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3040020251619269 | 文     号 |   |
来   源 | 玉溪网 | 公开日期 | 2025-08-26 |
玉溪市全力打好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
“建治调管宣战”六项措施绘就湖泊生态新画卷
——玉溪市全力打好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
秀丽抚仙湖。记者 沈阳 摄
聚焦污水管网错接漏接等问题,深入开展抚仙湖流域截污治污系统排查抽查。
聚焦种植结构调整,推动抚仙湖周边设施农业发展。
按照“四化”管控要求,坚持“逢雨必出、逢雨早出、逢雨必查”,对拦蓄带和闸门、泵站运行管控进行巡查。
健全设施设备管理工作机制,定期对藻水分离设施运行情况进行巡查监管。
围绕条例宣传宣讲,深入开展湖泊保护治理宣传实践活动。
□ 通讯员 徐明汉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面系统加强湖泊保护治理。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干字当头 稳字托底 干部示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明确了生态环境改善提升三年行动湖泊五个专项工作,构建了“1+4+N+ 年度清单”工作体系,深化了联席会议、“三色”预警等工作落实机制,采取“建、治、调、管、宣、战”六项措施,深入推进“三治一改善”,全力打好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
经过半年多的承压奋进、破难开新、攻坚推动,玉溪湖泊保护治理的思路在聚焦、标准在提高、干部在示范、作风在改进、成效在显现。
聚焦“建”,精准治理城乡污水
截污治污是湖泊保护治理最基础、最紧要、最核心的系统性工程。长期以来,我市坚持“因地制宜、城乡有别、突出重点、分类治理”原则,从湖边河边开始,分圈分批分类推进,精准有效推进湖泊流域截污治污,努力减轻入湖污染负荷。
在抚仙湖岸边,曾经不乐观的景象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环境和有序铺设的污水管网。据湖管工作人员介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们正在开展为期3个月的抚仙湖流域截污治污系统排查抽查,重点排查污水管网错接漏接的问题,努力把该截的截彻底,把该管的管严密,把该治的治到位。”
据了解,目前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流域截污治污工作所处阶段不一样,工作要求也有所不同。今年以来,我市聚焦已建工程查缺补漏、在建工程质量过硬、新建工程全面覆盖,“一湖一策”推进湖泊流域截污治污工作,努力实现应纳尽纳、应接尽接、不遗不漏、全收全处。抚仙湖在流域339个村组截污治污系统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深入推进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今年已排查解决污水管网错接漏接等点位问题108个,统筹推进禄充片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第一污水处理厂技改等项目建设,截污治污水平不断提升。星云湖流域223个自然村截污治污系统已实现全覆盖,截污治污能力逐步提升。杞麓湖流域254个自然村已完成175个截污治污工程建设,截污治污短板正在努力补齐。
聚焦“治”,深入整治人居环境
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是消除湖泊流域源头污染隐患的主要措施之一。今年以来,我市出台了全市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和包保工作机制,进一步压实市、县、乡、村、组五级责任,以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污水处理、拆临除违、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发动群众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了城乡人居环境颜值,助力湖泊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我市聚焦“清除污染存量,遏制污染增量”,把“一进七清”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坚持高位统筹清、压实责任清、创新机制清、全民动员清,采取党建引领、宣传引导、制度保障等方式,今年发动党员干部、保洁员、志愿者、群众等6万余人次,推动完成一轮“一进七清”工作,清除了看得见的污染存量20余万吨,让群众感受到了湖泊保护治理带来的“幸福质感”。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机制,推动“一进七清”工作从无到有、形成常态。每年两次集中开展排查整治,看得见的污染存量逐步清除,河道库塘水质得到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一位家住抚仙湖边的村民说:“现在大家都自觉维护环境,人居环境从‘一时清’走向了‘一直美’。”
聚焦“调”,全力防治面源污染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临湖区禁、缓冲区调、外围区优”思路,推进产业结构、种植结构、生产方式“三项调整”,统筹政府、企业、群众“三个主体”,用好行政措施、价格机制、群众自觉“三种手段”。从长远考虑产业结构调整,精准推进农田尾水循环利用,系统构建河沟分离体系,推动开展一场根本性的农业革命。
据介绍,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持续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深入推广“三新”技术,今年1至6月,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流域化肥施用量同比减少199.54吨,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3.89吨。
