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新平县域经济发展明显加快,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到“十二五”末,全县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指标实现翻番,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比2010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速,县域综合实力稳居全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全县一、二、三产发展亮点频出,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民生事业大踏步前进,县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一产调结构促转型
亮点频出
盘点县域经济第一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平县土地流转步伐加快,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大幅提升,以褚橙为代表的林果业和蔬菜产业异军突起,畜牧业呈现喜人景象,核桃、竹子、茶叶产业发展有新突破,“褚橙”品牌全国知名,新平县还荣获“中国特色竹乡”称号,成为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5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37亿元,是2010年的1.6倍。
“十二五”以来,新平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坚持政策向优势产业倾斜、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的发展战略,把柑桔产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培植,在政策资金扶持投入下,在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全县12个乡镇(街道)、68个村(社区)均种植柑桔,到2015年底,新平县柑桔种植面积近7万亩。在“褚橙”品牌引领下,全县柑桔产业呈现较快发展势头,柑桔产业已成为全县种植规模最大、总产值最高的水果产业。加上其他水果,到2015年底,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45.55万亩。与此同时,新平县各乡镇(街道)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仅2015年全县就种植蔬菜14.6万亩,实现产值3.8亿元。
另外,“十二五”期间,新平县林产业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以核桃、竹子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核桃种植46.14万亩,产值15372万元;竹子种植36.15万亩,总产值达12025万元。“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发放畜牧贴息贷款2.87亿元,规模化养殖效益凸显,2015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2.9亿元,与2010年相比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增长一倍。
二产爬坡换挡调结构
有突破
梳理县域经济第二产业的发展,新平县工业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发展后劲足。“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实施规模以上工业建设项目127个,完成投资近100亿元。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和节能技改取得新成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县园区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
“十二五”期间,新平县累计投入近4亿元资金,建成了戛洒片区、桂山片区、扬武大开门片区和漠沙片区,形成“一园四片区”新格局,新增规划面积4380亩,新增入园企业16户,跻身省级工业园区。利用园区平台,全县招商引资工作有了新突破,引进市外国内资金154亿元、外资1719万美元。引进培育LED显示器研发生产、新型建材、生物萃取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大红山“两矿”、仙福公司等一批重大扩能技改项目稳步推进,箱包制造、耐磨材料等61个项目建成投产,凌诺光电、品益生物等科技型企业异军突起。与此同时,东绿公司、琴淮酒庄、福泰橡胶等一批民营企业纷纷落地新平,全县不断加快中小企业成长培育,310户微型企业获得930万元创业专项资金扶持,新增省市级成长型企业11户,县域民营经济总量得到壮大发展,新平县荣获了“云南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称号。到2015年末,全县民营经济户数达16124户,工商登记从业人员达54756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的40%,民营经济已覆盖县域经济各个领域,成为城乡居民就业的主渠道。
三产以旅游为龙头
可圈可点
总结县域经济第三产业的发展,新平县立足资源优势,以打造花腰傣、哀牢山、褚橙等品牌为重点,抓住“新三路”建设契机,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2015年,旅游人次突破240万人次,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0.5亿元,比2010年增2.4倍。在旅游业的强劲带动下,三产得到综合发展,到2015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4.9:40.4:44.7,经济结构首次呈现三、二、一格局。
“十二五”期间,新平县“两山一谷”旅游文化产业总体格局初步形成,县城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民族文化产业园初步建成,磨盘山景区经营权顺利移交,开发建设步入正轨,戛洒旅游小镇盘活提升改造成效迅速显现,成为全市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哀牢山景区景点设施不断完善,“哀牢山—红河谷”多彩风情自驾游线路被评为全国50条“精品自驾游线路”之一。
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全县旅游商品逐步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了新平特色美食、刺绣、土陶、扬武烤饼、茶产品、银饰产品、竹系列产品、荞系列产品等具有新平旅游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仅2015年,全县乡村旅游总收入达9.76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80.66%。在旅游消费带动下,2015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466万元,比2010年增加102066万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6.3%。
固定资产投资和民生事业大幅提升
“十二五”期间,新平县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全力以赴狠抓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57.6亿元,年均增15.7%。其中交通建设实现新突破和大跨越,新三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大戛高速、玉磨铁路(新平段)开工建设,中麻公路、大保公路等补短板项目顺利推进,乡村公路硬化基本完成。
同时,新平县长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17.2亿元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改造农村危房11291户,建成保障性住房5640套,完成漠沙团结园等16个地质灾害搬迁项目,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发放各类补贴3.6亿元。在5年时间里,累计投入民生资金81.2亿元,是“十一五”的2.5倍。到“十二五”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47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6.4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玉溪日报记者 陈佳)