自然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人员达7778人,帮助7692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3.9万人次。
2016年以来,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全市紧紧围绕“2017年全面脱贫、2018年巩固提升,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攻坚目标,按照“12345”脱贫攻坚思路,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认真落实“1+N”脱贫攻坚系列措施政策,编制实施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玉溪市坚决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加大统筹整合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力度,扎实推进“六个到村到户”和“五个一批”帮扶措施。截至2018年底,全市实现9个贫困乡(镇)脱贫摘帽、75个贫困行政村脱贫出列,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抓创建,营造示范区良好氛围
2013年以来,我市相继实施示范区建设“四个一”示范点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美丽家园”行动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示范区建设夯实基础。2018年投入资金8100万元,在元江县、新平县49个直过民族聚居村和4个村率先启动第二轮“百千工程”,共实施1个示范县、2个示范乡镇(特色乡镇)、15个示范村(特色村)、1个示范社区创建。目前,示范创建工程已成为我市示范区建设的有力抓手和民心工程,成为玉溪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实践。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广泛动员各族各界群众,调动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巩固和发展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打牢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法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依法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合法权益,探索开展城市民族工作的有效途径。深化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以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教育为核心内容,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活动,在农村推行民族团结公约,在城市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在宗教活动场所创建和谐寺观教堂,鼓励宗教界开展好“慈善周”活动,发挥宗教正能量。目前,全市上下、各行各业形成了积极争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的良好氛围。
抓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打造“花腰傣”文化品牌。依托戛洒特色旅游小镇建设,以“神秘哀牢山、风情花腰傣”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挖掘开发哀牢山原始自然风光和花腰傣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建设项目、国家建制镇示范试点项目和玉溪“哀牢小镇”建设项目,打造功能齐全、民族文化浓郁的特色集镇。《花腰恋歌》《戛洒的日子》《稻子熟了》一批影视作品用影像方式传播民族文化,其中电影《花腰恋歌》荣获第十三届世界民族电影节两项大奖,并在人民大会堂首映。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围绕省级民族文化“双百工程”项目建设,把弘扬哈尼族棕扇舞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梯田文化结合起来,为打造哈尼罗盤王宫文化奠定坚实基础;着力打造峨山彝族“祖先文化”“火文化”“花鼓文化”三大品牌,做好“彝族花鼓舞”申报国家级非遗工作,“中国彝族花鼓舞之乡”区域文化品牌影响力得到扩张;深入开展民族文化普查,编制完成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目录和规划,筑牢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根基。2018年1月,玉溪市组织参加云南省首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共选送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溪花灯戏、玉溪滇剧、小屯关索戏3台传统戏剧参演,取得5个剧目奖、1个组织奖共6个奖项的好成绩。
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世居少数民族文化抢救保护工程,把文化资源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倾斜,通过收集整理民族文化古籍,挖掘民族文化素材,加强民族文化传承人培训,开展优秀民族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村(社区)等活动,一大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音乐舞蹈、传统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作用得以彰显。
抓维稳,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根基
健全民族关系监测监管机制。以示范区建设目标责任制为抓手,建立健全维护团结稳定的长效机制,推进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目前,全市74个乡(镇、街道)设立民宗工作专兼职干部82名,村(社区)专兼职干部532人,建立信息直报点37个,协调民宗关系信息员365人,兼职信息员220人,信息网络延伸至民宗工作任务较重的乡(镇)、村寨、寺观教堂及相关领域。
抓好隐患排查和分析研判。全市民族宗教领域连续20余年未出现涉及民族宗教因素的群体性事件和大规模网上舆论事件。
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宗教和顺问题。涉及民族宗教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市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朝着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目标大步迈进,全市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玉溪日报记者 刘黎)
相关阅读:
- 切实维护民族团结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2025-03-28
- 元江创新推进“院坝协商”工作——解锁基层治理密码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2025-03-21
- 如何进一步做好稳外资工作(政策问答·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5-03-18
- “三强五微”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易门县浦贝乡阿姑村 2025-03-11
- “三强五微”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易门县浦贝乡阿姑村 2025-03-11
- 熊文兰:持续做好“水文章” 高质高效谋发展 2025-03-10
- 全国人大代表熊文兰——持续做好“水文章” 高质高效谋发展 2025-03-10
- 新平县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真抓实干做好“三农”工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5-02-27
- “玉溪人民非常热情!” ——我市用心做好服务擦亮“周末到玉溪看比赛”新品牌 2025-02-25
- 新平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 齐心协力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