走进抚仙湖周边的农业基地,绿油油的农作物茁壮成长,现代化灌溉设施有序运行。据当地农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围绕‘临湖禁、缓冲调、外围优’思路,澄江市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建设高标准农田近12万亩,发展设施农业2.4万亩,认定市、县级农业基地755个,同时将坝区5.8万亩耕地划分为230个‘农业小区’,网格化开展农田尾水截治工作,流域畜禽养殖也全部退出。在减少化肥农药用量的同时,也消除了畜禽粪污外排隐患。”
在星云湖、杞麓湖区域,通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经营模式,今年种植环境友好型作物23.4万亩。其中,杞麓湖临湖区种植水稻、荷藕、烤烟等7107亩,这种模式既重现水乡风情,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聚焦“管”,严格管理设施设备
管好用好设施设备是湖泊保护治理的一项重要抓手。今年以来,我市健全设施设备管理工作机制,全面加强湖泊流域污水治理、垃圾收处、拦截抽提、藻华防控、应急处置、在线监测等设施设备运行管理。采取定期巡查维护、加强在线监测、建立整改机制、健全工作台账、严格责任倒查等措施,推动设施设备运行正常、管理规范、作用发挥,为湖泊保护治理提供了支撑。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湖泊管理局建立了联合巡查机制,每月不少于4次对杞麓湖、星云湖藻水分离设施运行情况开展随机抽查。特别是在杞麓湖藻华防控上,推动完成了海东、二街原位控藻项目建设,新增了3艘日处理能力共20万立方米的除藻船,进一步提升了除藻能力和效率。今年以来,共清理打捞星云湖、杞麓湖漂浮蓝藻458.6吨,处理富藻水16788.6万立方米,清除藻泥52045吨,湖泊内源污染与蓝藻暴发恶性循环得到进一步缓解。
通海县杞麓湖管理局副局长张海介绍:“我们今年重点推进了拦蓄带运行管理,采取管控分区化、责任网格化、调度系统化、管理常态化‘四化’举措,推动拦蓄带运行管控取得根本性成效。”今年以来,杞麓湖流域十七轮降雨期间拦蓄带存水没有入湖,经受住了汛初大到暴雨的检验,中国环境报、云南日报等媒体先后报道点赞。
聚焦“宣”,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发动全民参与是湖泊保护治理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我市以湖泊保护条例宣传宣讲为抓手,进一步整合设立“保护母亲湖 我们在行动”专题专栏,采取全方位发动、立体式宣传、全景式曝光的方式,深入开展“美丽玉溪 守护有我”生态环保暨湖泊保护主题集中宣讲、“小手拉大手”、条例宣传“六进”等一系列宣传实践活动,营造人人有责、人人担责、人人共治的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我市采取示范宣讲、融入宣讲、联动宣讲的方式,在开展条例示范性宣讲的同时,融入世界水周、全国生态日、九湖环保卫士志愿服务等重大活动,推动开展“美丽玉溪 守护有我”生态环保暨湖泊保护治理主题宣讲活动53场次、“聚共识、汇民力”杞麓湖保护治理宣讲100场次,在人口密集区域开展条例“六进”活动566次,受众人数3万余人次。同步在微信公众号曝光违法行为12期,形成了人人参与保护、公众共同监督的社会氛围。
近日,在抚仙湖畔的海关社区,一场环保知识竞答活动正在热闹进行。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开展多场条例宣讲和知识竞答,把条例‘六进’活动和环保意识带进学校、社区、企业。”在星云湖畔,环保宣传展板随处可见,社区通过发放宣传材料和媒体广泛报道,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在杞麓湖畔,“红黑榜”评比,党员亮身份参与护湖,民情直通车收集民意,通过引导大家都参与,共治共享的爱湖护湖氛围越来越浓。
聚焦“战”,合力推动任务落实
今年以来,我市以干部带头示范为引领,围绕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作战力量系统集成,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高原湖泊保护治理专项工作机制、生态环境及湖泊保护治理工作调度机制、杞麓湖水质脱劣攻坚工作推进机制。健全县镇村组四级组织指挥体系,构建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实现一个领导负全责、一个机制管全盘、一个专班管全程,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以上率下,合力推进湖泊保护治理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在杞麓湖水质脱劣攻坚工作专班,各项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推进。市级领导挂点、市直部门联系、县级领导包片、县乡村合力,一套机制管全盘,一条主线贯全局。据专班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我们已构建起‘四级指挥体系’,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形成了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保护治理格局,合力推动杞麓湖水质脱劣各项措施任务落地见效。”
湖泊保护治理,既需攻坚,也需持久。我市将紧紧 围绕“清除污染存量、遏制污染增量”,持续加强“控 磷减氮、控源减污”,坚持采取“建、治、调、管、宣、战”六项措施,持续抓好“三治一改善”,深入打好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为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贡献玉溪力量。
相关阅读:
- 玉溪市人民政府网站工作年度报表(2022年) 2023-01-28
- 玉溪市简介 2025-04-14
- 玉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12-07
- 我市全力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202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